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看到了荔枝新闻发布的这条消息,说广东深圳某初中教师群里,近日出现了一条通知,招募志愿者老师暑假期间到机关大院看护干部子女。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公然利用权力谋私利了?你说你招募志愿者老师帮助贫困家庭,那我能理解,相当于“自愿扶贫”。可自愿照看“机关干部的女子”是什么神奇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新闻里可以看到,他们还给这个“自愿照看”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小龙人计划”。不过我就纳了闷了,“小农人”咋办?

可能是因为消息被人投稿到媒体那里,又被媒体曝光了出来,有舆论压力,当地的回应称:不光有干部子女看护,还有面向社会的。

就是说领导干部的孩子能报名,普通人的孩子也能报名。

可这之中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你面向社会,即相当于免费的“暑假托管班”,这么好的福利,我都不知道那些暑假上班没空带孩子的家长,有什么理由不把孩子送过去。

一个小区可能就有上百个孩子,那么多小区,多少人能报上这个免费的“公益班”?

有人肯定就会说了:那能怎么办?抢呗,看个人运气。

理是这么个理,可这玩意儿能看运气吗?里面的寻租空间有多大,猜不到的不是装傻就是装外宾,蔫坏。人家是“小龙人计划”,要的是“小龙人”,你家孩子是小龙人吗,就想往里面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社会上一般不会出现类似的“公益活动”,如果有,那也不能叫公益,因为它并不公平。

你看贫困乡村支教,那是附近的穷苦家庭全都来。可小龙人计划,通报里就有人数限制。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公益活动的支出是哪里的钱?是募捐的还是地方财政。如果花财政的钱,对没报上名的普通人来说,是不是更不公平了。

可以看到,凤凰新闻下面的评论里,大多也都是“不看好”的态度,其中不乏一些人认为“普通人很难薅到这根羊毛,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发牢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对教师来说,我觉得可能也有失公允。虽然说是“自愿原则”,但完全能做到自愿的又有多少。多得不说,隐性的压力必然存在,老师们肯定要担心如果不参与,会不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或评估产生负面、或被“穿小鞋”的可能。

对办事的人来说,万一人数不够,这活动可就成了个笑话,对上是没法交差的,因此他们肯定也要“努努力”。

老师们多半不会很高兴,只不过得忍着。本来是合法休息的时间,结果倒好,来了场意外的非教学工作,更像是保姆训练营。

当然,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第二重要的问题,第一重要的是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怪异。干部有了需求,区街道就能下通知到学校,一层一层有效的传导需求与压力。就像我开头说的,是否有些过于公然的利用权力了?

简单点说,如果是普通群众有了需求,是不是也能去教师群里发一个通知?或者动用动用其他社会力量?又能否具有那种潜在的影响力?自然是不能的,而这或许才是此次新闻报道后引发一些不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