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宁波举行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仪式。图片由江北公安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中旬,宁波举行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仪式。图片由江北公安提供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本月又是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于6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以来禁毒工作情况。除了公布例行数据外,提到了要“深入开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同步发布的《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去年毒品滥用治理成效持续显现,但新类型毒品及替代物质叠加滥用问题持续蔓延,滥用种类更新迭代加速,毒品滥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宣传月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

“以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伪装成减肥药、电子烟等,悄悄出现在我们身边,令人防不胜防。年轻人成为最主要的受害群体。”宁波公安禁毒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很重要。这些年来,宁波持续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入校园行动。举报罂粟立功的“小孩哥”不断涌现,就是教育的结果。

人民日报官微报道的镇海“小孩哥”立功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官微报道的镇海“小孩哥”立功新闻。

清理罂粟,“小孩哥”立功警情多了前段时间,镇海三名“小孩哥”到派出所送“神秘果”一事火了,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号还对此进行了报道。这三名初中生送来的“神秘果”其实就是罂粟。5月2日下午,他们走进镇海贵驷派出所,一到接警大厅就将一颗果实交到了辅警梁勇的手中,并称这是罂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初中生拿着罂粟果实走进派出所报警。镇海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名初中生拿着罂粟果实走进派出所报警。镇海公安供图

见孩子们一脸认真样,梁勇立刻拿起这颗“神秘果”反复确认。在此期间,孩子们在一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了确认罂粟的过程:“我们按书里说的做过实验,以前警察叔叔也来学校讲过。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割开它的茎秆真的会有白色汁液流出来……”为了确保准确,梁勇叫来同事一起辨认,最终认定这就是罂粟的果实。之后,三名“小孩哥”带领民辅警前往发现罂粟的地方,成功铲除5株罂粟植株。“禁毒教育,就得从娃娃抓起,这三个孩子是多好的榜样啊!”梁勇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各自就读的学校,随后和民警黄磊一起为三人手绘了“红本本”——“禁毒小能手”荣誉证书,送证入校表扬。

北仑两名“小孩哥”报警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仑两名“小孩哥”报警立功。

在北仑,两名小学生走进白峰派出所报案,称发现了罂粟,助民警铲除10余株罂粟植株。在慈溪,一名小学生放学后路过一片种植大豆的田地,然后发现里面有几株植物花朵特别艳丽,疑似书本上所说的罂粟花。同样报警,助民警铲毒。“今年我市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小孩哥’涌现,令人欣慰。同样,也说明大家的禁毒意识越来越强烈。”宁波公安禁毒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这类“互动”的出现,说明这些年坚持的毒品预防宣教入校园有效果,开始有“产出”了。

宁波禁毒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宣传禁毒知识。江北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禁毒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宣传禁毒知识。江北公安供图

“实地课堂”接地气“现在互联网太发达了,网上鱼龙混杂。《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里面就提到‘网络贩毒手段更加隐蔽’这一点。并且,毒品犯罪也有逐渐向低龄化侵蚀的趋势。所以,如果孩子不具备禁毒知识,很容易被骗,误入歧途。”禁毒民警告诉记者,全民禁毒宣传月开启后,入校宣讲自然是重中之重。“每次讲课,除了一些传统毒品预防知识外,现在必定要提到的就是新型毒品。”禁毒民警说。

寓教于乐。江北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寓教于乐。江北公安供图

“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建有禁毒教育基地,全年累计参观人数可达40万人次。”宁波公安禁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宁波禁毒、教育部门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运用多方式、多渠道向青少年学生宣传毒品危害,全面普及防范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寓教于吃。江北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寓教于吃。江北公安供图

截至目前,全市797所学校、49万余名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平台学习和禁毒知识竞赛活动,实现了全市学校接入率、学生注册率、学校参与率三个100%,学生参与率、课时完成率均达到98%以上,平均课时率达3.68课时。

“禁毒小课堂”线下版出炉。慈溪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禁毒小课堂”线下版出炉。慈溪公安供图

除了这些传统“动作”外,禁毒宣教这个“赛道”也开始“卷”起来。大家都知道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但老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禁毒教育同样如此。为了让孩子们“知行合一”,今年4月中旬,慈溪市公安局附海派出所发现一处非法种植罂粟的农田。他们就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别出心裁地将“禁毒小课堂”开到了这里。民警带领附海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近距离观察罂粟,让孩子现场学知识。

无人机发现罂粟,一边严密监控,一边开启线下教学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机发现罂粟,一边严密监控,一边开启线下教学课堂。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孩子也挺喜欢:“学校里经常开展禁毒宣传,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真的罂粟,感觉这趟来对了,不枉此行。”就连陪同的老师也频频为慈溪公安点赞,觉得这次的“禁毒小课堂”走新更走心……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江北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江北公安供图

治理仍然任重道远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禁毒工作目前仍要面临的各种难题。据《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新类型毒品及替代物质叠加滥用问题持续蔓延,滥用种类更新迭代加速,毒品滥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笑气”,大家都听说过,它虽未被列入毒品范畴,但滥用后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毒品。一旦吸食就会很快成瘾,并且需要不断加大剂量来维持快感,然后中枢神经会被严重破坏,导致身体瘫痪,更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笑气”被列入了《危险化学品目录》。

吸食“笑气”的男子。镇海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吸食“笑气”的男子。镇海公安供图

前不久,镇海有一个案例——“母亲报警,要求抓自己的儿子”,看完后令人心酸不已。今年5月,镇海蛟川派出所接到一女子报警,对方请求警方“抓走”自己的儿子,因为他在吸食“笑气”。这名母亲几乎是哭着告诉民警:“我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是一个母亲,我不能看他们再继续吸下去了。”

“笑气”被滥用,后果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笑气”被滥用,后果很严重。

她说,今年3月初,她来儿子家中探望,无意中发现了客厅角落的一箱神秘小钢瓶。儿子称是酒吧朋友送的“能量补剂”,可以缓解压力。然而,隔月的几次探望,这名母亲就感觉到了儿子的奇怪变化——脸色越来越差,精神萎靡不振,还一直蹲在角落里吸食着一支银色的小钢瓶。她上网一搜,顿时全明白了。尽管她各种苦口婆心地劝,软硬兼施,但没有效果,甚至儿子的情绪变得越发不稳定。无奈之下,她只能报警求助,希望警方能帮助他“戒毒”,让其回归正常生活……

海曙及奉化警方破案后收缴的部分“笑气”。

“这件事说明了吸食‘笑气’的可怕性,它真的会让人‘笑’不出来。今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也加强了打击力度,接连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说,仅今年5月中旬,奉化及海曙公安分局就分别成功破获非法经营贩卖“笑气”案件。在这些案件侦破中,也有可喜的一面——群众主动提供线索,参与禁毒。6月上旬,慈溪周巷中心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说自己好像看到了违禁品,瓶子像“笑气”……根据报警人提供的线索,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成功抓获4名吸食“笑气”的嫌疑人。

青春不“毒”行,健康人生。江北公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不“毒”行,健康人生。江北公安供图

“年轻人一定要学好毒品预防知识,知危险,才能有效避毒!”禁毒民警说,治理新类型毒品及替代物质叠加滥用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希望广大市民如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人在吸食它们,一定要及时远离,并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