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头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为报效国家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后被朝中奸臣用毒酒毒死。
宋江在演义中的结局死后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怎样的呢?
宋朝自太宗赵光义以后,一直实行对外屈辱、对内高压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但土地兼并十分猖獗,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阶级间的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所以,农民起义次数很多。在西夏用兵之后,农民破产的情形十分严重,几十人到数百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宋江正是在这样时期,聚众叛乱。
为什么说宋江是叛乱不是起义呢?据史料记载,“宋江啸聚亡命,剽掠一路",他们没有什么“救民于水火”的崇高理想,只是趁势而起,劫掠州县,祸乱社会,过起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巨寇生活,潇潇洒洒,亡命天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个亡命徒,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发起叛乱。
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按现在的说法:只派出公安去,并没有派出军队去剿灭。从这也可看出宋江集团的的规模并不大,朝廷并不是很重视。但由于当时派出的捕快和衙役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同时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勇猛之士,个个打起来不要命,所以,这次缉捕不仅没有消灭宋江等亡命徒,反而使其威名远扬。
在此后的两年里,宋江等人没有像《水浒传》所描绘的那样,入据八百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县城,杀官劫富,声势日盛(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力的造反队伍。
宣和三年初,宋江率部转向南攻打沂州(今临沂),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结果终因寡不敌众,被知州蒋园率兵击败。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占据楚州(今江苏淮安),后来流窜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
宋江作战很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指挥若定,谋略过人,可说是智勇双全(记载:宋之为人,勇悍狂侠)。
就在同一时期,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率义军连破处州、秀州(均属浙江),其攻势凌厉,使北宋王朝十分惊恐。为了瓦解、镇压这两股反军,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献计:“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剿灭不了,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同,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
宋江和叛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于是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10余艘。然而这一切,都被张叔夜知晓了。
张叔夜招募敢死队1千余人(官兵加民壮),埋伏妥当。然后,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敌,将宋江等人引到埋伏圈后,先是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虽然宋江率部勇猛拼杀,但退路已断,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残部投降。
宋江投降后,并没有征过方腊,因为无论是在队伍的规模上,还是在战斗力上,宋江和方腊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宋江也无力与方腊抗衡,而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被童贯率领的宋军剿灭的。
从宋史记载的时间上看那就更不可能了:宣和三年四月,朝廷平定方腊之乱;次月,海州知州张叔夜平定宋江之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