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尽管35岁以上的员工在稳定性、经验和技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他们却往往在招聘过程中被忽视,甚至在裁员浪潮中成为首选对象。
6年前,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的小徐凭借硕士学历,入职一家大型公司做产品经理。但干了不到半年,他就选择了离职。
“公司给我的工资大概是同学工资的一半,而且工作没有晋升空间。”小徐说,他跳槽到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虽然工作很累,但他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去年8月,小徐再次面临跳槽选择:是继续留在当前公司等待上市分股权,还是加入另一家大公司?由于对前东家的好感,他选择回去待了两个月,但最终因为业务调整而被裁员。
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他发现自己开始被一些公司嫌弃,理由是年纪大。
“超过35岁你的发展会受到很多限制,招聘的时候自然就会被淘汰掉了。”小徐说,有些公司会以频繁加班为理由拒绝35岁以上的求职者,认为年纪大了加不了班。但实际上,相比年轻人,中年人往往更有忧患意识,更懂得努力工作。
在求职时,小徐发现,一些企业会要求应聘者填写应聘人员报名表,其中包括应聘者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个人成果以及家庭情况等。
“他们会从这些信息中判断你是否有家庭羁绊,是否处于育龄期等。如果看到你有孩子或者配偶的工作情况较稳定,那么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家庭羁绊较小、成本较低的应聘者。”
除了在面试时被直接拒绝,一些中年人还可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被淘汰。
“有些公司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在任职要求里加上‘年龄35岁以下’或‘应届毕业生优先’等条件。”小徐表示,这样的规定相当于直接剥夺了中年人参与竞争的机会。
针对这一现象,老王认为,35岁不是“职场分水岭”而是“成长期”。
事实上,在现实职场中,一条隐形的“35岁职场荣枯线”一直存在。
许多企业将35岁作为招聘的年龄上限,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过了职业发展的黄金期,难以再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但事实上,35岁左右的人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稳定的人际关系网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责任心也会逐渐增强。中年人更加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其实35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信心和勇气。”一位网友如是说。
那么,对你来说,该如何打破“35岁+”的职场困局呢?
1、调整个人的心态。接受变化,保持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持续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增加我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比如李华,一位37岁的程序员,在意识到自己的技能开始落伍后,他开始学习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半年的努力学习,他不仅掌握了最新的编程技术,还成功转型为一名AI工程师,收入和职业发展都有了显著提升。
2、拓宽人脉也是打破职场困局的有效手段。在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仅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还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张敏,一位36岁的市场营销经理,在一次偶然的行业交流会上结识了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她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业务领域,还获得了几个大项目的合作机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主动拓宽人脉,利用好每一次社交的机会,都可能成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3、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更应该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这可能需要你跳出舒适区,甚至做出一些看似大胆的决定。以王强为例,作为一名40岁的资深财务分析师,他意识到自己对当前的工作已经失去了热情。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辞去工作,创办了自己的财务咨询公司。刚开始虽然举步维艰,但半年过后,他的生意慢慢地好起来了,目前已经有十多位员工的小公司,年利润也过百万了。王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的公司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他也找到了新的职业激情。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在乎你跑得有多快或者多慢,只在乎你能否坚持到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它、战胜它!
毕竟,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只要用心去挖掘和发现它们,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