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滨湖地情书籍《滨湖风景》正式出版。全书38章,由主编沙无垢和无锡多名文史专家共同撷选38个景点编写而成。即日起,“滨湖档案”微信公众号将选取部分篇目线上发布,邀请大家持续关注,共赏滨湖优美风光,共度历史文化之旅。

蠡湖明珠金城湾

无锡人习惯把宝界桥以西称之为西蠡湖,以东称之为东蠡湖。东蠡湖形似葫芦状,向东湖面逐渐收窄,至太湖街道利农社区、南桥社区湖面呈现一个弯曲有致的浅湾,在湾处有伸入湖中的一块陆地,它是名叫金城湾的小村巷。这里湖河相通,风光旖旎,人文发达,物产丰富,是镶嵌在东蠡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名的传说

相传,这里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人,在外出乞讨时,偶拾一只放米就流出米、放钱就流出钱的宝盆。于是老人一边自己享用,一边用来行好事救助穷人。蠡湖上的贪心渔霸获知后,蛮横地从老人手中抢走这只宝盆,并开船逃跑。刚上船,渔霸就迫不及待地要从宝盆里拿出金元宝,但他贪得无厌,拿了还要再拿,结果船底被击穿,渔霸连同宝盆沉到湖底。后人就把伸入湖湾的这块陆地称为“金盆湾”。

显然,这个传说是人们杜撰的,无锡历史上诸如此类美好愿望的传说很多,这是贫苦百姓的美好期望。伸入湖湾的陆地有了“金盆湾”的雅称,似乎人们还不满足,久而久之,善良的人们又将“金盆湾”演变为“金城湾”,好像“城”远比“盆”更宏大、丰满,更能满足和体现人们内心对财富的追求。

金城湾地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无法考证。时至今日,金城湾的地域也不仅仅是指伸入湖湾的一块陆地,它北有北祁头倪巷,中有西码头、何家巷、毛家弄、王道巷、朝头巷、宣家巷、东古巷、西古巷,南有白水荡等,这些村巷地域被人们统称为金城湾地区。太湖街道的南桥、利农、大桥三个社区与金城湾紧密相连,成为环绕金城湾的周边地区,也被人们习惯地划入金城湾区域内。

村巷的历史故事

无锡考古证实,位于雪浪街道境内的洪口墩遗址、庵基墩遗址、赤马嘴遗址,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活动,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部落联盟。金城湾距离这三个遗址最远不过四五千米,显然金城湾地区当时也应有先民涉足。2012年4月30日,位于金城湾的张巷西晋墓葬考古出土了青瓷鸡首壶、青瓷镂空球形香薰,成为无锡地区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早期瓷器(即“永兴二年”纪年瓷),这充分说明金城湾在距今1700年的六朝时期,文明已相当发达。毫无疑问,金城湾先民借助这里得天独厚的河湖资源和平畴田地生息繁衍,不断发展进步,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金城湾西南侧的洪口墩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金城湾西南侧的庵基墩遗址

明朝时,王氏西沙第十九世士昇,从祖地迁居到金城湾的王道巷,娶妻尤氏,生下锡孝、锡悌、锡忠三个儿子,历经数代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王道巷的王姓,虽没有产生声名远扬的大人物,却忠厚老实、奉公守法、安居乐业,由此形成路不拾遗、劝人为善的好名声。相传有一天,一位赤脚大仙乔装成烂脚叫花子前去王道巷试探当地人的良心,见当地人人行乐施善,名不虚传,便许诺在这个湖湾造座金城,还乐呵呵地给每家送了一件和龙袍差不多的道服。大仙刚驾云离去,这里便满眼金黄色,处处飘香,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湾。大仙来王道巷的故事是假的,但这个村巷成年男性一直有皈依道教的传统。人们杜撰这个传说为其皈依道教披上一道神秘而正宗的色彩,故而传下“王道巷道袍胜龙袍”的老话,也因此成为“王道巷”地名的来源。

东古巷、西古巷在金城湾北祁头的东南面。东古巷原来叫东顾巷。传说明朝年间,河南息县有一个姓宣的县官,因得罪权贵,被发配到这里,后来他与一个当地顾姓女子结婚生子,两个儿子一个取父姓,另一个取母姓。两个儿子长大成家后,大儿子随父母留在东顾巷生活,二儿子被安排在巷西繁衍建村(西顾巷)。因为东顾巷、西顾巷子女有相同的血脉,故立下“宣、顾不通婚”的族规。后来两个儿子不知为何故,把巷名中的“顾”字改为“古”字,称之为东古巷、西古巷,一直沿袭至今。在东古巷村头有一棵500多年的榉树,历经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或许两个儿子改“顾”为“古”为的是证明自己所在的村巷历史古老吧!

何家巷位于金城湾的中部、北祁头巷的东南面。据《何氏家乘》记载,金城湾何氏一族早在宋时就迁居这里。至明嘉靖年间,有何氏后辈考中举人,开始发迹,修房造屋,建有墙门大院。到了清康熙年间,何家七世孙其达(字君翔)的儿子又高中举人,被选任为青浦县学训导,给家族又一次带来了荣耀和财富。于是乎,何氏又在何巷新建墙门大院,约有大大小小房间150间。这个大院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深90米,总面积近3600平方米。南一扇居中大门,前有6米×2米的长方形池塘,左塘口矗立着高大的照壁,上嵌一巨型“福”字,大门两边摆放着青石狮一对。进入大门,为三造结构,每造之间有天井,越过第二个天井即可登入有三开间的、气势恢宏的第三造大厅,正中悬“燕贻堂”匾额,为清代状元张謇所书。东西两边各有匾额数块,其中一匾额上有“祖孙经魁”四字(意为祖父孙子熟读经书,中了举人)。三造门楣上有精美青砖雕刻,上书“耕读传家”四字。墙门北面有东西两个后门,分别与南北向的东弄、西弄相通,并分别与三造东西向的横弄相连。全弄长达150米,形似“开”字形。如此形制、规模的大宅院,在无锡地区并不多见,它反映了当时士绅的宗族观念和思想。可惜的是,这个很有代表性的清中民居大墙门在21世纪初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了。

位于何家巷西侧的宣家大宅院也不同凡响。该宅院民国初开建,历经3年建成,共有七开间,四造进深,面南正中有两墙门,连通宅院南北向两弄和东四弄,在四造之后有花园。整个宅院占地5亩多,花费6万银圆建造。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特别是东西两边各有3个马头墙高高耸立,气势恢宏,呈现出民国初期江南民居与西洋建筑兼有的风格。

北祁头巷位于金城湾的北侧,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人在该巷东北角的桑田里建有净土宗念佛道场“积福庵”,成为附近信众祭拜的场所。1931年,道场曾遭大火烧毁。1942年,祖籍北祁头、后入苏州经商发迹的沈鹏洲带来苏州工匠对积福庵进行修缮,传说所有费用均由他承担。修缮后的积福庵南北进深三造,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中殿供奉关公像以表忠义,天井里有两棵百年桂花树在大火中得以幸存;西部为佛教道场,进入第二造大殿供奉阿弥陀佛像,其左右为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人称“西方三圣”,大殿中有沈鹏洲亲书的抱柱联“在此诚意念佛,何必远求圣经”一副。当时出任道场住持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尼,在她的主持下,道场每年在弥勒菩萨诞辰日、释迦牟尼出家纪念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地藏菩萨诞生日、阿弥陀佛诞生日等都有高僧大德、民间居士到此讲经、诵经,以弘扬佛法、祈求太平。这个道场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一年到头香客总是络绎不绝。

水陆交通的便捷

金城湾滨湖靠路近城,较锡南各乡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个优势最集中地表现在水陆路网的便捷发达上,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农耕时代,江南交通首先是依靠纵横交错的河湖而展开。金城湾沿湖岸边各村巷都建有码头,甚至沿湖人家也有自己的码头。从金城湾向北二三百米即可驶入宽约10米、长约3000米的骂蠡巷,过南桥、中桥、北桥,直至无锡城,这成为锡南民众往来无锡城的黄金水道。湖岸南侧有闪溪河与蠡湖相连,向南进而与梁塘河、蠡河、长广溪等锡南众多河道构成航道网络,锡南各镇乡民众(除南泉外)进蠡湖和无锡城都必须经过金城湾附近的湖面。距金城湾不足1.5千米的东蠡湖南侧,另有长广溪航道连接蠡湖与外太湖,成为南泉、吴塘、葛埭等民众水路出行的重要选择。正是由于金城湾处于湖河水上航道的枢纽位置,历史上这里来往船只穿梭如流,给金城湾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出行方便和财富。清末民初时,无锡成立了许多轮船公司,采用小轮机器作动力,逐步取代原先的划桨摇橹,船速和载重量都有了很大提升,使这里的航运潜力和效益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陆地公路兴起和水运衰败,金城湾在因水而兴之后,又较锡南许多乡镇占有了因路而兴的先机,穿越金城湾的苏锡公路和紧挨着的锡南公路便是最直接的例证。苏锡公路以中桥为起点,经金城湾向无锡东南方向至苏州太仓浏河,全长51.6千米,路面均为泥结碎石,路基宽9米,于1937年建成通车。其实,在苏锡公路全线开通前,上海“煤铁大王”、无锡东绛人周舜卿早在1921年率先开筑了东绛经金城湾至中桥约10里的公路,他捐赠2000银圆施工这一路段,既为东绛人、金城湾人来往无锡提供了方便,又为尔后的苏锡公路开筑奠定了基础。苏锡公路再往前追溯,早是南宋杭州经无锡的东线驿道,华庄便是进入无锡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驿站。锡南公路系南北走向,北与苏锡公路相交于金城湾东150米,途经葛埭桥、板桥、方桥,止于南方泉,全长10.2千米,为简易砂石公路,1958年建成通车。看起来,这条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的,实质上早在南宋时就有了这条路的雏形,为锡南民众除水运之外往来无锡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可见,金城湾受益这两条公路(马路)不仅很久,而且所得益处最为直接和不可估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发建设

金城湾历史上虽未建立形成大型乡镇和重要集市,但其悠久的历史、绝佳的地理位置和风景、丰富的物产、淳朴的民风,一直为无锡人所津津乐道。正是源于这些丰厚的底蕴,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这里被无锡市政府列入重点开发地区,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初,无锡市政府在修订城市规划时,决定向南发展,把中桥和河埒地区规划建成无锡城的两个“副中心城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县级机关从东门外广瑞路丁村一带搬迁到金城湾。为此,无锡县在金城湾大兴土木工程,开始兴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配套商业和旅游项目。很快,在苏锡公路与东蠡湖之间大片农田里建起了各种样式的高楼大厦,其中有县供电局、县法院、县外贸局、县商业局、县图书馆等机关办公用房,还在金城湾与玉宇桥东侧建成了高档次的金城宾馆和望湖楼宾馆;同时为适应机关人员及家属随迁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南桥周巷、章里巷东侧与苏锡公路西侧之间的农田里精心建筑出一条基本是南北走向、两边沿街楼面都是三四层高、仿日本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因为街面总长约一里路,故而取名为“一里街”。

至1985年,正在如火如荼加快机关搬迁用房建设之时,无锡城市规划建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作了新的调整修订。无锡县委、县政府据此又作出新的决定,县委、县政府机关不再迁往金城湾,而改为东亭镇。由此,除已迁入金城湾新址办公的县法院、县供电局、县外贸局等机构外,其他机构一律不再迁入,已建成的办公用房以及配套设施统筹改作他用。

无锡县委、县政府机关尽管中途放弃搬迁金城湾,但客观上推动了这里的开发建设。从中桥沿苏锡公路至金城湾一段不足2千米的路段两侧,先后兴建了中南新村、锡海宾馆(四星级)、友谊饭店(三星级)、歌舞厅、市车管所等大型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和管理机构,特别是市车管所迁入带来明显的车流、人流以及与车辆维修保养、交易服务相关的商业项目,使金城湾的人气得到了极大提升。

同时,为县级机关搬迁配套兴建的“一里街”,起初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由县商业、供销、建筑、轻工、化工、纺织、机电等部门主办的十余家大中型商场相继开业,带来一时热闹后,随着县级机关搬迁改址和城市商贸服务业向市场过渡,一度陷入了萧条。为扭转“一里街”经营亏损局面,金城湾开发公司顺应市场变化,1987年将“一里街”改名为“女人街”,集中经营女性服饰服装、用品以及当时老百姓喜爱的家用小商品,冷落的街市似打了一针强心剂,顿时活跃起来。女人街的名声随之迅速传遍无锡城乡,每遇节假日,这里可谓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从此无锡人只知道金城湾有一条“女人街”,却不知道原先叫“一里街”。不过,女人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还是好景不长,至90年代中期又陷入了经营困难,慢慢改作他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世纪初,经过生态修复和开发建设的金城湾焕然一新,图为金城湾夜景

进入21世纪后,古老的金城湾再度焕发青春。21世纪初成立的滨湖区因为调整新建机关办公地址,从2002年临时搬迁至金城宾馆办公,时间长达5年之多,给金城湾规划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因无锡城市新规划的制订和兴起的城市化浪潮,以及金城湾从2006年起为落实蠡湖生态修复工程等建设需要,363家住户和38家企事业单位陆续被拆迁安置到周新苑新建小区等地。从2010年开始,在蠡湖东岸、贡湖大道(原苏锡公路)西侧、金城西路南侧占地650亩实施退田还湖、河道整治区域绿化和金城湾公园等项目建设,使这里的环境面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成为吸引无锡市民和外地旅客的独具魅力之地。

· 作者:东来

· 文章及配图均来源于《滨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