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于正真是让人又骂又欲罢不能。

✧《墨雨云间》评分不高,豆瓣6.8分的分数是于正影视剧的标准得分,也是这些年大部分“流量系”“古偶”“仙侠”“奇幻”等近些年热门题材影视剧的常见得分。但诸如去年的刘诗诗和刘宇宁主演的《一念关山》,今年杨幂和龚俊主演的《狐妖小红娘》,这类影视剧的保持中等分数的秘诀是「粉丝流量」,不管剧本身怎么样,演员的粉丝一定把评分和评论控制在一个相对好看的位置;但诸如前年的《苍兰诀》,早些年的《延禧攻略》和这部《墨雨云间》的共性则是演员在出演前的知名度一般,但胜在剧情够吸引人,该发疯的地方发疯,该颠的地方颠,该爽的地方爽,该快的节奏足够快,该到位的感情戏不拖泥带水搞误会——以至于不仅剧火出了圈,连带演员一块出了圈。

✧ 重生、复仇、宅斗、捉奸、偷情、背德、有事硬刚、不爽就骂、“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妹夫爱上姐姐”、“禁欲男主爱上人妻”、“男主爱上小妈”、“前妻反杀绿帽男”、女主有头脑、男主有脸蛋、男二有脸蛋有头脑有深情、大胆狂徒春宵一刻、有点权谋但是不费脑、爽的直白又明目张胆、撩的工业化但又欲罢不能,把爽与人们隐蔽的那点“俗”的偏好组合的明明白白。

✧ 说实话,观众心中都有一把秤,什么是正剧,是精致的诚意的有水平的剧;什么剧是电子榨菜,是为了收割流量是为了短期爆火的——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子榨菜,关键则在于「讨好」:讨好观众,讨好观众的恶趣味、讨好观众的情绪、讨好大众的注意力。

✧ 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大概是咪蒙(短剧),其次便是于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内容概述(省流版)】

1、影视剧的短剧化与电子榨菜化:当前的影视剧已经不可避免的将快节奏和爽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与传播策略,这的确塑造了无数的爆款,将影视剧变成了现代生活之下逃离和放松的重要阵地,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文艺作品的时代价值。

2、男女主性别视角的“对调”,一种全新的角色塑造策略:快节奏与爽文的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成为了决定影视剧价值的重要标准,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不拘泥于传统认知的塑造,也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时代之中的大众情感与需求。

What we look.

影视剧的短剧化趋势♡

正在拯救or毁了影视行业♡

@TuTouSuo ™️

如果你刚开始看《墨雨云间》,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割裂感」——这种割裂感主要来自于剧情反转来的太快,以至于人物和人物之间现有的逻辑关系还没说清楚,剧情就已经在推进了,关系已经变化了。

以故事的开头为例:第一幕是雨夜,女主薛芳菲和一位男性衣冠不整但也足够香艳的躺在床上,女性并无反抗,男性酣睡如宜,但下一秒薛芳菲却忽然清醒猛地推开男性角色,屋外闯入一堆人,指责女主红杏出墙。第二幕是薛芳菲因为偷情被关进柴房,女主的丈夫随后出现,对着薛芳菲愤怒的举起了斧头,下一秒斧头却是砸开了捆住她的绳索;第三幕是丈夫带薛芳菲出逃,在出逃的马车上薛芳菲依靠在丈夫怀里,虽有些不安,但也足够信任眼前人。下一秒便是丈夫把她推进深坑中,活埋了薛芳菲。

短短10分钟不到,剧情连续反转了3次,随后还在不断反转——薛芳菲的所谓“出轨”乃是丈夫的母亲和妹妹布下的圈套,丈夫之所以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则是因为身份高贵的长公主相中了这位白衣出身新科状元,便要杀妻争宠,所谓“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上述剧情俗套吗?足够俗套,但在足够俗套的同时,多级反转又让人沉浸于剧情之中欲罢不能。但过快的反转也导致了整体剧情的割裂,前后逻辑关系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成立,不少为了“爽”而爽的地方也非常抽象,但当我开始频繁的在社交媒体上、在抖音小红书上刷到这部影视剧的片段,刷到开篇的三次反转时,我忽然意识到了这部剧似乎就是为了「作为短剧」来传播的,而所谓的割裂感,实则就是「短剧」的内在逻辑: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元素融入其中,给观众以最直白的冲击和极度想要知道后续剧情的渴望。

过去的影视剧生产逻辑是「影视剧的短视频化」,即对影视剧内容元素的筛选、二次剪辑创作,读解与包装、拼贴与塑造,以实现对影视作品的解构、建构或再构。换言之,完整的影视剧被拆解为一个个碎片化的短视频片段,通过删繁就简的人为遴选,将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与“高能”片段或拼贴串联,或独立展示,或通过影视解说浓缩“萃取”。但《墨雨云间》这部剧则实现了「短视频的影视剧化」,即将原本短剧式的内容和逻辑通过更多故事情节的扩充而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继承短剧优秀的传播能力,剪掉冗余情节便是可供社交媒体传播的优质短视频,又同时补足了短剧本身逻辑经不起推敲、人物不够立体的困境。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视剧短剧化」的趋势呢?

我们正处于一个图像生产、流通和消费急剧膨胀的非常时期,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像资源富裕乃至过剩的时期——影视剧短视频化既是媒介驯化在新媒体科技下的新表现,也是个体在加速社会策略性利用数字时间的新传播实践和新文化表征。在这个时期,现代文化以视觉为核心,视听资源的丰富和过剩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视听“速食”,并且这种“速食”还和“社会情感需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较低的阅读成本下获得愉悦。

因此,短剧所提供的高密度爽点,映射着人的本能欲求:钱、权、性和爱。剧中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工具——主角永远胜利,反派用来被打脸,美女/霸总用来制造情欲和甜。你甚至可以把这类剧理解为一种刺激情绪的赛博装置——通过画面中频频跳出的下跪、激吻、扇巴掌,它平均每90秒一次,在两个半小时里分100次,穿透屏幕将“爽”注射进观众大脑。

更短、更快、更刺激,这是短剧的目标,也变成了「长剧」新的方向。流水线式的标品化生产,工具人式的表演,放弃思考的观众——人们扔掉了自身“人”的一部分,只为了“爽”。

一旦愉悦和爽达成了,消费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毕竟一如口红效应所探讨,经济越发展,社会压力越大、社会矛盾越多,精神性消费就越必要——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超500亿,“小程序短剧”票房近300亿,按票房(近100元/部)推算,全国已有上亿用户为此付费,诞生不到一年就占领了接近中国电影一半的市场。

短剧的快速成功演化出了一套全新的内容生产模版,在这套模版中「讨好」消费者被放在了第一步:要明确的洞察消费者的情绪、找到消费者可以被刺激的点、再激发消费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这套模式在短剧中的演化非常有限,以至于短剧在2023年2024年短短一年时间内,虽然走上了巅峰,但也陷入了内容同质化的维谷。但如果将它套用到「长剧」中,那么足够长的时间、观众倍速观看的习惯、前后逻辑不算太强即使一小部分没看也不影响整体剧情的特征,为影视剧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赛道。

放弃正剧,放弃逻辑,放弃讲一个好故事,而是成为电子榨菜。

“电子榨菜”指的是在吃饭时观看的内容,就像上个世纪人们喜欢在早餐时看报纸,就像我们小时候一家人会在吃饭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新闻或者是电视剧一样,电子榨菜既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也是保证社交话题,连接家庭与亲密关系的重要手段。

必须明确,电子榨菜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契机是「加速社会」。在韩炳哲那里,加速社会是一切以效率为核心的时代,也是一切被加速、时间被最大程度利用的时代。而短剧也好短剧化的长剧也好,他们的共同特征都在于「短时间的内容获取和短时间的满足」,这与加速社会之期待不谋而合。当看剧不再是为了看剧,只是为了获得一些体感上的多巴胺分泌或者是打发一段无聊的吃饭时间时,短、直白、够爽、可倍速、可压缩的短剧化影视剧,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以最小的试错成本获得最大的个体满足。

本雅明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体验很丰富,但是经验很贫乏的时代。”的确,在短短的10分钟内,我们就能体验到复仇、重生、恨意、打脸、爽感等个中滋味,但每一种情绪都来自于夸张的演绎,每一种情绪都缺乏了与真实生活相勾连的深刻,所以它们也永远只能是「爽文」和「短剧」,永远只能是一种逃避性策略。

但就像我在里,短剧的存在有其意义,有的时候正是这些看上去并不多么高雅的内容,第一次在虚构中找到了不伤害现实的解药,妥帖地回应了人们最难以启齿的焦虑。但对于「影视剧的短剧化」我抱有怀疑态度——短剧和爽剧的存在是为了流量也是为了逃避现实困苦,但其他影视作品不能因为看到了流量就一味的模仿,因为除了「逃避」,还可以有「引导」和「启发」。这是影视剧的责任,也是《我的阿勒泰》这类高分影视剧被追捧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ender research.

☆正在颠倒的性别

️ / TuTouSuo Monsters /

当前的影视剧绕不开性别,尤其是大女主剧更绕不开性别。诸如《梦华录》等所谓女性成长句、大女主剧被反复诟病的原因便在于「看似是大女主,但实际上依然是女性在依附于男性,需要男性来解决问题,需要借助男性的权势或者身份才能实现目标」。几乎过去所有的大女主剧都不免落入这一思维定势中,无论女主本身的家世与才貌如何,男性角色在身份设定上大多凌驾于女性角色之上,带着一种看似「帮助」,实则「拯救」的高高在上,充斥着男性固有的「霸道总裁」式的自我满足和想象。

《墨雨云间》在这一点上没什么出彩的,几乎是过去一模一样的设定:位高权重的男主,在危难时刻会解救女主的男主。但与之不同的是,这部剧里有一个足够风俗,但又足够有趣的设定:

男主的纯情人设,与女主的“人妻”设定。

这与传统影视剧强调女性的「贞洁」意识,强调男女主彼此忠贞于对方的既定思路不同,男性成为了那个不近女色的、纯洁的、懵懂的、手足无措的、克制的角色,而女性是直白的、热烈的、熟稔成人之欢愉的角色,双方的情感张力中性别对调的错位感带来了一种极强的“反差”。

这就像「浪荡、霸道」似乎这些词本就该用在男性身上,而「纯洁、害羞」这些词本就该用在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一样——这部剧里对这两重形象的颠倒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知:“在曾经的女性向通俗文化市场中,最受欢迎、最具有统治力的男性形象是霸道总裁——一个拥有着过剩的主体性,以至于要将周围人统统客体化的男人。而如今,女性开始更亲睐害羞的男人,这些男人自愿成为视线中的客体,用自身的禁欲、手足无措来挑动起女性支配的快感。”

这种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女性对性别剧本更替的渴望,或许是一种讨好,但这种讨好一旦成为常态,便会打败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

看禁欲的人欲罢不能。

看嚣张的人手足无措。

看害羞的人风情万种。

于正是真的懂大家的点。

º♡º♡♡

News &Comment

「6月至11月超长待机」

每周1次练习|轻量学习

院校服务|1v1针对批改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create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打工人酒醒时间:9:00-2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