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刷视频,发现张雪峰不知道在猴年马月的直播中曾经推荐文科生大家报考法学,但是他顿了顿又说,法学是个大后期专业。

大后期”三个字,勾起了我很多回忆。上本科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玩一款MOBA游戏,叫DOTA。在游戏里,所谓的“大后期”英雄,往往都是出生时阵营里最弱的那部分,需要在队友的保护下,前期不断打怪练级,后期才能出山决定战场走势。

似乎足以影射当下法律行业大环境一点的是,随着后期游戏节奏的逐渐加快,“大后期”在前中期生存困难,如果没有靠谱的队友,如果没有足够长的发育场景和条件,他们根本没有出山的机会,整场游戏就已经结束了。

这其实是大多数青年律师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很远处有一抹亮色,但望山跑死马,这条路还长着呢。

相较于大量文科专业,法学面临的从来不是学科实还是虚的问题。比起新闻学和传播学,在文科赛道,法学已经算特别贴近实务的学科了。法海本就浩瀚,结合社会运转,个体操行,落到纸面上,普通人哪怕毕生研习也难以穷尽。

更何况很多学校的教授本身即律师,学长学姐遍布公检法和红圈所,实操层面机会太多,大可早点脱离校园锤炼技艺。只要学校不脱离五院四系,踏进法律圈的门槛,远比想象中更低。

但这行业确实也最苦,看起来有一道司法考试拦路,可通过考试,已经是这个圈子里最简单的一件事了。

当你实习的时候,会被定向送到法院整理材料,熬得没日没夜,毕业以后进入基层院,每天醒来就是无数积压的案件,解不开的纠纷,惦记着拼抢入额机会。即便如此,以普通检察官和法官的薪资,在大城市生存依然压力巨大。月薪一万,每天都在审一千万的案子,怎么看都有人间的参差感。

如果选择踏进律所,那接触的则是社会的另一面。律所选择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楼宇,每天开门就在烧钱,进账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委托人。而大多数没有门阀背景的普通人,从象牙塔出来就扎进圈子,根本没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甚至经验实操都没法落地,两手空空,找谁要钱?

这其实是巨大的两难选择。在体系内,只能安安稳稳清贫乐道,在体系外,每天面对的则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之以我国律师行业市场化的时间来看,这个行业的真正的好日子其实并没十来年。遑论着司法考试下调门槛,不少行业凋敝后,从业者涌入法律赛道,让法律服务市场一下子供大于求。

所以于更多希望报考的学生来说,建议先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再次判断自己家世如何,是否热爱学习,同时可以参考一下逻辑和思辨能力,然后尽可能地挑选五院四系,客观了解国家法治现状,去掉电视剧滤镜,压低预期,再考虑报考法学这个专业。

法学不是一门无用之学,但也请相信我,你以为的叱咤风云,是日常光鲜亮丽出入高级商务场所,临了在法庭上舌战群儒,语惊四座,迎来阵阵掌声的故事。这些场景,很可能只存在于电视剧和电影里。你即将踏进的,很可能是无限加班,和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份“大后期”行业,期间你不止需要积极社交,自我包装,还需要提升技能,不断夸赛道攻克CPA等一系列垂类行业证书。

作为一个本科新闻,二硕才踏进法律行业赛道的后来者来说,本不该说这么多。这不是一封劝退书,这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什么绝对优秀的专业,绝对领先的行业,在任何一个赛道,都可能是明确的二八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说点去掉滤镜以后的行业剪影:第一件是办公室门前的那位律师小姑娘,前一阵看她嗷嗷叫加班每天到半夜,感觉整个人脸色苍白。我说不行就别这么累了,她说,不这么累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件是前天和一位95年的青年律师,一起坐地铁回所。他叹了一口气,说要知道现在市场这么难,当年毕业心气高,其实还不如留在法院呢。

还有一件是昨天去一家律所交流,碰上一个做市场和一个做人力的,双双通过了司法考试,就是不做律师。我问,为什么不转律师呢?她说,转了还不如现在呢。

“要知道”“还不如”……想想,人生无非是这山望着那山,井里望着井外,各自都难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