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娃问我,在学校读书是不是就是为了考试?我说是,考得好,为了你能够挑好的学校,而不是被挑选或者没得选。学校教育更像一种适应考试标准的培训体系,考试就是升级打怪,就是渡劫历炼。教材知识就是那些怪,打完了就可以切断了,没打过就一直缠着人,成为人发展的阻碍。

高考过后是填志愿,填志愿之后就是录取,普通孩子成绩突出,能够优先上军校就上军校,退而求其次就是考编,本身高考就是模仿科举的入门版,对比张雪峰老师更有发言权,实在报不上高昂的付费咨询,就看短视频避开天坑状态或者在电商平台上几块钱都可以搞到网盘资料系统学习;再就是想报什么专业,在知乎上多问问之前学子的经验教训。

上不了一本就去学点实用技术,要选越老越吃香,干到老可以退休的岗位对应的技术和专业,凡是在35岁就要被毕业的技术一律不选。计算机专业不太建议了,能够干掉退休跟地里的牛成精一样罕见,显然中国的数字化已经过了开拓期和红利期。

现在国内学校越是好的大学,老师越是忙着卷科研做论文,只要按照学校节奏走(放羊),毕业也不会没问题,但是工作能不能找到,能不能用上专业,基本上学校也不管了。

211以下大学基本都在卷考研,我们认识很多人能够一把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上大学还在按照高中状态在学习。

当然,考上名校的确只要英语六级及格,成绩在平均在90分(只要上课到岗了有平时成绩,考试基本上提前有划重点,相当于开卷,所以门门90分也很简单),就可以申请免试,所以高考考的好还真是可以省力。

不过话说回来,考多低,咱们都不要嫌弃学校,能够有书读,也是一种学校收留学术,缓冲进入社会的方式。按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应该能够看到,学厨师、裁缝、装修,就奔着蓝领去,预期放低一些,读大专或者职校未必真的没出路,总比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专业对口,毕业就失业,躺平啃老强。毕竟现在外卖平台已经成为知识密集型行业,硕士骑手不再少数。

在人才市场,大学学历并不占优势情况下,重点谈一下关于户口的问题,很多人不会讲,但这个问题还比较重要,可能对于农村考生和父母会做个参考。

很多考生从小就在用读书改变命运口号激励自己,打鸡血久了,自己也信了,尤其是农村孩子,由于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压根不知道"阶级"是啥意思,意味着什么,以为把自己的户口从农村老家迁到了学校的集体户口就算是脱离农民身份了,成为了城里人。这种想法蠢得的确让人哭笑不得,本人曾经就在这个层次里面。我也搞不懂很多大学送录取通知书,就送录取通知书,为什么还让外地学生尤其是让很多农村考生把自己的户口,迁到一个四年后就要离开的集体户头上?!

不顾及我还是要说,考大学迁户口应该是我人生之中干的最愚蠢的事情,没有之一。

我那个时候迁户口,还办了一个二代身份证,之前一代身份证是封塑纸那样,上面的地址是学校的地址,直到毕业后来身份证丢了去挂失重新办,发现我的档案在人才市场,私人企业是不会托管接受你的档案,户口等于悬空在了人才市场,那就得把户口迁回老家,结果回来也只能在当地派出所,还不能回我的老家。好在我的那个很劣质的一代身份证还能顶一顶。

我那个时候刚结婚又有了娃,小孩要办准生证,我老婆户口也迁到了读研究生的北京海淀区学校集体户口里,北京也不会肯定也不会接受一个新生儿拿户口指标,娃的户口怎么一时竟没有着落。

只能回原籍,跑了多趟派出所,全家动用了一切能动办法,走各种程序,总算是户口落回原户口簿,但是是非农。我老婆那个时候笑我「没有地了」,读了那么多年书才觉得自己真的是流民!

后来我也到北京读研究生,西城区,就没有再动我的户口了,这些学校地方再好,都不是自己归宿,没什么意思!

有意思的是,只要你一买房,哪里的户口都不要紧,都可以随着商品房而落到新地,即使你是农业户口,一样可以买房。以前房地产市场火的时候还要求交满几年社保,后来彻底放开了。

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户口只要迁出来就没法再回原籍,几乎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一个不成文规定,甚至没有哪个民警搞冒着丢饭碗风险去操作。

农村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哪怕是个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就默认你是有生存能力不需要土地的劳动力了,就算你没有工作,想回去老家安家,没门。

中国人混得好也会想办法回老家做个房子建个别墅什么的,但是你户口没有农村户口,不可能搞到审批。就算是父母宅基地,转出去做非农户口将来未必有继承权,只能流转,总之转户口就是被村集体除名状态了。

过去超过40多年的时间,高考将农村80后90后劳动力抽流到城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人口。中国的大学分布有个特点是集中在大城市,如果不是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中国每个县城都办至少一所大学,鼓励根据本地经济设置专业,大学普及化和就近就业,也未必不可行。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人才市场竞争边缘化,实际上原因是私有化浪潮之后没那么多分配岗位造成的,而他们本身的教育水平关系倒不大。

2024年是房地产真正由盛转衰的元年,为了让房地产重新雄起,各地在降房价和降利息之间选择降首付。而今年的高考考生高居1342万,其中很多是农村考生生源,如果有更多农村考生放弃农业户口进入城市,那意味着为房地产市场卖不出的房子提供了一大批接盘的刚需散户!

很多人已经厌倦了那种读20年书为教育产业做贡献,还30年房贷为房地产和银行做贡献,剩下20年为医药产业做贡献的闭环模式。实际上,30年的房贷设计并没有考虑经济周期,以及工薪阶级的失业风险,这才是房地产行业走向没落和教育长线投入经济价值受到质疑的主因。

可能8090后这一代人是各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品,00后由于看到了前面人多少有了些经验和前车之鉴。00后还在农村人本来也没我们那时候多了,而城里的由于有拆迁利益或本区一些政策利好,有家里户口迁到集体户头上也不划算。

迁户口向来都是农村学生为主,很多农村家长甚至还觉得下一代告别农村为荣,有这种认知是对于下一代来说一种战略级的错误,甚至有的只有独生子或者几个孩子竟然把户口也转出去了,不买房又结不起婚,随着经济不确定加强,失业风险增强,更加不敢做房奴,结果回不去老家,留不下的城市,等于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白费。

如果大学生有农业户口,等于buff加成,并不会影响城市里面的工作机会、考公务员,小孩升学等,就算小孩升学,只要爱人是城市户口就行。

题外讲下,此前很多农村小学快速合并甚至关停聚集在城市,随着住房不炒和房地产泡沫不断挤压,很多政策会调整,这个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调整过程,普通人还有个认知,没有什么户口比农村户口值钱,不管你所处的农村有多偏僻和落后。

其实不止这一届,甚至一个家族,应该世世代代有人甘愿做农民,以拥有农村户口为荣,有个农村户口,有个土地经营权可承包转租,争取医疗新农合,争取退休后回农村养老,就意味着最后的底牌和底气;农村才是传统文化最后的阵地,是每次中国重大经济危机软着陆挤压泡沫的巨大缓冲床。

现实一点从阶级性出发,绝大多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只是进城务工青年,把自己定位为新农民工,而不是要去做城市小资,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是对于家族的根据地,我认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实在,请分享给自己的亲友,未来四年后他们会感谢你的善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