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新质生产力

金华市科协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栏的话

新质生产力被称为中国经济“系统升级”的总钥匙,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金华肩负“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在锚定“港”“廊”“链”主战场、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处处涌动着新质生产力的浪潮。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金华市科学技术协会、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推出“走近新质生产力”科普栏目,带你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试验场”,触摸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解读其丰富内涵,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垃圾还能发电,太神奇了!”昨天,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一批小学生,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模拟感受了垃圾发电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学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积极践行绿色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能发电?听说过,但从来没见过。

走进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花园式的厂区环境美不胜收,空气中还弥漫着花香。“这里真的在处理垃圾?”印象中,垃圾站往往脏乱,一股恶臭更是老远便能闻到,而这里看起来似乎与“垃圾”两字很难扯上关系。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忠财介绍,该公司前身是义乌垃圾焚烧厂项目,目前日处理垃圾可达3000吨,配套的发电厂年供电量在3亿度以上,相当于每年节约9万余吨标准煤。在这里,义乌全市生活垃圾得到资源化处理,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

变废为宝 垃圾也能找到好归宿

在谈及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的绿色产业之前,金忠财先和我们讲了一段历史。1966年,义乌粗纸厂建立,为当地造纸业龙头,后来发展为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集团化公司养活了不少家庭,然而用能、环保问题接踵而来,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1995年,该集团开始建设热电厂,着手解决用能问题和部分环保问题。为解决造纸纸渣问题,开始实施纸渣小锅炉焚烧,这就是垃圾发电厂前身。随着义乌城市高速发展,以及相关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对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义乌市政府委托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垃圾焚烧项目。2001年,该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了“异重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两年后义乌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成使用。

不少义乌人对原本在赤岸镇报国路上的两根大烟囱还有些印象,它们为义乌垃圾处理立下不少大功,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废气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随着排放标准不断提高与设备老化,垃圾焚烧厂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和老百姓民心工程的形象相差甚远。

粗放型的垃圾处理方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华川集团开始走上循环化提升改造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由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义乌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上改造日程,成立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我们的目标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将它打造成为‘固废处理、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环保电厂、城市公园。”金忠财坦言,如今该公司不仅实现年垃圾处理超过100万吨,还能年减排二氧化碳24.3万吨,垃圾焚烧后能产生电能、热能、蒸汽能,炉渣还能制成环保砖进行再利用,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丰收”。

“你们看,烟气经过处理后,指标更加优化。”采访中,金忠财指着厂区门口电子显示屏上各种实时变化的监测数据介绍,各项排放指标全部达到了欧盟2000标准,部分指标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突破。

节能环保 双循环模式推动多产业发展

走在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厂区,记者一直有个疑问:“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去哪了?”金忠财卖了个关子,带我们乘电梯到了顶楼。顶楼是一家颇具特色的咖啡厅,四周可以远眺赤岸风光。在咖啡厅,我们碰见正在与客户交谈的华川集团董事长冯潮兴。

“我们现在就在烟囱上呢。”冯潮兴笑着说。之所以能将一个烟囱巧妙地“粉饰”为咖啡厅,这与顶端消失的“白烟”密不可分。原来,该厂区整个生产作业区密闭化操作,无异味外溢,垃圾焚烧系统采用了先进成熟的炉排炉技术,炉排片、液压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全部是国际领先设备,烟气净化系统则采用国内外少有的8道烟气处理工艺,并增加了烟气“除湿脱白”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冯潮兴指了指头顶的空调:“我们厂区的空调不用电,没有压缩机,你相信吗?”带着好奇的眼光,记者在厂区转了一圈,在中控室工作的技术员金俊庆给出了答案:低品位能源的充分利用。

“垃圾焚烧时产生的蒸汽原本要排到大气中,我们通过溴化锂进行冷处理,最终成为了空调动能。”金俊庆说,高温烟气与锅炉余热进行热量交换,产生的过热蒸汽还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在厂区,日常用电、泳池恒温保障,都是垃圾焚烧发电带来的“额外福利”。

“通过集团产业链,我们不仅实现了绿色能源内循环,还有效助推了赤岸、佛堂两镇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金忠财告诉记者,处理垃圾、污泥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蒸汽能等能源已被欣旺达、正泰等150家企业充分利用,成为帮助企业绿色发展的经济动能。

近年来,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无废工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金忠财说,集团将继续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加快绿能的结构性替代,让绿色生产力拥抱未来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手记

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厂区不仅有咖啡厅、游泳池等休闲设施,有寓教于乐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还有高科技发展技术、节能减排模式……记者一步一叹、一步一赞,叹的是它绿色低碳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循环模式,赞的是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我们可以从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看到,“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无论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还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抑或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都走在了行业前列。冯潮兴坦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加快绿色颠覆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要引导大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当然,发展绿色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将长远目标和现实条件有机结合,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之中,从而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资源最优利用、助力节能减污降碳、促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局面。

记者 季俊磊/文 陈斌/摄

编辑:吴裕慧

一审:施新杭

二审:卢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