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有6条在研产品管线,要么在技术上是第一名,如果不是第一名的话,就在适应症上、分子特征上与别人有区分,尽量避免被卷进去。”创新药公司星济生物创始人、联席CEO兼CSO安毛毛博士表示,在专注于抗感染大分子药物研发的赛道上,星济生物比别人更早出发,也更有韧性长时间坚持。

在研发带动下,在行业整体环境偏冷的情况下,星济生物完成了三轮融资,融资金额逾两亿元。并且,今年已经收到若干意向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成立四年的星济生物,由复健新药基金和科学家团队共同创建,专注于抗感染大分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产品适应症聚焦医院内超级耐药菌感染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病毒和真菌感染,解决现有抗感染药物所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

在星济生物成立之前,安毛毛博士已经从事抗感染药物研究近20年,并在近10年主要聚焦抗感染中和抗体研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不管赛道是冷是热,他都在感染性疾病领域坚持做科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济生物创始人、联席CEO兼CSO安毛毛博士

01

细分赛道第一的技术研发

吸引明星投资机构+行业大牛加入

近几年,在行业急遽变化的过程中,将火力更为集中地投向“细分赛道第一”,这是医疗投资人不得不作出的抉择。在复盘如何找到“技术维度第一”的企业的时候,机构们普遍认为最高效的方法是去高校和科研院所。

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是最早这么做的CVC之一。在2020年基金成立前期就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过安毛毛介绍研究成果,复健新药基金成立后联合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了对星济生物4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还继续帮助星济生物完成了亿元的A轮融资。

在全球范围内,做出自己的细分绝对优势,谈何容易?

安毛毛的方法论是:在赛道热起来之前,认准了就全身心投入进去;此后就是选择相信和坚持,在行动中不断迭代。“人不可能一次就选对路,关键是要在失败中改进和坚持。”

至于如何比别人更早找到即将爆发的科研方向?安毛毛分享说,他们前期只是在做探索性研究,长期在基础研究里花功夫才发现了真正可创新的切入点。“先发现哪些分子对疾病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后基于这个分子去开发新药,这些都离不开基础研究。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基础研究。”

凭借这种方法和心态,安毛毛在同济大学带着学生做出两个产品在2018年成功转让给迈威生物。

到2020年前后,随着COVID-19疫情全球暴发,中和抗体的研究和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安毛毛团队对抗感染中和抗体的研究被投资界关注:中和抗体在治疗和预防传染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虽然安毛毛团队的研发仍处于萌芽状态,但在技术性上已经具有了很大优势。

短短几年内,市场对超级感染的认知大幅提高。据美国疾控中心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疫情之下超级细菌显著增加。2020年,耐药细菌感染和死亡增长了15%,从2020年3月到10月,80%的新冠住院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在这一赛道上坐了十多年研发冷板凳的安毛毛,选择了和纯财务投资不一样的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他们这种创新药基金+孵化器模式能够帮助科学发明者快速进入创业状态、进而转化科研成果。

在星济生物创立过程中,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还撮合抗体工程化资深专家李博华博士加入星济生物担任联席CEO兼总裁。

李博华拥有20多年抗体药物的开发经验,不仅参与过抗体药物的开发与上市,还主持了多个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抗体研发,其中已有双特异抗体药物处于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他和安毛毛由此形成了分工明确、专业互补的合作模式。

此外,此前一直跟随安毛毛做基础研究的同济大学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也一起加入了星济生物。于是,在国内抗感染大分子药物早期阶段,星济生物形成了一支具备了从靶点研究到候选分子发现、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能力的完整团队。

02

建立多样化技术研发平台

解决超级病毒真菌感染困境

抗感染小分子药物未能解决的临床问题,是星济生物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比如革兰阳性菌释放的外毒素会导致患者形成细胞因子风暴甚至脓毒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问题、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治疗失败的问题、无特效治疗药物的病毒感染的问题。

基于这一出发点,星济生物布局了一系列抗感染大分子药物产品管线,适应症聚焦医院内超级耐药菌感染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病毒和真菌感染。同时,也搭建了具有针对性和独创性的技术平台来支持管线进展。

在技术平台方面,星济生物具备从抗感染中和抗体新靶点研究到临床试验研究的能力,具有杂交瘤融合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大容量噬菌体库技术平台、高通量筛选抗感染中和抗体技术平台、All in one的大分子药物成药性研究技术平台、抗体药物工艺开发技术平台、抗感染中和抗体临床药理研究技术平台。

这些平台能够赋能加速创新型抗感染中和抗体研究与开发,在研发阶段可以缩短获得候选药物分子的周期,提前发现CMC研究及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的风险点和不可控因素。

在上述平台技术的加持下,只用了3年的时间,星济生物一共开发了6个产品管线,其中有2款药物将在2024年进入临床II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济生物的产品管线

2024年,星济生物的任务清单上有几件必做的事情:把几条管线临床实验往前推,完善技术平台,继续早期探索性的基础研究。

安毛毛表示,星济生物作为初创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布局要比巨头更强才有机会。“要不他们没有一样的技术,如果有的话,我们会筛选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往前推,比方说呼吸道合胞病毒中和抗体,我们产品是同类研究产品中和活性的10倍以上。”

03

大学教授创业派

心定而行,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安毛毛自从进入大学,就一直在做抗感染抗体药物研究:在第二军医大学读书,主要从事抗感染抗体药物研究。毕业后进入解放军301医院主导多个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而后到同济大学医学院继续从事抗感染抗体药物研究。

长时间埋头于研究的定力来自哪儿?安毛毛说,没有理由,只是因为出发就在这条路上。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临床不能满足需求的惦记。

“国外的创新药价格贵,有些情况下进不了医保,老百姓一度还抢不到手。玛巴洛沙韦200块钱一片,治疗流感服药1次就好了。如果中国人自己就能做这样的特效药,价格就能便宜很多,那该多好!”安毛毛感叹道。

星济生物产品的临床试验研究也是围绕临床紧急需求而开展:103管线产品XJ103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选择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这些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肺炎,接种肺炎疫苗后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XJ103注射液可以直接给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补充肺炎链球菌抗体,预防肺炎的发生,有效药物浓度可以维持1年;101管线产品注射用XJ101临床试验选择的目标人群是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因留置透析导管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体内的抗生素容易因血液透析而浓度下降,临床治疗棘手,注射用XJ101属于大分子药物,药物浓度不会因透析而损失,从而解决临床难题。

反过来,临床数据也在不断激励着团队潜心做研发。目前星济生物团队不到30人,其中不少人跟随安毛毛做了十来年的抗感染药物研究,他们看到了坚持创新做出的产品被企业看中买走,也看到复健资本新药基金和其他投资方不断进入。“看到成绩就会越来越相信,只有相信,才会有自驱力。”安毛毛说道。

从无人问津时开始创新,最终创业走向细分赛道头部的身边的大学教授创业成功案例同样也在激励着安毛毛。“看到海外有成果后一窝蜂涌进来,等到赛道被炒热了,机会凭什么属于你?安毛毛说。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药研发路上,他的想法一直都很简单。“有条件的时候,就跑快一些。没条件的时候,就走得慢一些。”

总之,向前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