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把灵魂揉进泥巴里》是中国书籍出版社“当代名家散文精选”丛书中的一本散文集。这套丛书共4本,作者是上海的朱大路,北京的王乾荣,杭州的赵青云和巧哥。
《把灵魂揉进泥巴里》本书收集了巧哥近十年来创作的数十篇散文,该书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是“人生需要一把好壶”,写壶艺师、写壶、写玩壶的人,他们玩出了生活的趣味与人生的价值。
第二篇章是“画人生”,写的是手艺人如何传承非遗文化,追求艺术。
第三篇章是“风车的哲学”,写的是生活拾趣,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那些烟火生活与人生追求的故事。
巧哥把与艺术有关的作品,在本号刊发。
人生需要一把好壶
洪巧俊
老吴是个生意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代最早觉醒的人,那时刚刚包产到户,村里人是勤力去刨土,想在地里发家致富,他却去外面淘金一一跑到东北肩挑卖棚卖眼镜。
他说那时卖眼镜是个暴利时代,镜框批发是5毛钱、镜片一毛二,一付眼镜装好后,他就能卖到5元10元,甚至百元。
他说第一年卖眼镜坐火车回家,他背了一个装化肥的蛇皮袋,里面全是十元一张的人民币,那时十元是最大的面额。他是一路坐在蛇皮袋上回到家乡火车站的,回家的第一件事,是除了春节后进货的钱、家用的钱,都存进了乡里的信用社。
春节过后,老吴进好货,背着大包小包又去了东北。几年之后,他在天津坐店经营,他说,有位大爷常会去他店里买眼镜配眼镜,每次去他店里都看到大爷左手拿只壶,边说话边把壶嘴里伸进口里吸着。后来老吴与这位大爷成了好朋友,去过他家。
大爷家虽然很简陋,但却有个茶室,里面摆着很多壶,大爷从中拿出一把壶说:“这把壶比我爷爷的爷爷还老,平时我舍不得用,今天是贵客临门,把这把老壶泡一壶乌龙陈年古树茶来喝。”
老吴知道大爷尊他于贵客,是他的妻子一次生急病,一时凑不到那么多看病的钱,大爷向老吴开囗借多少,老吴就拿了多少给他,还说不够再来拿。
老吴也喝茶,喝的是家乡的绿茶,用个大玻璃杯,撮一点茶叶放进大杯子里,然后拿起热水瓶冲满大杯,喝完了又冲。喝的时候是咕嘟咕嘟般的牛饮。
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用紫砂壶把茶冲进杯里喝。大爷先把茶叶放进一块宣纸上,然后在小炉火上面烤,拿着宣纸的双手在炉火上面摇动着。半分钟后,他从宣纸的一角慢慢地把茶叶斟进壶中。水开了,大爷并没有立马往茶壶中冲水,而是等水壶里的水不再响了,才拿起水壶轻轻地往茶壶中注水,生怕烫伤了茶叶。茶壶里的水注满了,大爷盖上盖子,拿起了茶壶往两个杯中来回冲。
顿时茶香四溢,老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清甜可口。茶杯一看就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大爷说,这个杯子是康熙年间做的。
老吴说,这辈子再也没有喝过那么好喝的茶,回到店里几个小时,喉咙里还有回甘。
我说,你有大爷那样的好茶好水,但你却没有大爷那样的好壶好杯,这就是老茶具的妙处。
临走时,大爷要送老吴一把壶,老吴知道那是大爷心爱之物,坚决不肯收,只问大爷那些壶从哪里买来的,买壶有哪些技巧?从此老吴一边经商,一边跑江苏宜兴,也跑广东潮州,还常去古董市场逛。
老吴说,他第一次去宜兴,用一百二十元钱买了一把顾景舟的壶,这是他收藏的众多壶中最喜欢的一把。这把壶他去哪里就带到哪里,可用“秤不离砣”来形容。
老吴说,有了这把壶,生意从来就没亏过。难道这把壶是你的“呵护神”?
我笑着打趣说。“你还真说对了。”
老吴说,累了,它就提醒你休息一下,坐下泡它一壶;心情烦燥时,喝上几杯,用手拿着热壶搓搓,暖的是手,其实暖的是心,此时的心情如一泓清泉;碰到问题时,不着急,把茗茶放进壶中,像大爷那样轻轻地向茶壶中注水,斟进杯子,一杯一杯地慢慢独饮,独饮是最好的清醒剂……
十年前,有人找到老吴的儿子,要买顾景舟制的这把壶,出价二百多万,他儿子心动了,但老吴一点也不心动。
三年前,老吴要顾享天年,把生意交给儿子,也把这把壶交给在儿子,老吴只说了这样一句的话:“人生需要一把好壶。”
顾景舟的壶,老吴的儿子小吴一直不敢用,买了一块古玉,把壶放在那块古玉上,然后用玻璃罩罩起来,供在家里。
如今小吴走到那哪里带到哪里的那把壶,是老安顺第五代传人章海元大师手拉的方圆壶,这把壶也是老吴收藏的,这把朱泥壶被小吴养得温润如玉。
小吴说,几十年后,当我把生意交给儿子时,这把壶也一同交给他。我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人生需要一把好壶。”
(摘自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当代名家散文精选”丛书《把灵魂揉进泥巴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