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榆生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进行,旧体诗词逐渐被认为是“封建糟粕”而被打入文学冷宫。尽管如此,旧体诗词却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夹缝中顽强的生存下来。比如民国时期就有所谓“四大词人”的说法,他们分别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

其中的龙榆生,曾经在汪精卫家做过家庭教师。1955年7月,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的陈璧君(汪精卫的妻子)、曾在书写的思想汇报中,提到过龙榆生的名字:“我挚友龙榆生又送来许多进步书来给我学习,且每月寄一封勉励我努力改造的信来,我更加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了……”

龙榆生,本名龙沐勋,字榆生,号忍寒,1902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县株潭镇凫塘村。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看过他主编的《词学季刊》。当时,他担任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复旦大学教席。1933年至1936年间,《词学季刊》共出版十一期。

年轻时的龙榆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龙榆生

抗战爆发后,龙榆生经济十分拮据,不顾严重胃病、奔走于苏沪和市中心区之间,曾一度兼了五个学校的课。1940年9月开始,他兼任汪精卫家的家庭教师。期间,坚持不参加任何政治会议,惟以教书育人研究学问为务。

抗战胜利后,受到汪精卫的牵连,他坐牢两年零三个月。解放后,他先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后来在陈毅的关怀下,到上海博物馆任资料室主任。

1956年1月30日,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通知尚不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龙榆生到北京参加会议。2月6日,晚上七点半,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了龙榆生,两人言谈甚欢。为了便于交谈,吃饭时、龙榆生被特地安排与毛主席同席,居主席左边第二位。

同席在座的有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郭沫若、彭真、沈钧儒、陈叔通等。因龙榆生年龄比主席小九岁,席间有些拘束,主席发现了,就主动给他夹菜。

在吃鲍鱼时,主席谈起了有关鲍鱼的话题,龙榆生就将鲍鱼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通,主席诙谐地说:“龙先生学问渊博,我的学问不及他呢。”

龙榆生自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榆生自题

宴会结束后,龙榆生回到宿舍,心情非常激动,即兴赋词一首《绛都春·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怀仁堂席上呈毛主席》:

  • 春回律琯,喜得傍太阳,身心全暖,海汇众流,宾集群贤同欢宴。欢呼竟捧深杯劝。看圆镜、灯光撩乱,蔼然瞻视,熙然濡煦,彩霞迎面。
    长羡。乡风未改,美有馔,双箸殷勤为拣,爱敞绣筵。乐近辛盘芳韶展。融融恰称平生愿。伫姹紫嫣红开满,冻梅徐吐幽芳。颂声自远。

1965年11月,龙榆生在东北工作的大儿子龙厦材因公到上海出差,顺便看望年老体迈的父母。在龙厦材即将返回东北时,龙榆生将三册合订本的《词学季刊》交给了儿子,叮嘱他路过北京时,将这三册杂志托萧向荣将军交陈毅副总理转呈毛主席。

1966年10月18日凌晨,龙榆生因病发心肌梗塞,与世长辞。有媒体称,主席晚年喜欢读龙榆生选编的《唐宋名家词选》一书。此去半个多世纪,如去愿龙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