随着化学剥脱术在各类皮肤病及皮肤光老化治疗中的广泛运用,由于操作不规范或应用不合理,不良事件频发。这也引发了许多人的疑虑:刷酸对敏感肌的作用究竟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
敏感性皮肤可以刷酸么
在2024年最新版《中国敏感性皮肤诊疗指南》中,针对敏感肌的治疗主要侧重于健康教育、控制炎症及皮肤屏障的修复,治疗方式涵盖健康教育、合理护肤、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并未提及化学剥脱术这一治疗方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化学剥脱术不适合用于治疗敏感性皮肤呢?
然而,在2022年版的《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化学剥脱术可应用于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黄褐斑、炎症性色素沉着、光老化、毛周角化病以及色素增加性疾病等多种皮肤病况。鉴于敏感性皮肤也被归类为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我们可以理解为化学剥脱术在理论上可用于敏感性皮肤的治疗。
那么,敏感性皮肤究竟能否进行化学剥脱术(即刷酸)呢?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许多医者已将化学剥脱术应用于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并发现适当选用该方法对改善敏感性皮肤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其原理在于通过减少皮脂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皮肤敏感性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剥脱剂(酸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类型的敏感性皮肤都适合接受化学剥脱术治疗。只有在皮肤处于稳定期,即外观正常、无明显潮红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采用此方法改善皮肤状态。对于处于炎症期的敏感肌(如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常伴有明显红斑、脱屑等体征),则建议避免尝试化学剥脱术,以免加重皮肤不适。
敏感性皮肤如何刷酸治疗
造成皮肤敏感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当皮肤屏障受损时,感觉神经的传入信号会增加,进而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变得更为敏感。这种过度的反应容易引发皮肤免疫炎症,最终导致敏感性皮肤的发生。
由于敏感性皮肤的特殊性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以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因此,在选用酸剂时,我们通常建议选择温和型的剥脱剂,如果酸或水杨酸等,它们适用于极浅表和浅表的剥脱治疗。此外,酸剂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以及治疗间隔周期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果酸中的20%-50%苦杏仁酸具备良好的脂溶性特点,它能够有效刺激皮肤新陈代谢、增厚皮肤屏障。与甘醇酸相比,苦杏仁酸在食用时引起的刺痛或烧灼感较少,且红斑现象也相对较少。而水杨酸则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缓解并抑制毛细血管扩张,使用时可以从15%的低浓度开始,逐渐建立耐受后再根据情况提高浓度。
有些学者观点认为,乳酸或苦杏仁酸在效果上可能优于甘醇酸。例如,40%的乳酸作为一种温和的浅层剥脱剂,特别适用于敏感皮肤的治疗。对于皮肤敏感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较低浓度的化学剥脱剂,如15%苦杏仁酸搭配15%乳酸,或30%苦杏仁酸与30%乳酸、40%乳酸的组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敏感性皮肤,酸剂的停留时间应比正常肤质更短,皮肤的重点反应并不应作为绝对判断标准。相反,我们应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感受,如是否出现明显的刺痛反应等。
由于敏感性皮肤往往需要多次治疗,因此刷酸的间隔时间必须严格控制。相比正常皮肤的治疗间隔,建议敏感性皮肤在进行浅层化学剥脱后,间隔4-6周再进行下一次治疗,以确保皮肤有足够长的恢复周期。
此外,对于敏感性皮肤的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往往更为推荐,如结合化学剥脱术与黄金微针、微针、光子等技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敏感性皮肤进行更有效的改善。
刷酸治疗敏感性皮肤并发症处理
浅表化学剥脱术通常不会导致感染和瘢痕,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刺痛、烧灼感、红斑、脱屑以及结痂等现象。为了确保化学剥脱术在治疗敏感性皮肤时能够安全有效,术后的护理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术后立即进行冷喷和冷敷,这有助于缓解皮肤的刺激症状。此外,适量涂抹保湿类产品也是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皮肤维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若术后出现结痂、脱屑和红斑,特别是对于深色肤质的患者,为了预防炎症后可能出现的色素沉着,可以应用保湿剂和弱效激素药膏(如1%氢化可的松)来减轻副作用。若皮肤出现严重的刺激反应,则可以考虑使用更强效的激素药膏进行治疗。
总之,在进行浅表化学剥脱术治疗敏感性皮肤时,加强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皮肤的恢复和健康。
总结
敏感性皮肤并非绝对不能进行刷酸治疗,关键在于操作者对化学剥脱术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规范操作。只要操作得当,敏感性皮肤同样可以接受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敏感性皮肤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水杨酸或果酸等浅层剥脱剂。这些剥脱剂能够温和地去除皮肤表面的老化角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敏感性皮肤的症状。
在刷酸过程中,对于敏感性皮肤来说,酸剂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更应以求美者的主观感受为准。由于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对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差异,因此重点反应并非唯一的判断标准。我们应密切关注求美者的感受,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与舒适。
此外,由于敏感性皮肤的恢复周期较长,因此治疗间隔周期也较正常皮肤要长。建议将4-6周作为一次治疗间隔周期,以确保皮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修复。
最后,敏感性皮肤治疗后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要及时处理,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