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天是指夏季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一共持续40天时间。大家知道今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今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一共4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这个时候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尤其适合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改善体质,祛除身体累积的寒湿之气,从而达到冬病夏治,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也因此,热养生在民间备受推崇。

说到三伏天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作用有哪些呢?

祛湿排寒、补阳、补血养气....

那么这些分别对应入伏、中伏、末伏要怎么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伏宜祛湿健脾

7月15日至7月24日(共10天)

入伏要注重排湿和养脾胃!

打个比方,我们把身体当做一栋房子,如果里面堆积的垃圾太多直接往里面放新家具,只会显得杂乱无章。湿气就是垃圾,阳气就是新家具,湿气不清,阳气就没有自己的位置。

因此,湿气清理得越干净,阳气补得就更多,寒气排得也会更彻底。所以,想要排内寒,祛湿就需要在入伏期间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入伏排湿健脾,为中伏排寒补阳打基础!

其实身体里寒气、湿气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脾胃不好,脾胃动力不足,湿气排不出去脾胃运行不通畅,寒气代谢不走,再加上,夏天湿气加重,身体受影响脾胃喜燥恶湿,变得疲怠起来。

同时,夏日阳气最盛,身体的阳气又向外发散,体内就剩下阴寒了;因此,脾胃就会变得很虚弱,所以需要健脾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小米、薏米、绿豆等,这些食材不仅有利于排除体内湿气,还能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此外,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湿气侵袭。

中伏宜 排寒补阳

7月25日至8月13日(共20天)

到了中伏,人体容易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而导致阳气虚弱,体内的阴阳失衡,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来补充体内阳气。

例如: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温热而易消化的食物,如姜、蒜、胡椒等具有温热作用的调料和食材;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损耗体内阳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病夏治,长夏更需要排寒。由于气温升高,毛孔舒张体内的阳气游走在体表和四肢,经络变得通畅起来,是一年之中最通透的时期,能最大限度的去除体内寒气,是难得的一次净化体质的机会,可以服用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以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提高抵抗外界寒冷侵袭的能力。

末伏宜滋阴补血

8月14日至8月23日 (共10天)

末伏天气仍然炎热潮湿,出汗过多气血会随着汗液排出,容易造成气血亏虚,损耗阴血。因此补气养血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用枸杞、桑葚和麦冬煮水喝,可以滋肺阴、滋肾阴,还可以喝排骨黄芪红枣汤、党参黄芪炖肉汤进行补气养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初伏祛湿,中伏驱寒净化体质后,此时人体吸收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此时人体补气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部有多条经络与全身各器官相连,养生先养足!泡脚养生方式在中国已流传了三四千年之久,因其安全温和、简单高效、成本低等特点,普及性非常的广,在三伏天备受人们青睐。

泡脚是自下至上,稳定输送热量给人体。通过热水效应毛细血管舒张,通过热能的缓慢释放,有利于将滋补药物缓慢稳定进入毛细血管,达到逐步渗透给药的效果,从而使泡脚起到保健养生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

泡脚过程中,大脑在感应到水的热能后,会将过剩的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使人体始终处于热平衡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龙生物通过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科学泡脚特定的水温水量和时间条件下,泡脚时热能缓缓由下至上稳定输入人体内到达人体大脑,此时小丘脑感觉到有热量注入人体内,为保证体温正常就会启动调节功能,扩张毛细血管吸收药物成分,同时使毛孔舒张促进排汗散发多余热量,从而使身体处于平衡的热循环状态。因此,纵然是三伏天,人在此时也不会感到闷热,反而倍感舒适,达到养生和防治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