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汉朝的十条冷知识,知道的人不超过100个。汉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的史实和趣闻,但是很多冷门的小知识却鲜为人知。比如汉朝官员的怪癖,皇室的特殊习俗,社会的奇闻逸事等等,都让人大开眼界。你知道汉朝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吗?你又知道汉朝皇帝们有哪些独特的爱好和个人嗜好吗?快来一探汉朝冷知识的奥秘吧,说不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汉代权臣怪癖多

话说汉朝时有一位名叫陈俨的权臣,乃是汉武帝的外甥,地位极其尊崇。这陈俨自幼便有怪癖,整日里喜欢在家中搭建各种奇形怪状的小屋,有的像狗窝,有的像猪圈,有的像鸡窝,模样千奇百怪。长大后他竟将这种怪癖带到了朝中,开始在宫中盖起了这些怪屋。

武帝起初还当作玩笑,看着陈俨在那认真筑屋很是有趣,便放任他去了。谁知陈俨越发痴迷,宫中的小屋越盖越多,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建筑,让人们匪夷所思。最夸张的是,陈俨竟然在宫中盖起了一座猪圈一样的屋子,自己住在里面。朝中文武百官见状无不皱眉,觉得陈俨太过荒唐。

然而陈俨置若罔闻,依旧如痴如醉般盖着自己心爱的奇屋。有一次,汉武帝特意到他的住处看望,发现陈俨正蜷缩在那猪圈似的屋中赤身裸体,身边堆满了稻草和粪便。汉武帝大为光火,狠狠斥责了他一顿,但陈俨置之不理,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汉武帝下旨将陈俨革职逐出宫中,仍不能改变他癖好成疾的怪态。陈俨离开朝中后,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终于有一天,他在一个荒凉的村落中盖起了一座极为丑陋的屋子,就此躲在那里终老,再也没有现身朝野。

皇子养在民间的缘由

古时医学不发达,皇室人口存活率低。为了保证皇嗣有足够的活口,汉代皇室采取了一种特殊做法:将皇子从小就送到民间由普通百姓家庭抚养长大。

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时期。当年汉高祖刘邦大战项羽,战火纷飞。为了确保年幼的皇孙刘肥活命,汉高祖亲自将他送到关中一个普通农家,由那家人抚养。谁知这一做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农家劳作锻炼下,刘肥身体壮实,终于活过了危难年纪。

从此,汉代皇室子嗣多半是在民间长大的。汉文帝继位后,他的嫡长子刘恒、刘祎都是由普通百姓家抚养长大的。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他小时候曾在一家农户家生活多年。

更有意思的是汉少帝刘辩的经历。他出生时因为一些不祥之兆,汉献帝决定将他送到民间抚养。刘辩从小就随普通百姓家生活,当了一名小学徒,被师傅叫做"柱子"。柱子就是刘辩的小名,他日夜劳作很是勤恳。

直到九岁那年,有一次王家大门前经过,被汉献帝无意中看见。见他相貌出众,便将他接回宫中抚养。后来刘辩继位成为汉少帝,是汉代皇室抚养水平之最高的一位皇帝。

民间的生活环境虽然艰苦,却锻炼出了许多皇子的臻品气质。他们明白普通百姓的疾苦,上位后都十分体恤民间疾苦。所以汉代的很多明君,都有过在民间生活的经历。可见这种"民间抚养"的做法确有其积极意义。

汉武帝御驾亲征的壮举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汉代最杰出的一位君主。他有很多开疆拓土的功绩,其中最叫人难忘的,莫过于亲自率军北征匈奴的那一次了。

炎炎烈日之下,一支由三万精兵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行进在茫茫大漠之中。为首的正是汉武帝亲自执马临阵。这支队伍足足行军三个月,越过阴山、渡过幽州,终于抵达祁连山下与匈奴对峙。

匈奴人骁勇善战,汉军进程并不顺利。汉武帝亲率三军,冒着酷寒与匈奴激战数月。大军在蒙古高原上踏雪前行,连日奋战,伤亡不断。汉武帝更是多次亲自冲锋陷阵,身经百战。有一次他骑马追击匈奴,不慎被匈奴箭矢射中,幸亏身边亲卫力救方保住了一命。

就在汉军陷入焦灼之时,张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竟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次汉军与匈奴遭遇,弓箭手的矢支射尽,正遭重围之际。张骞见状身手矫健,竟从地上凿起一块巨石,高高掷向空中。这块巨石径直砸落在匈奴人中间,顿时匈奴大乱,汉军喘定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月的连战,终于在祁连山下,汉军大破匈奴,俘虏了数万匈奴人。然而大战并未就此结束,因为匈奴主力逃之夭夭。于是汉武帝不得不继续追击,誓要将匈奴一举歼灭。他翻山越岭,驰骋千里,亲身统帅大军连年征战,实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役,汉武帝御驾亲征,足足十九载征战沙场,虽伤亡无数,却也荡平了匈奴,彻底扫除了这一威胁华夏安全的强敌。那匹汗血宝马、那柄出鞘的宝剑,都见证了汉武帝雄姿英发的征战之路。

窃国大盗竟是谦谦书生

汉王朝将近四百年的国运,竟在一个朴素的书生手中戛然而止。这个人就是王莽。他是汉宣帝时期的一名卓有声望的经学大家,也是当朝宰相。谁知这位谦谦书生竟窃国大盗,一手终结了汉朝盛世。

从小在学堂读书的王莽,一生笃信天命和命理。后来他凭借渊博的经学知识,被朝野推崇为大儒,最终进入宫中做宰相。王莽凭借这个地位,竟怀有谋朝篡位的野心。他暗中修改历书,编造种种符合其篡权的"预兆"和"征兆",更散布所谓"新纪元"将会降临之说。

公元8年,年老迟钝的汉宣帝病重,临终时命王莽替太子刘贵镐摄政。王莽乘机囚禁了刘贵镐,自立为帝,将这一役称为"新纪元"。刚开始他还称自己是为汉代暂理国事。随后竟公然改国号为"新",将自己王家定为新一代君主。

王莽最为依仗的便是当时一众星象家的胡言乱语。那些星象家都说王莽将是"天选之人",并且从各种天象和怪异迹象中臆测出王莽将成为新一代天子。而且王莽还从古籍中翻找诸如"代汉者当涂高"之类的预言言辞,借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书生出身的王莽深信这一切,于是便开始了疯狂的"自我征兆",下令大兴土木,改建城池,意图制造出新朝新纪元的景象。无奈这一切其实是星象家们对天象的彻头彻尾的错判。

王莽最大的错误是,他干涉更改了后汉帝位继承人的人选。本来汉宣帝的庶子刘续是他定下的太子。但担心其来日威胁自己,王莽竟罢黜了刘续,另立同母弟刘炆为新帝继承人。刘炆虽然是个傀儡,但他毕竟是宣帝的亲生皇子。

结果因为王莽一再冒犯,刘炆极为不满。在亲信的怂恿下,刘炆决定直接拥立绿林大盗革命党领袖刘秀为新帝。刘秀就此成为汉朝最后的君主,而王莽也遭到了最后的失败。

看来天命昭昭,人为的篡改是注定徒劳的。王莽这个极具野心的才人,因为妄图逆天而行,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逆流而动的人都将被它无情地抛弃。

汉朝宦官专权的由来

汉代宦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他们凭借皇帝的器重而专横跋扈,影响力日渐壮大,引发了无数政治风波。而宦官这一制度兴起的根由,则要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说起。

相传汉武帝时期,一名宦官为太子刘恒剃头,刀口微微滑出,意外割伤了太子的头皮。武帝震怒,质问那名宦官为何手无缚鸡之力?那宦官趁机献计,建议武帝任命一名"专门侍奉皇嗣"的宦官,专注服侍太子的起居,确保安危。武帝觉得有理,遂启用了这一职位。

就这样,那名宦官开创了专门服侍皇嗣的"太子侍从"职位。照理随着太子长大,他的职务也该中止。但那位太子侍从竟指鹿为马,说自己的职责是"终身服侍太子"。果然如此,刘恒继承大统之后,这名宦官依旧贴身侍奉,成了汉文帝的贴身宦官。

后来形成了汉代独特的"终身侍从制度"。无论皇子在何时继位,其生前的太子侍从都将持续效命,终其一生。随着一代又一代君主的更替,权势渐渐攫取而起,宦官的势力也与日俱增。

权力往往滋长权欲。汉元帝时,宦官窦太后就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专权已极,飞扬跋扈,独揽朝纲。在她的住所"延英宫"中,更是设有特殊的听政垂帘。各级朝臣都要在这里向她参见,由她裁决政事。最严重的是,窦太后一度要将皇帝汉元帝也关在垂帘之内。

终于在窦太后疯狂嚣张下,遭到割据亲贵的强烈反弹。于是爆发了震惊王朝的"党锢之祸",上千宦官在血腥中丧生。但这并未根除宦官专权,汉代宦官仍旧在后代君主膝下仗恃。

正是从这一柄剃头刀开始,宦官专权在汉代扎下了根基,并一发不可收拾。君主们长期重用宦官,是导致他们危机不断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