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杜子君(老君)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下花园区,有一座百年煤矿--下花园煤矿,坐落在距我的老家村北三公里处的玉带山。

之所以叫玉带山,是因为,在山的上半腰,有一圈白色的花岗岩石,与山体的结构形成一道非常明显的白带,远看就像在巍峨耸立的山体上面围着一条白色的随风飘舞的围巾,因而,人们给她起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山名---玉带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带山,有丰富的煤炭储藏。在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由地质专家谭锡畴探查发现,陆续开采。我的祖先,单家堡杜魁元、杜椿林父子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在后白崖开小煤窑,日伪时期其孙杜增堂(字友槐,我爷爷)又在玉带山下的落水滩开采。1945年第一次解放时,村工会把煤窑没收,由集体开采。

下花园煤矿,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沦于日伪统治之下。为了大量地掠夺和开采那里的煤炭,矿山上需要招募许许多多的劳工,为了骗取劳工,他们还编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打油诗:“花园矿,好地方,种花浇水晒太阳,吃的是馒头大米饭,每天一块钱”。全国各地许多不明真相的穷苦人因此上当受骗来到了下花园煤矿,从此便堕入人间地狱,再也没有逃出的可能。为了防止劳工出逃,山上布满了铁丝网和炮楼。煤矿工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饥饿,繁重的劳作和矿难不知夺去了多少工人的生命,而日本人根本不在乎工人的死活,他们只在乎煤炭的产量,许多工人在生病后非但得不到治疗,甚至在还气息尚存的情况下,就被强行拖到乱坟岗任狼和野狗啃食;当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着火或透水事故时,为了不因矿难而损失对煤炭资源的疯狂掠夺,日本人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马上就把事故巷口封死(封死是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着火或透水蔓延到其它采掘的掌子面),许多根本还没来得及逃出矿井的工人便活活被矿难吞没,煤矿的万人坑就是血泪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工人成了煤矿的主人。我出生在一个煤矿工程师的家庭,出生时的下花园煤矿,是河北省七大统配煤矿之一。在我模模糊糊刚刚有些记忆的时候,就记得那时候的煤矿上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景象,人们整天都在满怀激情和希望地忘我工作着。

父亲是煤矿工程师兼生产矿长。那时候,家里常常来好多爸爸的同事、技术员之类的叔叔们,他们一来时就总是和爸爸围在家里的一个大八仙桌前铺开图纸,讨论工作上的事情。休息的时候爸爸就常常让我给大家跳舞,唱歌,朗诵什么的,妈妈也总是做些好吃的请大家在我家吃饭。因为工作需要,矿上给家里配置了电话和上下班接送爸爸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矿工人的待遇那时候非常的高,特别是井下工人。那时机关,家属以及井上部门工作人员每月的粮食配制是:大人32斤口粮,家属28斤,其中细粮40%~70%,每人半斤的食用油,但是井下工人100%的细粮,半斤食用油,此外,每月还发给肉票,鸡蛋券,家人可以拿着这些票券到商店去领取,还另有1斤的食用油,奖金也是非常的高,这在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呀。矿山上是按照各个生产矿口而分为一矿、二矿、三矿和四矿,每个矿都设置有矿党委,分矿长,所有的分矿都统一由下花园矿务局管理,下花园煤矿直接归河北省辖属。煤矿工人的食堂也是非常的高级,有许多的窗口,由于煤矿的职工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所以食堂还设有特色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我常去各个食堂打饭,那时只2角钱就可以吃一份肉片炒菜,2角5就可以吃到好大一份过油肉,哈哈。并且,每个食堂都把工人吃剩的饭菜用来饲养猪或鸡,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工人发放一份免费的就餐券,是用食堂饲养的猪给工人改善伙食的,叫“吃结余”。特别是食堂的大包子和各种的粥,巨好吃!最喜欢的地方是一矿工人宿舍后面有一个花园,里边有凉亭,木制的曲曲折折的回廊就像电影里的大户人家一样;每个分矿的工人宿舍区都有一个灯光篮球场,在我家附近就有三个篮球场,一矿一个,二矿一个,矿山救护队一个;工人们的业余生活特别的丰富,煤矿有一个在当时来说非常高级的俱乐部,因为是重工业产业单位,几乎各种的地、市、县级以及部队文艺单位和群体都时常到煤矿来慰问演出,煤矿也有自己的广播电台,文艺演出单位等。我们那时候常常能够看到免费的文艺演出和电影(当然也有许多时候由于搞不到门票而想尽办法去看蹭票,嘿嘿^_^).工人宿舍区的各个灯光场也经常有篮球比赛,文艺演出和放电影等。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我们一边看电影或演出,一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着戏耍着,甚至到比赛或演出结束,大人们都早已散去了,我们还依然余兴未减呢,根本不思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俱乐部里边放着电影或戏曲,之类的节目,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在工人俱乐部前灯光辉煌的小广场玩耍时,都总是能见到哥哥在对面的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阅读着的身影,大哥常常读书到很晚才回家,我那时怎么也不理解大哥为什么那么喜欢读书,有那么好看吗?!

后来我上学了,也认字了,也开始看书了,我才开始尝到大哥当年孜孜不倦读书的美妙滋味。书中没有黄金屋,没有颜如玉,但是,是书把我带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世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矿上每个矿口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礼堂,是供工人上班前开班前会议的,用来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和安全教育。我们院子里的那十几个小屁孩儿各个都是多才多艺的高手,只要有人出面一声招呼,我们就可以马上组织在一起,到礼堂去给工人进行慰问演出,根本不用事先排练,每人挨着个地上台,每个人都有料,亦或几个人往一起一凑,三言两语就组合排练出一个集体节目,现排现演,哈哈,现在想来都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呢。

记得文G初期,已经开始论起家庭出身了,在有一次演出时,虽然我刚刚演完一个节目,忽然节目接不上了,为了救场,我自告奋勇地报名说给大家来个独唱,歌名是《我是贫农的好后代》,正要上台时,忽然一个姐妹说,“不行呀,你家不是贫农”!“啊?!”哦,哦,哦,我一时竟呆在那里,一时间竟不知所措,太悲催了,我连唱《我是贫农后代》的歌都没资格了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矿的大礼堂附近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除了放置各种的生产备料和机械,以及替换下来的工人用来到井下掌子面工作时乘坐的就像现在许多城市步行街或旅游区使用的电瓶车那样的车,还有纵横交错的运送装满由井下采出被运往别处的煤炭的一串串的矿车,我们管那叫“串车”。此外,每个矿上都有一个巨大的木场,是用来堆放和加工井下做支架的圆木的,那些高高堆起的桦树大圆木,也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那些圆木为了防止有虫蛀,在使用前都要先把树皮剥下来,而那些桦木皮是家里生炉子引火的极好的东西,由于它富含油脂,所以沾火就着;那些来回穿梭的串车也是我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我们常在那里玩捉迷藏,我们在串车上穿梭, 窜上跳下,各个身手矫健,都是扒车的高手,当我们看到电影《铁道游击队》时,里边那些身手矫健的游击队员别人看来非常地神勇,但在我们看来,嘿嘿,一般般的啦^_^;那些淘汰下来的“电瓶车”,也成了我们玩过家家的绝佳的好地方。我们用随手可得的新的砖头(井下备用的)把车窗和门一垒,就成了一个个单独的小家家。煤矿上用来运输的工具,除了在地上穿梭来往的串车,还有一种在空中来往穿梭的吊在高空钢缆上的吊斗。现在人们在旅游时司空见惯的高空缆车,其实,在50,60年代的下花园煤矿就早已经是做为在各个分矿间运输的工具——高空缆车(运煤斗)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天在自家门前抬头时即可看到远处沿着山脉往来穿梭的煤斗繁忙运输的景象,殊不知,那也是我们嬉戏玩耍的好玩具吔^_^;就连在半山腰那些日伪时期残留下来的炮楼,都变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因为在炮楼里煤矿尽览眼前,玩耍时,谁先占据了炮楼的位置,谁一般就是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矿为了避免在井下作业的工人下班回到地面上后,其眼睛由于长时间不见太阳,乍接触到阳光眼睛被晃到,遂在井口附近修建了一条专门人工隧道。里边有暖气,下班升到地面后的工人沿着隧道便可由井口直达澡堂。据说在那里,工人不仅是洗澡,还可以接受人工日光浴,以补充在井下作业而缺乏的日光照射,据说这项福利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工人们洗澡脱下来的工作服便直接被送往专门的洗衣房,这个洗衣房在高台上有着一个超大的滚筒,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洗衣房里极高的温度,我们这些到处窜玩的小孩子站在滚筒前感觉自己仿佛特别地渺小(邻居老孙叔就是洗衣房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能够进入)。染有许多煤尘,黑黑的工作服瞬间便被洗净,然后很快被烘干,又送回到洗完澡的工人师傅手里,工人就可以穿着干干净净的工作服回到家里了。那个只有特别昏暗灯光的黑黑隧道也成了我们藏猫猫的极好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玉带山脚下1.5公里远处,一条流经的洋河,我们小时候河里的河水还非常丰沛,在河岸边伫立着几个高大的水塔,那便是下花园发电厂,水流丰沛的洋河与源源不断的煤炭,供应着电厂发出源源不断的电,被输往北京和周边地区,一条特殊的小铁路(串车)将煤炭 (小时候我们听煤矿广播电台里给乌黑发亮的煤炭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称,称其为乌金) 自开采出来的第一现场直接被运往几里地外的下花园,然后一分为二,一条线路将煤炭由一个拖斗的机械工具(我们管那叫“王八盖子”)直接送进发电厂的锅炉;另一条线路送往火车站,然后驶往一个高高的平台,经由一个个翻斗装置直接将煤炭装载到停在高台下的火车上,这在建国初期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机械化了呢。我非常骄傲的是,这条运输线路,是我的父亲亲自勘探和参与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测绘技术很好,曾被铁路部门在修吉二(好像是吉林到二连)线时调用参与测绘设计工作,事后铁路部门要留下父亲,但是父亲更加割舍不下他热爱的煤炭开采工作。为此,他在1953年就被国家机电部授予煤矿工程师。那是新中国建国后,机电部首次授予对国家有贡献的技术人员职称的。记得我刚有一点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家里就有公家给安装的电话(那时候的电话是挂在家里墙上的),还有接送爸爸上下班的小卧车(记得是黑色的,苏联的伏尔加);基本工资也有一百好几十(不算其它各项补助)。下花园煤矿和发电厂为新中国的首都,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读的煤矿子弟小学,共有三所分校,我还记得我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是任佑民老师,他个子不高,但写得一手工整漂亮的板书。我是个纯粹的左撇子,刚上学时我是用左手写字的,就是任老师常常用教棍儿敲打我(的手),还时不时地家访(嗨,其实就是告家长)愣是给扳了过来,呵呵。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运动会是我们最盛大的节日。节日庆典和运动会开幕式时,我最羡慕高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们打的那种队鼓,他们各个好帅啊,我只有眼馋和仰慕的份了。运动会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依然有许多参赛项目,我最喜欢拍球和短跑项目。这也许是我刚一上初中,就被挑选进入中学篮球队的原因吧。给我们训练的老师是从北京体育学院“发配”来下花园煤矿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白专生(国家级运动员)。我们由此得以接受到最正规的篮球训练。每个寒暑假期,我们都可以享受每人只需交1角钱,就可得到印刷有6个场次的电影票的票券,每次想看电影时,只需撕下一张就可以到俱乐部里(能放电影)看一场电影,一个假期可以看6场电影,哈哈,这个福利,恐怕是仅有我们煤矿子弟可以得到的优厚福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小时候的下花园煤矿,白天看那玉带山郁郁葱葱,夜间看则灯火通明。山上有着各类的山花,草药,各种的昆虫等。山花有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就连最著名的山丹丹花儿都有,记得我们上山时不时便能挖采到一颗山丹丹花,连同它深埋土下的蛋蛋,兴高采烈地带回家,可是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山丹丹花从来都没有被人工栽活过,也许它只适合在高高的山上任那风吹日晒,才活得自在吧;草药有苦苣菜、甘草(俗称甜草苗),蒲公英以及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药材等;一场雨过之后,在山上的草窠里一堆堆的地耳(俗称地皮菜,地衣)就像变魔术般长了出来,真是让人惊喜不已呀;还有漫山遍野到处都有的野葡萄,酸枣儿,乔瓜(不知是否是这两个字),偶尔还能够听到石鸡子(鹌鹑)嘎嘎嘎呼叫着,转眼便销声匿迹了,从没听说过有谁逮着过,据说那小家伙气性大,即便是逮住了也不吃不喝根本养不活的。我们还经常到山上去逮蚂蚱,然后用一种头上长有毛毛的草的茎秆把蚂蚱穿起来带回家喂鸡。我属于那种特别笨的,每次用手扣蚂蚱的时候,总是会被一种可怕的植物的刺给扎了,疼的钻心啊,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时不时听到山上传来恐怖的狼叫声,妈妈警告我们不准上山玩儿,因为在闹狼,据说是有人掏了狼窝,狼妈妈坑坏了,天天哀号着在山上转来转去找它的崽子,妈妈说完深深地叹口气,嘴里念叨着:造孽啊......我也不由得跟在妈妈后面为狼妈妈伤心起来,唉!

我们时常会坐在俱乐部旁边的小山包上乘凉,有时候爸爸也会陪我们玩儿,爸爸其实是一个特别爱玩,会玩的人。我们坐在山包平坦的石头上,遥望着山下几里远处那几座高大的发电厂的水塔,爸爸会给我讲为什么电厂的水塔是双曲线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在自家的小院里,仰望天空,爸爸会指给我看哪个是北斗星,哪个是北极星,哪个是启明星,哪个是W星,北斗星和北极星的关系,什么是大熊星座,哪个是小熊星座等等;白天在山上遥望着山下奔跑的火车,不知道它们都是从哪里来,又开往何方,远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时常浮想联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G初期,矿上由全国各地分配来了许多名全国各著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据说他们都是所在高校里要么是走“白、专”道路(与又红又专刚好相反,是特殊年代特指)的尖子生,要么就是家庭出生不好的学生,反正都是被分配到煤矿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煤矿中学(简称煤中)就是由这些大学生来担任教师的。因此上,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煤中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高的。我上初中时,学校已经是由原矿务局办公大楼改造而成的,我们享受着最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师资源。这也算是沾了一点文革的光了吧。这些大学生把全国各地名牌大学的氛围带到了煤矿,给煤中和煤矿带来了外边世界的新的思想,和知识及世界观,使煤矿和煤中充满了新的活力,我们得天独厚的享受着新鲜的更加充满活力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年后的现在,我早已离开了玉带山,在外地上学,工作,成家。昔日嬉戏玩耍在玉带山的小姑娘,也已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太太;玉带山及周边地区经过近百年的开采,煤炭已经被采掘一空,下花园煤矿也转往他地开采,昔日繁荣火热的矿山已经成了资源枯竭之地。那里的居民也大都被生态移民到别的地方去居住,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和一片荒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刷厂

这是文G前同事们欢送爸爸调往外地工作,中间个子最高的,右臂上挎着大衣的那位是我的老爸。图片中背景是原爸爸工作所在的原矿务局办公大楼,文革期间成了我们的教学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我们驱车或乘车路过时,总是远远地,恋恋不舍地遥望着玉带山,她就像一个为了孩子,被掏空了心血,吮干了乳汁,风烛残年的,然后被子女抛弃了的老妈妈。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在,就连山上的植被也显得荒芜了。看着她默默地仍然矗立在那里,我的心一次次地揪着地痛,我为她感到不公,为她感到难过,替她伤心!玉带山啊,昔日的玉带山--下花园煤矿,我拿什么来爱你。唯有一次次地远远的遥望着你,唯有用我的文笔来记忆你曾经的哺育和辉煌。虽然,在那个人尽皆知的史无前例的特殊年代,我的家庭和亲人们以及我都经受了巨大的磨难,你也没能独善其身。但是,我却只愿意记住在你那里得到的快乐和成长。玉带山--下花园煤矿,我爱你!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后语:

玉带山—曾经的下花园煤矿,为新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所需竭尽了自己的资源,现在的她,她再没有东西和力气给她的孩子。而当年她哺育的孩子们就像被她惯坏了的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她而去,用时下时髦的形容词就是“啃老族”。我注目着年迈的她,就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方式方法能够回馈她吗,什么时候才能使她再现辉煌呢,难道人类还不如那鸟类乌鸦吗,对于“反哺”这个词,我们该如何理解并如何找到最适合的策略并付诸于实施呢?

好在,近两年听说在原来我们曾经居住和上小学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开发成一片新的工业园区,以吸引外边的商家去投资等等。

让我们衷心地为她祈祷,祝愿她能够重返年轻,重振辉煌!山腹中虽然不再有乌金。但是,山上的植被及那许许多多的昆虫,小动物们都会再次繁茂和成长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杜子君(老君)

诗书文化编委。原河北北方学院计算机室主任,已退休。后长居北京,随后加入志北、北京地铁志愿者等。喜文学、旅游、摄影。

审稿:次润生 / 编辑:王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