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百年未有的产业重构新时代。汽车已经从“沙发+4个轮子”升级到“一台移动的电脑”“一个移动的储存装置”。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日前,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牵头策划并举办的2021第八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分享了当前汽车产业关注的话题,现整理刊发,以飨业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碳中和与中国汽车应对之路》——清华大学汽车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践行‘双碳’不能孤军奋战,汽车产业脱碳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动力多元化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旋律。”

“万物互联”和“碳中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与以往改变人类社会原动力、驱动力不一样的是:“万物互联”和“碳中和”超越了技术,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与汽车工业息息相关。

碳中和是中国必走的路。碳中和要告别人类赖以生存的碳基能源,对世界的改变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能源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在人类社会生存的生命体都需要能源,所以这是一个立体的、系统性、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解决。

碳中和一方面考虑的是生态环境也就是人类生存问题,更要解决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它解决的是生产生活的问题,而其中,生产则依赖能源。因为改变所有各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技术能力、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它是未来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博弈的绝对核心要点。从这一角度来看,其政治价值远大于万物互联,它是重塑所有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双碳政策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第一,规模大,关注度高。汽车产业是集大成的产业。中国交通业还在发展当中,中国还有三倍的空间。产业要发展,就面临着碳排放的压力。汽车产业链非常长,汽车减碳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第二,国际经贸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变化。

第三,汽车要做到双碳目标需上下游的配合。汽车碳排放规模大,被关注度高,可视性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汽车工业如何做到控碳呢?基本上全球围绕制造业都是一样的,首先是解决上游能源问题;二是解决本领域的减碳问题,最终解决下游客户问题。对于汽车工业而言,要解决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问题,从产品制造到最后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所有的供应链都要减碳,而这不仅是制造、生产、物流,还要考虑到使用环节的减碳。

上游是能源,要倒逼能源产业减碳,同时还要给交通环境提出减碳。什么样的交通环境让汽车更加低碳,就涉及到交通中用的各类车型,以及自动驾驶在城市里要达到的比例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看上游能源产业。未来告别化石燃料,就意味着与天然气、石油、煤说再见。这时就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核能,生物基燃料。目前来看,生物质燃料要解决碳基燃料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核能有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对水资源的依赖,要大规模发展也比较难。所以德国在欧洲能源危机的时候把核电站去除了,就是有这样深层次的思考。

那么就只有可再生能源了。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已经基本把水力应用的差不多了,剩下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和风能最大的问题是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发电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太阳不“露脸“、不”起风“,就没有电。

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这是基于碳达峰制定的指标。如果说能源产业不转型,制造业要做到低碳基本是不大可能。因为制造过程中都要使用能源,如果能源都是用碳的,那低碳是不现实的。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是储能问题。因此储能才是最难的技术攻关难点,也是最大的投资热点。目前储能产业化最多的是蓄水和蓄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