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

会上,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表示,嫦娥六号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一样,目标是取回两公斤月壤,拿到两公斤是目标,“我们容器就设计到这么大,再多也装不下,跟大家披露一个信息,这个事儿恐怕要明天才能揭晓,所以希望大家再耐心等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浩

在谈到嫦娥六号遇到的挑战时,胡浩表示说,嫦娥六号原来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执行月背任务是对备份提出的新挑战,挑战有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挑战。航天任务非常复杂,嫦娥六号作为备份生产时间比较长,所有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寿命,所以它的寿命决定执行任务的质量。实施过程中,时间比较长的这些产品,怎么处理、怎么来补充、怎么来更换,是很重要的挑战。为完成好这次任务,在嫦娥五号备份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更换,保证上天产品的可靠性。

胡浩说,航天是大系统,天上、地面要协同工作才能完成任务。地面设备的质量也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很多设备是嫦娥一号时已经生产了,所以嫦娥六号执行任务之前把上天产品和地面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工作又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更健全、更健康、更可靠。“这是对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完成任务一定要有好身体,所以我们把探测器、火箭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是技术状态变化带来的挑战。胡浩表示,要在月球背面着陆采样,要增加很多相适应的变化和适应月背条件的一些改变。月背不能直接通信,要增加中继星,探测器就要适应中继星的要求,这也给大家带来很多挑战。技术状态的变化带来的这些挑战性是在工作当中十分重视的,经过充分验证和充分准备,来保障这些改变的状态能够适应月球环境要求,能够适应整个系统要求。

三是计划安排上的挑战。正式开始嫦娥六号任务是2022年8月,到今年5月3日执行任务大概只有一年半时间。据介绍,整个工程当中比较紧张,还增加了国际载荷和中继星,中继星要从头开始研制,一年多的时间,中继星研制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开展大量试验和验证工作。现在的中继星不是只针对嫦娥六号任务的,是针对后续任务的“百家星”,所以它要不断地开展前沿性研究,不断适应嫦娥六号的需要,还要适应后续发展的需要。

胡浩说,再一个挑战是国际搭载,我国向国际承诺拿出来着陆器10公斤、轨道器10公斤的重量余量,开展国际搭载,我们践行了诺言。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实习生 郑顺顺 北京报道

编辑郭宇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