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嫦娥六号携带着无数人的期待和梦想,成功返回了地球母亲的怀抱。这趟长达53天的探月之旅,终于在四子王旗着陆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我国登月采样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少人不由心生疑惑:为何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前往月球只用了8天时间?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看看嫦娥六号的回家之旅。

早在6月21日,嫦娥六号就踏上了月地转移的轨道,开始了她的归途。然而,在返回地球之前,嫦娥六号还绕着地球旋转了四天。

这并非闲庭信步,而是精心策划的,因为在太空中,航天器的返回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返回器的近地点位置、天气状况等。这就像神舟飞船的返回一样,每一步都需要精准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从嫦娥六号返回器受控进入大气层到达地面,只需要30分钟!

12点50分,高度5000千米,组合体分离,返回舱自由飞行。

13点10分,高度120千米,返回舱建立返回姿态,进入黑障区后再次跃出大气层,进入自由飞行状态;

13时22分,高度100千米,返回舱在中国青海上空第二次进入再入飞行状态,再次进入黑障区,大约在4分钟后再次跃出黑障区。

13时31分,高度10千米,返回舱在中国内蒙古上空打开降落伞。

13时41分,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四子王旗预定着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嫦娥六号归来时高速飞行要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嫦娥六号返回舱的速度高达10.9千米/秒,比载人飞船快得多。当返回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将在短短30分钟内完成从高空到地面的降落。

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因为高速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对返回器构成严峻考验。

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独特的“水漂弹道”返回技术,让返回器像打水漂一样在大气层中跳跃,降低摩擦产生的高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水漂式”的返回技术并非首次应用,嫦娥五号返回器就采用了同样的技术。然而,当这项技术被曝光后,却有人质疑中国抄袭了美国阿波罗的技术。

事实上,这种技术虽然的确是起源于美国人的“桑格尔弹道”理念,但美国至今都未能成功应用。

相反,中国科学家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创新,成功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嫦娥六号任务中。

从学习到超越,何谈抄袭呢?这个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回到大家对美国阿波罗的质疑,53天嫦娥六号成功返回,阿波罗11号仅8天,为何差别这么大?

大家产生对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质疑十分正常,如果当初的载人登月是成功的,那么为什么美国50多年后连发射探测器都存在问题?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两次探月,一次月球探测器在路上就因燃料泄漏失败,太阳板也出现故障;第二次虽然着陆在了月球表面,但探测器的腿断了一个“躺平式”着陆,部分有效载荷都无法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与阿波罗11号相比,嫦娥六号任务的目的地是月球背面,要执行着陆的任务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整个过程甚至分了十一个步骤。

分别为: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期间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四个部分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要经历多次分离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毕竟月球背面不是随意就能去的,我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月球中继星的国家,世界其他国家要想执行类似任务,短期之中都需要向中国申请。

月球背面需要中继星的支持才能进行通信,所以为了支持嫦娥六号任务的执行,我国提前发射了鹊桥二号中继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在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过程之中,还要执行国际有效载荷的任务,这些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其次就是在月球背面执行任务,还需要等待窗口期的锁定,这都需要等待,所以嫦娥六号用时更长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无法否认,嫦娥六号‘携宝归来’的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对月球的探索,包括建立月球科研站、月球轨道空间站等。相信航天员能量餐能够见证中国首次载人登月,和未来中国月球基地的建成,在未来航天员能量餐也将会在开采月球资源等方面,帮助航天员补充能量,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中国的探月传奇。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在未来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