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时代,新奇有趣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一种名为“建盏开窑”的直播卖货模式,最近在国内外掀起了不小的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缘于一些机灵的商家,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富有文化沉淀的热土。在我国陶瓷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饱含着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于是,他们将目光锁定在那些烧制已久的建盏上。

现场直播的舞台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随着一声吆喝,身着工装的工人端起刀,哗啦啦地将一个个封闭已久的陶盏剖开。闪着清泉般水光的建盏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一件件从灰扑扑的砖窑中浴火重生。

顷刻之间,直播间里顿时响起了阵阵惊呼。主播们对每一件建盏进行着细致入微的评论,语气越发振奋、兴高采烈。有时他们还会站在一旁,用手电筒将光线投射到建盏的釉面上,让它们的色彩在灯下灿若云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是真正的顶级货色!大家有没有看到,这波浪云纹多么生动有致!想必是出自“泥塘老师”的手笔,他可是当世无双的窑技大家”。

“掐丝琉璃更是一绝,没有一点杂质,通体晶莹剔透,想必是在窑内完全熔化过后才凝结而成。这种做工,恐怕连王熙凤看了都要赞不绝口”。

一阵夸张的溢美之词,伴随着耐人寻味与添油加醋的故事,顷刻间就将现场渲染得无比富有意境。即便是那些形制平平、毫无亮点的普通杯盏,在主播们的渲染下,也仿佛都散发出迷人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精品的工艺之作,我只在偶然机会才能寻觅得一两件,实在是太难得了!值此良辰,姑且就让各位进行收藏了吧。”

在这般暗示下,观众们顿时心驰神往,对这“绝世佳作”争相按下抢购的按钮。紧接着,主播们就会抛出价码,上至98元一件,下至仅仅几块钱一件,真让人觉得可遇不可求。霎时间,无数“捡漏”者蜂拥而至,只求能淘到一两件令人心驰神往的建盏。

这股劲头,很快就烧到了海外。一些商家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视频社交平台TikTok,想要借助“建盏开窑的噱头,在那里捞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国内的“开窑”现场,工人们再度抄起刀,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开窑”仪式也是让他们开发出了新开法,只见他们手握符纸,嘴里念念有词,努力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很快,一件件被砸开的建盏就被赞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可与此同时,这个“稀世珍品”的价码却是离谱的低廉,最多不过几块钱一件而已。在普通消费者无从判断的情况下,商家就借助这个价格的反差,进行精神“洗脑”,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有时在外留学的我国网友进入直播间,在直播间玩梗被踢。这位网友:“我刚进直播间发了句321上链接!马上就给我从直播间踢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给他们出谋划策的,以让老外看到更加有特色的“开窑”直播,这个网友就建议整个“盲盒模式”,老外许愿颜色,开到了就再开下一窑,为直播增加了更多的悬念,不得不说,网友的创意真是毫无上限啊。

还有网友说“这些主播装都不装了,把批量的工艺制品再老外面前吹的天花乱坠,实属不把老外“当人”给忽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异国他乡的外国友人而言,中国瓷器向来就有着极大的神秘色彩。他们纷纷被这层神奇的面纱所吸引,在直播间内竞相抢购自己看重的“宝贝”

商家们哪里会错过这个捞金的良机?他们隔三差五就会推出所谓“限量款”、“秘制款”等噱头,哄抬物品的稀缺感和价值感。

仅凭一通舌绽莲花的营销手法,他们就轻易地将价值几毛钱的建盏卖到了几百美元的天价。一时间,中国制造的瓷器在海外迅速走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抢手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这个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建盏开窑”直播也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质疑之声。更有识者直接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在败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让外国友人对国人的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印象。

事实上,中国的陶瓷艺术确实源远流长、纷呈芳华。陶瓷器物的制作过程曼妙精致,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的智慧结晶,更是浸透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哲学理念。

真正的建盏开窑,原本就是一种极富仪式感的体验。每一件新鲜出窑的建盏,都蕴含着独特的窑变和火候,是无数火伴和窑工艰辛劳作的结晶。这种充满坎坷、血汗与梦想的过程,本就是一段精彩的工艺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如今这种直播行为却与这份厚重与好奇彻底背离,转而成为了一场营销的骗局和质量的欺骗。他们夸大言辞、他们造假炒作,不仅贬低了这门技艺的内在精神,还误导了无知的消费者。

有的窑口甚至索性直接从工厂订货,大批量采购廉价的商品,再用虚假的“开窑”的过程,哄骗老外们框框掏钱买单。最终,一派隆重其事的开窑过程之后,拿到手上的却只是一件平庸的杯盏,甚至还俗不可耐。

由此可见,这种被渲染神秘莫测的“建盏开窑”直播,其实只是一场扭曲民族文化的滥俗表演。只不过这一次,它将矛头对准了海内外的消费者,用错误的方式误导着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股浪潮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只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它让外国友人对中国陶瓷文化产生了曲解,好的手工艺品也因此受到了质疑和猜忌。

我们都知道,阐释一个国家的文化,是需要诚意和智慧的。每一个国度的文明,都应受到世人的尊重和好奇,而不应被肆意曲解和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