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的长河不断流淌,人间的故事在河边发生。

且让我们看看,这一周又发生了什么新奇的故事。

是谁逼疯了manner员工和顾客

6月17日,上海两家Manner咖啡门店店员在同一天均与顾客发生争执,一家门店的男店员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另一家门店的女店员则将咖啡粉泼向顾客。

Manner咖啡此前回应媒体称,此事属实,并就员工与顾客冲突致歉,后续将优化门店运营安排。

Manner咖啡的定位是“平价手冲咖啡店”,单品价格约为20元/杯,定位虽然比不过星巴克,但比瑞幸等品牌还是高端一些的。但与市面上绝大多数自动化咖啡馆不同,大部分饮品需要手冲,所以对员工的要求较高,等单时间也比较长。

更直接的影响是,手冲饮品的逼格,对于Manner员工却是极大的工作负担。

我的好友狗蛋老师同时也是一位资深午后咖啡人士,他就曾说,北京酒仙桥附近有一家Manner店,咖啡味道还不错,他去过去几次就不去了,因为点单体验不太好:

几平米的柜台内部,Manner员工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都需要调制300-500杯手冲咖啡,还得忍受顾客的催促。 其实顾客也不是特意要找茬,只不过大家都是附近办公楼的白领,或是偶然路过点单的路人,能在咖啡馆呆的时间有限,等太久了自然急躁。

据悉,从2023年开始,Manner咖啡店开始削减店员,从之前的一店4人,缩减到了一店2人,员工经常需要一个人负责接单、制作、出餐的全流程。

狗蛋老师还补充道,他了解到的Manner员工,月收入大约是5000元。

注意了,这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月薪五千,你可以体会一下这份工作的获得感。

就算是这样,Manner员工的收入还会因不可抗力打个折扣。例如公司规定:

Manner员工如果被开单子(即被顾客投诉),就会被扣钱,如果一个月被累计投诉3次,就会被辞退。

于是不出意外地,意外发生了——长时期等不到咖啡的顾客扬言投诉,咖啡店员工当场崩溃,怒泼咖啡粉,甚至打成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知道有“理中客”必然要来打圆场,说什么“一杯咖啡,火气这么大,何必呢”,“大家都是打工的,何苦呢”…

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020年,孙萍发表了《“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该文以中国主要的两家互联网外卖平台为例,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劳动与算法实践的多元互动和权力关系。

文章认为,平台算法对外卖员的劳动管理,呈现出“时间内嵌”“情感劳动”和“游戏化”等诸多方面的特征,结果导致时间分配成为服务行业中展现权力的方式,谁掌握了时间的控制权,谁就处于权力的较高生态位。

例如在外卖平台中,算法记录外卖员每次完成任务所花的时间,再根据历史数据和预设模型,预测他们下次的送餐时间。在算法的鞭笞下,每个人都在努力维持着系统的运转,否则会受到消费者的投诉,接受算法的惩罚。

但冰冷的算法只追求员工工作的最优解。它不断更新各项参数、不断强化循环,让员工越转越快,直至员工生理与心理的崩溃。

这篇论文被有心人翻译成为大白话,引发无数“打工人”的共鸣,成为当年自媒体的爆款文章,其关键词是:

外卖小哥,困在算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鹅,数年过去了,困在算法中的打工人越来越多,但他们的身心状况,已经不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例如这次Manner事件中,当地记者采访员工后得知:

在我们门店,高峰期一杯咖啡要在 40-50 秒内完成,做咖啡这件事本身可以很快,但有些消费者会有自己比较特殊的要求,比如具体到要几块冰块、奶要加多少、不要咖啡因等等,这种非标准化的操作就会大大降低生产速度,可算法不会等你。

2021年,《经济学家》刊发的《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情绪剥削》指出,各种绩效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人们内卷的最终目的,当情绪劳动成为劳动者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进行的劳动,又被雇主无偿占有,这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剥削形式:

Emotional Exploitation.

(情绪剥削)

在这场的令人绝望的抗争中,无论是焦灼的办公室白领,还是被算法束缚的咖啡店员工,他们都是被压榨、被剥削的一方,但鬼使神差之下成为矛盾的对立者。

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2021年,马斯克曾在推特上引用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大文豪马斯克与神秘的中国诗)

俺是一个粗人,不懂马斯克内心的花花肠子。换做我来发言,画风可能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杆,

豆在釜中喊;

都是一个爹,

为啥要杀俺!

当世界第一决定奋斗100天

6月17日,财联社援引内部员工爆料称,宁德时代向员工发出了“奋斗100天”的号召,即符合条件的员工从6月12日起,施行“896”的工作日,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公司还特意打了一个小补丁:

外籍员工不强制,按照他们的意愿。

这是因为,财联社在本月早些时候曾经报道:

宁德时代6月7日晚就供应链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美国国会议员6月5日的一封信指控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有联系,这是毫无根据和完全是错误的。该议员的信件以不准确和误导的方式引用有关供应商的信息。

你看,宁德时代义正辞严地指出,公司高度重视外籍员工,严格遵守在美国运营和开展业务活动适用的所有法律法规。

至于国内的工厂与工人,呃…我大清自有国情在。

不由得想起了2010年丁仲礼院士面对“碳排放权是基本人权”的讨论时,说过的一句扎心话: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瓜群众也想问问,同样是宁德时代的员工,为什么中国员工就应该多加班?

这则新闻迅速发酵,宁德时代当天下午紧急回应称,“此事为曲解造谣”。但社交平台上多位匿名员工现身说法,晒出了相关海报、文件等材料。

很快就有媒体持续爆料称,这并非宁德时代第一次号召员工“奋斗”,早在2022年5月,宁德时代的员工因为“奋斗100天”而与公司闹得不太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套丝滑的连招,直接把宁德时代的公关人员给干沉默了。

所谓谣言,往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问题来了,是什么让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商、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市占率超40%的宁德时代,产生了如此的紧迫感?

我们当然可以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境外势力。

例如从2023年11月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就很不给面子,启动了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的调查。2024年6月11日,欧盟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

初步判定中国从底层的锂矿开采、到电池制造再到汽车生产和销售,对整条电动车产业链存在“全产业链全补贴”行为。欧盟决定,将对中国电车加征最低17.4%最高38.1%的关税。

电动车出口受阻,势必反馈到厂家。而厂家为了平衡销量与利润率,势必向上游供应商施压,最终导致电池厂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内卷。

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占去了30%-40%,因而就成为吸收内部承压的重灾区:

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1-1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 49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 7 家。

而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据37%的份额,主要依靠的还是成本。

这是因为,动力电池的设计框架、功能要求高度标准化,各厂商的产品不存在明显的代差,价格成为最核心竞争力。

而且,动力电池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一方面,行业内具备较强的规模效应(打个比方,产能翻倍后,单个电池的生产成本下降到40%的水平);另一方面,产能建设的前期投入很大,建成后又存在严格的专业局限性,很难转产其他产品。因而一旦电池厂商卷入竞争就停不下来。

2010年-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的产能从21.56GWh提高到865.2GWh,增长了40倍;而均价则从1400美元/kWh下降到了139美元/kWh, 降低了90%。

这就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

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潜在产能就已经大致固定下来了。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进一步打压单个电池的成本,无非只有两条路:

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线的开工使用时间。

为了达成前一个目标,企业必然在管理效率上大做文章;为了达成后一个目标,必然鼓励加班文化。

2022年的一篇文章指出:

每个前来宁德时代面试的人,无论是生产线作业员、工程师、中层管理者,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加班受得了吗?” 宁德时代的第一项考核就是加班,员工月均加班数量超过100小时。其中,生产线的加班时长会被算入当月工时,以工资的形式结算;工程师加班没有加班费,只有绩效考核——在公司内部,这种现象被称为义务加班。

据说在特斯拉,马斯克已经斥巨资研发4680电池,目标是根据“第一性原理”,把传统电池制造流程完全颠覆,把动力电池每kWh成本下降到原价格的25%。

但国内打工人对国内的厂商表示悲观,认为哪怕产业升级成功、厂商实现垄断地位后,员工能找到的就业机会更少,工作强度可能更大。

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基本无解。谁让现阶段的国情是: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中专π少女的数学怪谈

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在昨天(6月22日)落下帷幕,今年的比赛安排是这样的:

从22日0时到24时区间内的任意连续8小时内,参赛者选定一个数学领域方向,采用闭卷的方式,不允许查资料,要打开摄像头,还要刷脸、输入身份证号进入。

这项比赛引发了非同寻常的关注。因为在允许查资料、时间限定在48小时的初赛阶段,来自江苏省涟水中专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姜萍位列第12名,力压中科院博士刘奔(第13名)、奥数金牌选手欧瑜(第14名)、江苏省高考状元张天一(第15名)等选手。

6月13日和14日,人民日报以它一贯的水准,连续发布《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姜萍火了,姜萍是谁》,两次为姜萍点赞。其中不乏如此虎狼之辞:

在数学竞赛和数学科研领域,女性的存在感不足。例如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从1936年到2022年最新一届的64名获奖者中,女性只有2位。这么看来,姜萍就更了不起了。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只授予未满40岁的数学家。

换而言之,现年17岁的天才数学少女姜萍,理论上还有5次荣获菲尔兹奖的机会。这是怎样波澜壮阔的机会啊,不管是写成传记还是拍成电影,都将成为一部史诗!

17岁的数学少女就此登上神坛。

然后,名目繁多的“反思怪”出现了。有多家知名头部自媒体发布了一系列的10w+爆文,有讨伐现有教育体制弊端的,有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有夸耀局部地区教学质量拔群的(注意,地域粉与地域黑是一体两面),有质疑现行“五五分流”制度的…

手段最高明的手法是这样总结的:

我们的社会需要天才,更需要让更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学子们面临的困境被看见,需要无论学历高低都奉献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劳者动的价值被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真,这么励志的故事让我兽血沸腾,赶紧搜集了一堆资料写文章。

但写了900多字后,我在知乎上偶尔发现了一篇质疑的帖子,然后顺着链接观看了阿里达摩院发布的“天才少女的日常”视频。

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先申明,本人不是数学类专业出身,但考研时考的是数学一,研究僧阶段曾被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等课程整得欲仙欲死,基本的数学素养还是有的。

例如我就绝对不会把余元公式中的sin(πx)写成sinπx,更不会像姜同学一样奇葩地理解为:

另外,即使姜同学把伽马函数的符号Γ写成T,我也表示理解,毕竟是潦草的板书,有点小毛病正常。但是,姜同学非要写成工工整整的7,这又是什么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NB的是,在视频展示的姜萍数学笔记里,她对于字母“Z”的写法都是一笔画再加一点(区别与数字2),这与上图中Z的板书习惯完全一致,但在第二行中,字母Z的板书被写成了三横一竖,酷似中文的“主”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让人很费解啊,难免让人恶意推测,姜同学根本就没意识到她写的Z,而是稀里糊涂地抄成了不知什么玩意儿。

主啊,救救这只迷失在数学王国的羔羊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说起来,我也是个要脸的体面人。因此我悄悄地把写了个开头的文章扔到回收站里,安心吃瓜。

很快,有神通广大的网友翻出了姜萍同学2022年月考的成绩单,她的数学考了83分,而中餐烹饪班的一位同学考了99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涟水中专数学试卷的难度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多位数学竞赛的大佬发表意见,质疑姜神的初试成绩。

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说法是,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也参加了此次比赛,为了进入决赛夺得名次而开了小号,目的是为拿成绩为申请博士资格增添砝码。

而王老师拿着姜萍的个人信息开了小号,请了天津某大学数学系的在读博士田某某帮忙答题。

至于阿里达摩院,其实在初试成绩揭晓后有过踌躇,但叠加了“中专生的逆袭”、“初始前三十名中唯一的女性”buff之后,具有爆红潜质的新闻还是流出,并得到了人民日报、X视网的加持,掀起了一场超乎所有人预计的疯狂营销。

你知道现实有多魔幻吗?

姜萍出名了,涟水市的广场成了网红旅游景点,当地也开始为村里修路了,村里还给姜萍父亲安排了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工作,还为姜萍家申请了低保。

由于姜萍谢绝采访,网红们就把镜头对准她家的老宅,甚至是院子里的土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地,中专数学天才的故事,成为了一场不能被质疑,却又停不下来的“造神运动”。

哪怕有网友总结了2万字的疑点证据,依然有营销号与粉丝以话术娴熟地对线:

承认别人优秀这么难吗 你自己考个更好的成绩再来说啊 男生看见自己考不过女生着急了,名校硕博看见自己考不过中专生崩溃了 官方怎么没有出来处理这件事……你们能比官方懂吗

目前,各大平台网友对姜萍事件的基本态度相当分化,大致如下:

知乎:基本完全质疑、数学丁真; B站:半信半疑,举证倾向于造假; 贴吧:质疑者和支持者魔法对轰; 微博、小红薯:基本无脑相信、新女性标杆 抖音、快手:当世华罗庚,国士无双

例如在高度饭圈化的“拳师集中营”小红薯,姜萍的照片已经P成了林徽因的样子,成为智慧与美貌化身,谁质疑就是别有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而言,从平台用户的画像分析也可以看出,越是数学知识贫乏的用户,对姜萍的神话越是深信不疑。

他们蔑视获取知识的客观规律,却又对知识存在一种盲目的神化。很多时候,他们与“日本核废水”、“俄乌冲突”、“农夫山泉营销冲击”的用户画像,是高度重叠的。

就在昨天,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落下帷幕,姜萍顺利完赛,决赛的最终成绩将在8月份公布。

我们当然希望姜萍拿出好成绩,狠狠地打我们的脸。但目前来看希望不大。因为任何接受了系统性教育的人都明白:

兄弟会背叛你,女人会离开你,金钱会诱惑你,生活会欺骗你,只有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怎么学都不会。

觉得有趣,请关注公众号:将军箭

23 Jun 2024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