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脱胎换骨式的思维与打法,去破除“中医药企业做不好创新”的偏见,打赢一场长期战役?

财报季,7成中药企业在品牌度、产品结构、数字化上实现了能力跃升。然而,多份向好的业绩并未换来市值同等提升,市场对行业的发问仍横亘在前:中药企业,能做好创新吗?

问题亟待回答,因其指向三大需求:产业“上热下冷”愈发明显,企业需自主打造硬实力,在“冷”处生存;面对外部环境变迁和需求变化,企业需以创新应变,重构与患者、市场之间的信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主要特征体现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让整个中药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每位产业中者的责任。

不过,中医药有着非常复杂的体系,去验证临床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难度比起化药更大。纵览整个中药行业,目前能够推进到临床后期的企业及管线还比较少。

但天士力是率先突围的那一个。

近5年总研投水平遥居行业第一的天士力医药,在创新成果上率先迎来“破竹之势”:药研储备端,9款创新中药III期品种数量居行业之首,98款“中化生”管线在研,其中41款为1类创新药;技术突破端,“数智化”深刻融入组方配伍、物质基础、量时毒效、生产质控和消费认知等关键环节,颇受社会各界认可。

当然,亮眼的数字背后,绝非一日之功。果断加大投入背后,也需要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与洞察。“两棵树”“三足鼎立”“四力模型”“五大策略”……当E药经理人走进天士力研究院大楼、与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水平博士交谈时,他精练概括出了天士力近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与策略。基于此,现代中药领军者天士力实现了一手抓“现代话”,一手抓“现代化”,并将两者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讲中药“现代话” 研发以疾病生命树为指导

30年,波澜壮阔,中药行业浮沉动荡。不过在周水平的眼中,纵使行业风云变幻,天士力在研发上却坚持做到了1个“不变”:以“两棵树”——疾病生命树、产品生命树理论,将中药现代“话”与现代“化”两者深刻融合。

现代“话”直指中药行业多年来面临的提问:一则,能否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数据和证据,让传统中医药语言为现代医学、国内大众及世界人民所接受,换而言之,中药企业能否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验证临床价值。二则,能否在同适应证化药、生物药面前,证明中药具备差异化临床优势。

让现代中药、化药与生物药“三足鼎立”、协同发展的天士力,目前对应有98款丰富在研管线。其中,中药III期品种数量目前已做到全行业第一。2023年财报显示,天士力目前有9款创新中药处于临床III期,国内包括7款1.1类创新药,如治疗失眠的安神滴丸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全部病例出组,计划在今年年底向CDE提交NDA申请。国际研发方面,复方丹参滴丸(T89)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适应证与防治急性高原综合症(AMS)两项国际临床试验正在如期推进中,其中T89-AMS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全部病例入组。

已上市产品竞争力陆续做大做强,其重点品种二次开发正快速推进,如芪参益气滴丸新增舒张型、收缩型慢性心力衰竭2大适应证,芪参益气滴丸增加糖尿病肾病适应证,养血清脑丸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适应证的II期临床研究均在顺利入组中。

“两棵树”理论及一条内在的逻辑线始终贯穿天士力的突围之战,也深刻将其梯队化产品组合联结。“一是以疾病生命树为指导,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去填补临床空白,按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中枢神经四大疾病领域打造疾病防治的集成解决方案;二是,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将中药产品做大做强,需要解决产品批次间质量一致性、疗效与质控成分相关联等关键问题,打造一棵强竞争力的产品之树。”周水平这样强调。

沿着这条逻辑线,“天士力式创新”两大亮点尤为凸显:

证明了中药产品无法用化药、生物药替代的优势。例如2021年上市的坤心宁,是国内唯一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肾阴阳两虚证的1.1类中药创新药;2019年获批用于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及慢性抽动障碍的芍麻止痉颗粒,是首个欧美指南推荐具有强证据的儿童创新中药,是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高水平中医药研究成果改变临床指南的产品。

研发管线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心脑血管领域为例,天士力产品覆盖了高血脂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等适应证,形成了贯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环节的产品链。此外,在研品类较为齐全,今年1月,天士力创新干细胞药物获批临床,主治慢性心力衰竭。基于此,天士力保持了在中国心脑血管创新药领域的领先优势。

02 筑中药“现代化” 以数智化培育竞争力之树

如果说研发进展与成果是中药企业创新的“明线”,那么让新兴信息技术工具链接中药从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全链条,让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就是不可或缺的“暗线”。而这,正是天士力“两化”融合中的现代化,最为核心的要义。

从企业发展历史中来看,天士力现代化与现代话“两化/话”早已相融合,打造了独特的生态。

研发上,天士力很早便以研究院为龙头,构筑了“一库一台一网”的数智精准研发体系。一库指优质疾病组学数据库,一台是创新研发关键技术平台,一网是AI分析与数智创新功能服务网。通过打通三大环节,促使现代中药借助大数据、AI,实现了组分配伍的源头创新。

生产制造上,2000年在业内率先提出“现代中药”概念的天士力,在过去24年技术革新下数次升级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解决由中药滴丸无设备可选用的难题开始,天士力自研制造设备,实现了小滴丸到微滴丸的技术跨越,搭建起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崛起。

而在当下,天士力的现代中药,又进一步跃升为了数智中药。

为何始终坚持将“现代化”嵌入中药产业全链条?为何要做数智中药?

这又剑指中医药行业的关键瓶颈:临床定位不精准、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水平低下……如何实现生产精智,质量可控,临床定位清晰、疗效确切,用药精准、配伍合理?这正是中药企业亟需的竞争力。

对此,天士力的思路很清晰:一定要用现代科技阐述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内涵,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批次间质量一致性问题,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明中药疗效特点,建立国际领先的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制造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天士力通过质量量化表征指标群设计技术、制造工艺系统开发技术、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制造装备四大创新,实现了中药产品批次间质量一致性的成果,由此荣获了2023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外,天士力持续建设中药智能工厂,集成了获工信部认证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10个技术体系,先后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2022年获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十佳优秀案例。

2023年10月,天士力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结合中医药特色数据和盘古大模型的基础能力,构建中医药研发大模型,加速中药创新与转化,解决传统中药信息稀疏、离散等研发痛点。利用大模型智能化信息挖掘能力,可深度萃取中药组方,药材成分,作用靶点等中西医理论内涵,实现复方中药的精准表征计算,加速创新中药产业研发的全流程。此举,正是天士力打造数智中药的又一标志性一步。

03 一场长期主义下的胜利

唯有积蓄已久的能量,才会在一瞬间彰显出惊人的爆发力。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并在变化中始终站稳、勇立潮头,需要长期主义思维与布局。率先破解中医药行业之困局,更需要 “敢为人先”,并在创新上作好充分的积累与铺垫。

一家中药企业通往未来的道路,就这样在爆发式胜利中愈发“可视化”:亮眼的业绩面难以忽略,2023年,天士力扣非净利润大增60.11%,其现代中药板块收入增长6.62%至59.71亿元;现代中药在研管线布局数居业内领先水平;“三足鼎立”下达成近百款在研产品研发管线;结合大健康发展需求,诊疗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布局初见明显成效;数智创新已为其建立独家竞争优势,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此外,从处方形成(经方、验方、院内制剂等),到做临床前研究,如药理、毒理、CMC等,到步入临床研究、用数据验证疗效,从而验证产品的临床价值,天士力成功验证了一条“走得通”的中药创新路径。

回过头来看,天士力在研发创新层面的成绩,离不开多年来始终坚持较大的研发投入,并以“长期主义”为核心原则,不做立竿见影式短期投资,还与天士力在行业艰难的发展步履中始终不放弃长远的目标有关。

2023年,天士力研发投入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29.49%,占医药工业收入比例为17.73%。拉长时间线来看,2019年至2023年,5年时间里,天士力总研投达45.03亿元,在中药行业排名第一;获得创新中药生产批件4项,新药转化能力领先于行业。

于内,天士力加速多款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市进程,并持续开展“10-100”真实世界和作用机理研究,实现现代中药产品“药效靶点网络化、靶点联动清晰化、量效时效明确化、物质基础数字化”。于外,天士力研究院与产业多方达成合作,如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实践推动人用经验证据的应用转化等等。

战略上,天士力始终坚持“12345”策略。周水平向E药经理人解读道:“一是坚持大健康发展方向不动摇;二是守住‘两棵树’理论;三是夯实‘三足鼎立’,坚持‘中化生’协同发展;四是秉持‘四位一体’创新研发模式,包括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产品引进和投资市场许可优先权;五是“五个一工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由现代中药迈向数智中药、又由数智中药启航前往未来的途中,要想基业长青,周水平还提到了新形势下核心竞争力从“三力模型”向“四力模型”的重要转变。原来的模型中,科学力(科研团队及实力)是基础,将科学成果技术化的过程中,工程力是关键,智能制造决定了生产效率、成本与质量,最后是强品牌下的市场力,这三力呈现倒三角形状,底部是科学力。不过现在,随着行业趋势的发展与演变,“在培育科学力、深耕工程力、重构市场力的同时,我们需要引入第四大新力量——BD能力。四力模型中,科学力仍是底座,确保企业核心稳,然后是‘两翼’,即工程力和BD能力,头部为市场力。这是我们接下来的研发格局。”

结合更为丰富的研发策略内涵,基于多年在“基本盘”上的深耕,天士力为下一阶段的厚积薄发,又再次蓄足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