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智 钟涛
在医学的殿堂里,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动容,它们不仅是对生命极限的探索,更是医者仁心的深刻体现。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位肺功能衰竭且胸腔内长有直径达13厘米的巨大肿瘤的患者实施了开胸摘瘤手术,这一壮举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再次彰显了医院胸外科在解决疑难重症方面的卓越能力。
挑战与希望并存:患者的艰难求医路
这位患者的故事充满了挑战与不易。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检查如同晴天霹雳——胸腔内竟出现了一个3*4cm大小的肿块。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孤立性纤维瘤,这种肿瘤虽属良性范畴,但其潜在风险却不容小觑。更糟糕的是,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使得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患者和家属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然而,由于病情复杂且手术风险极高,求诊多家省级医院都建议采取保守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非但没有停止生长,反而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迅速膨胀至直径13cm,严重压迫周围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以至于需佩戴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内心充满了无助与绝望。他深知,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自己可能将永远失去与病魔抗争的机会。于是,他带着最后一丝希望,踏上了寻找能够为他“拆雷”的医生的征途。
希望的曙光: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抉择
经过多方打听,患者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这家医院以其雄厚的医疗实力、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医学底蕴在邵阳地区享有盛誉。更让患者感动的是,医院一直秉持“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医疗服务。
当胸外科张百华、尹辉博士团队接诊这位患者时,他们也被其病情的严重性所震惊:患者的肺功能评估是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这基本是属于开胸手术的禁区。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张百华博士判断:肿物很可能长在肺的外面,仅对肺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压迫,如果切除病变能不损伤肺组织,反而有可能改善患者肺功能。面对患者的渴望和信任,团队决定放手一搏,为患者制定了两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先打孔用胸腔镜探查,如证实了判断就继续实施开胸手术。然而,该患者重度肺功能衰竭充满挑战!他们深知,这场手术不仅是对他们技术实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的检验。
多学科协作,共筑生命防线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医院委派医务科主任邓毅亲自挂帅,组织了全院大会诊。来自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从术前锻炼到术中麻醉管理,再到术后的康复计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反复推敲。大家深知,对于这样一位肺功能衰竭且胸腔内长有巨大肿瘤的患者来说,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他们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格外谨慎和认真。
手术台上的奇迹:勇闯生命禁区
手术当天,整个手术室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张百华教授、尹辉博士带领着胸外科手术团队在曾少林、李耿章带领的麻醉团队以及护理等团队的配合下,小心翼翼地先用胸腔镜探查,果然如事先所料,肿瘤没有累及肺组织。于是果断切开患者的胸腔,面对着那个如恶魔般存在的巨大肿瘤,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快速有序地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离。
经过不到一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肿瘤完整切除。当手术室传来成功的消息时,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康复之路:重获新生的喜悦
手术成功后,真正的考验并没有结束,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呼吸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终于顺利出院,并以赠送锦旗和感谢信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是医院医疗技术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力证明,更是对医者仁心和勇于担当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医疗领域里,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守着救死扶伤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期待他们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