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以“救困助难·爱泽齐鲁”省级社会救助品牌为引领,着力打造全省社会救助品牌矩阵,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树立了品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品牌的影响、助力全省社会救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自6月起,在前期已总结推介部分特色社会救助品牌基础上,省民政厅陆续再选择部分在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新涌现出的富有特色的品牌及其做法进行推介。

首批推介的社会救助品牌有16个,分别是日照市“日照暖·爱同行”、临沂市“沂心救助·情暖沂蒙”等市级品牌2个,济南市莱芜区“莱无忧”、即墨市“即汇救”、桓台县“民小暖”、枣庄市山亭区“亭温心”、东营市河口区“河海情·和暖助”、海阳市“海有我”、安丘市“安馨助”、梁山县“忠义水浒·梁身救助”、东平县“泰平助”、乳山市“威救你·及时雨”、武城县“武帮你”、聊城市茌平区“茌援你”、博兴县“博爱助”和郓城县“郓·诚救”等县级品牌14个。

东营市河口区全方位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着力打造“河海情·和暖助”社会救助服务品牌,确保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一、畅通全领域信息联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线上数据归集,依托东营市“智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系统,动态及时了解掌握困难群众信息。线下阵地融合,依托“网格+服务站点”的铁脚板力量延伸社会救助服务触角,在全区设立364个网格、100个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常态化开展家庭情况摸底排查。部门联动赋能,发挥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贯通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18个部门,聚焦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帮扶、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14类信息数据。出台《关于健全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动态监测机制的意见》,实现及时预警、查访核实、救助帮扶一体化推进。

二、构建全人员分层管理,从兜底保障向精准救助提质。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根据群众困难情形和实际困境,精准施策,形成兜底型、急难型、支出型、关爱型和发展型五种类型。全区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及孤困儿童等九类困难群众8700余人次,城乡低保标准之比达到1.16:1,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行低收入人口“三色”分层管理,科学合理反映出困难家庭情况,建立分层管理机制。完善分层评估机制,全面了解和评估困难群众困境程度、特点和现实需求,实现服务对象精准识别、有进有出。

三、实施全联盟分类服务,从物质救助向综合帮扶增效。“物质+服务”多维推进,通过政府购买“荧(营)光行”助困项目,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困儿童关爱服务实现全覆盖。“政府+社会”多元共振,设立“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同一家庭救助额度年度内最高可达20万元。实施“情暖夕阳”“情暖万家”“牵手关爱行动”等慈善帮扶项目15个,为5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救助+帮扶”同步共进,探索“党建+社会救助”工作方式,为全区1796户困难群众建立起常态化结对帮扶机制。

四、推行全过程集成便民,从常规办理向高效贴心升级。救助申请“一证一书”通办,申请对象只需提交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就可申请社会救助。救助经办“一门受理”,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全面委托下放到镇(街道),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救助“一口进、一口出”一站式办理。目前,已实现9个部门22个救助事项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服务“一户一策”,去年以来制订500余户个性化帮扶方案,提升救助帮扶的精准性、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