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开展交叉执行情况,同时公布10个交叉执行典型案例。据悉,目前,交叉执行案件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改革效能逐步释放。

交叉执行,是人民法院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长期未执结案件,通过运用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等方式,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

自2023年10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在19个省(区、市)法院部署开展交叉执行试点工作,2024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有序推开。据统计,开展试点以来,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72843件,取得实质进展或者化解23119件,执行到位金额398.91亿元。

交叉执行制度具有“千里眼”“显微镜”的功效。据了解,通过对交叉执行取得实质进展的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倒查是否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执行不力和执行腐败问题,发现问题依法依纪严肃追责,倒逼执行生态改善。

本次通报的王某某与焦某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通过河南高院督促执行,执行法院变更承办人,发现原承办人存在消极执行、违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问题,已给予原承办人政务记过处分。

难以推进的“骨头案”“难缠案”,经过提级执行、督促执行,成为化解类似纠纷的“示范案”“精品案”。为规范交叉执行工作,近日,最高法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意见,就交叉执行方式、程序、上级法院调度指挥、监督管理等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

最高法执行局负责人表示,交叉执行工作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执行工作质效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国法院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同比均明显增长,执行质效持续向好。(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