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近些年,“婚育”问题频频冲上热搜,婚育矛盾也愈演愈烈。

婚育矛盾,是一个大矛盾,里边包含了这4个小矛盾。

首先,是男女之间的彩礼矛盾;其次,是房子车子的物质矛盾;第三,是丁克催婚的观念矛盾;第四,是年轻人和老一代父母的代际矛盾。

前三个矛盾,还好理解,第四个矛盾,就不好理解了。为什么年轻人和父母之间,会产生严重的代际矛盾呢?因为双方的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婚育观念都不一样。

代际矛盾,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存在“代沟”。上了年纪的父母不理解年轻子女的不易,年轻子女也无法包容父母的传统。

所谓“白天不知夜的黑”便是如此。虽然说婚育矛盾突出,但是,我发现,对于当代的婚育问题,最痛苦的,其实是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先来说两个案例。

案例一:前段时间,在老杨夫妇的软磨硬泡下,儿子终于决定结婚了。前提条件是,买房买车,彩礼办酒席的钱,都由老杨夫妇出。

因为儿子只是普普通通的城市小白领,一个月也就6000左右,赚不了多少钱。如果老杨夫妇不出钱,也许儿子一辈子都结不起婚。

为了帮儿子完成人生大事,老杨夫妇算是掏空了棺材本了。就连晚年的养老钱,他们也拿了出来,可谓是“孤注一掷”

虽然说儿子顺利结婚了,但他们这两代人依旧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掏空了家底,导致家庭没有存款,风险特别大。

老杨夫妇,也已经快60岁了,身体的小毛病越来越多了。倘若患一个大病,家庭又没有钱,那他们就只能等死了。

至于说年轻的儿子,就他的工资,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更别说为父母养老了。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兜里没有钱。这就是所谓的“一人结婚,全家贫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案例二:乡下的老张夫妇,虽然他们没啥文化,但他们很有本事,培养出985大学毕业的好儿子。在邻里乡亲看来,他们的儿子就是天之骄子。

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广州上班,工资也有1万左右,算比较高了。当然了,高工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日常996,工作忙如狗,末位淘汰制。

有一天,老张就打电话问儿子:你忙归忙,但你今年已经28岁了,邻居家的XXX跟你同岁,都已经生了两个娃了,你什么时候结婚啊?

儿子听了父母的话,只回了一句:我可能就不结婚了。首先,我买不起城市的房子;其次,我辛辛苦苦读了985,不可能回到乡下;第三,如今这行情,可能我过了30岁就失业了,哪有稳定的收入来结婚生子啊?

这三点,让老张夫妇哑口无言。虽然说他们在乡下生活,但他们知道房子有多贵,结婚花费大,年轻人失业更是屡见不鲜。

自从问了那一次之后,老张夫妇就不再询问儿子了,而是保持体谅、尊重的态度。他们知道,自己忙不了儿子,儿子也不容易,就不要给他添堵了。

但是,他们还是很担心,担心儿子孤身一人,担心儿子无家可归,担心儿子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这案例一和案例二,其实都是当代普通家庭的写照。

非要结婚的普通家庭,就会迎来案例一的命运——孩子结婚,全家贫穷。父母掏空了棺材本,负债累累,连养老都困难。

而不婚不育的普通家庭,就会迎来案例二的命运——孩子不婚,父母担忧。势单力薄,孤身一人,满是唏嘘悲凉之感。

对比案例一和案例二,竟然比不出高低,因为结婚有结婚的好与坏,不婚有不婚的好与坏。只是,痛苦和担忧的,都是父母。

问题就来了,以往结婚,那是一件幸事,为什么现在结婚,左右都不是人,满是不幸呢?

一来,是物质的问题;二来,是婚姻条件的问题;三来,是人的问题;四来,是大环境氛围的问题。有太多的问题,让普通人活得“左右为难”。

想结婚的,需要掏空棺材本,有病就只能等死;不想结婚的,只能孤独一个人老去,连家庭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谈到这里,有人会说,那普通家庭对于婚姻,该保持什么态度呢?

态度很简单,想结婚,能结婚,那就去结婚。而不想结婚,或者没能力结婚,那就不去结婚。对于婚姻一事,自由选择,力所能及就好。

网络上有一个金句,值得我们细品:

“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有归宿,终身都得低头。其实我想说的是:人生这道选择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不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而所有的遗憾,都需要当事人以及他们的父母,来亲自“买单”。

没办法,普通人的命运,本就是“左右为难”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