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烧烤火锅的年代,厦门人怎么喝酒?煸豆干对于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厦门人来说,应该是难以忘却的记忆。街巷口摆放的大圆铁板锅,几张小板凳,随意围坐的人,甚至都互不认识,每个人在铁锅内都有自己的小“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外公家在厦门百家村,特殊年代,村头便有几家经营煸豆干的小贩,小时候听爷爷说,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便宜常见的豆干,钉上几粒盐巴就是最好的下酒菜,一点猪油烧热,将豆干煎到两面金黄。用筷子夹起,一边吹气一边吃,再就一口高粱酒,眯眼回味这份惬意。有不成文的规矩,但凡一不小心。豆腐滚落到其他人的“领地”就成了别人的猎物,再也讨要不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煸豆干也渐渐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大街的烧烤火锅以及小龙虾。

不经意间经过湖里的印华1980创意园,熟悉的闽南语卡拉OK声音把我吸引到了一座老厂房前,两桌妈妈辈的客人正在饮酒歌唱,桌上摆着熟悉又陌生的电煎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细打量这座厂房,竟是80年代的溜冰场,老旧复古的招牌写着“赶时髦”,嘎子嘎子的摇头电风扇,褪色的海报等等,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八零年代。“吃饭吗?来煸豆干”看得入迷,却没发现已经走进店内,带着浓厚闽南腔调的阿姨热情地招呼。和朋友也要吃饭,索性就坐下了,等朋友办完事过来也是一脸错愕,拿起手机就拍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菜倒是挺快的,一整块的猪油在烧热的煎盘上抹匀,再摆上豆干慢慢煎烤,终于明白为什么过去喜欢煸豆干了,原来这也是一种交际方式,煎烤的过程聊聊天也是极好的。除了煸豆干,舟山的带鱼、东山的小管、晋江的拳头母、菠萝腌制的猪排……都是可以煸的,简单烹饪吃出原汁原味,当然也有他们调好的蒜蓉酱汁,厦门老店吴再添的金瓜糕是我个人喜欢的一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为了满足不同的客人,店里还准备了沙嗲鸡煲,用龙岩的河田鸡,咸鲜香俱全。以及来自潮汕的生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白天还是溜冰场,晚上便摆上桌子煸豆干”,主理人豪哥说,“你们猜一会吃完还有什么惊喜?”我俩都摇了摇头,“是歌舞厅啦”端着菜盘的陈姐一边摆着pose一边笑嘻嘻地朝我们说,他们两位都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历史不曾被遗忘,只不过藏在大家的心底而已。有时间可以去这家赶时髦·老厂房煸豆干看看,找找旧时光。可以穿港风复古裙子或者短裤人字拖去噢,更有感觉。

店名:赶时髦·老厂房煸豆干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印华1980创意园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