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滇池酒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不振、动销不畅、库存高压、价格倒挂、酒厂倒闭、酒商逃离……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酒业的基本面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下,我们看到了T2(茅台、五粮液)+M7(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习酒、古井贡酒)的迅速壮大,正在全面压缩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那么,如此形势下,区域品牌还有活路吗?

我们姑且先把问题搁在这里。

即便是在全国名酒和区域龙头的高压下,我们仍然看到一批区域品牌出现了增长。和君酒水事业部向《酒眼观酒》透露,其调研的“山河四省+两湖”6省25家规上企业近2-3年增长数据,25家企业平均增长约30%以上,北方“三河四省”酒企增长,普遍高于南方“两湖”酒企

其中,增长超30%的有10家,占样本比例40%(丛台、沙城老窖、仰韶、宝丰、杜康、皇沟、蔡洪坊、豫坡、云门、稻花香);

增长20%-30%的有4家,占样本比例16%(山庄老酒、宋河粮液、晋泉高粱白、武陵);

增长10%-20%的有8家,占样本比例32%(板城烧锅、十里香、古贝春、趵突泉、泰山、汾阳王、湘窖、湘泉);

增长个位数的有3家,占比12%(白云边、黄鹤楼、景芝)。

当然,这25家企业,只是“山河四省+两湖”6省酒企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个群体有三个共同特征:其一,都是区域品牌(仰韶、白云边除外);其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三,都有不错的主销产品。

可见,这些品牌的增长也不是偶然的,都是有一定底蕴的品牌。而且,其中还不乏宋河、宝丰、黄鹤楼、武陵这样的名酒品牌。以上这些品牌,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消费者中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出现增长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区域品牌深度扎根根据地消费者,获得本土消费者的认同,这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酒眼观酒》认为,本土消费者的认同只是基础,如果区域品牌想要在当前高压的行业和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至少还需要修炼三项能力:

其一,要锻造“硬实力”。何为硬实力,即产品力,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是白搭。纵观白酒行业发展,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无论四大名酒、八大名酒,还是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首先便是从品质端评选出来的。

区域品牌更要做好自己的产品,这是基础、是底气,更是距离你最近的消费者选择的第一要素。T2、M7都是这样过来的,都是消费者喝出来的。

其二,要塑造“荣誉感”。为什么要塑造荣誉感,塑造谁的荣誉感?区域品牌的消费者,都是酒厂身边的人,都是本区域内的第一目标人群。区域酒企做品牌,第一步就应该让自己的产品“特产化”,让本土的消费者以消费你的产品为荣,让他们宴请亲朋好友或外地客商用你们的酒为荣。

目前,许多区域品牌和中小酒企远没达到使自己的产品“特产化”,本土的消费者也并不以消费他们的产品为荣。没有消费基础,没有筑牢区域内的消费基本盘,是区域品牌最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区域品牌很难有未来可言!

其三,要彰显“品价比”。突出品价比,已经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高级阶段了。这里的“品”,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即成熟、优质的产品;二是品牌,在周边、至少在本区域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实际上,第三点的品价比,是建立前两点基础之上的,是区域品牌的一种阶梯性的建设过程。目前,许多区域酒企仍然在高举自己性价比的牌子,以最原始、最低级的低价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这样的区域品牌只有“被卷死”一条路。

此外,也要打造“感情牌”。白酒战略专家、观峰智业集团首席战略顾问杨永华就曾指出,地产酒要生产、要发展,可以通过亲民的产品精神价值诉求强化“平民的快乐”,从而逐步获取消费的基础盘。

相比而言,地产酒的“口粮酒”更能够激发目标消费群的乐观和自嘲,更容易让喝酒变得更轻松,更能体现白酒“制造快乐”的产品精神价值本质。

所以,现在来回答我们此前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区域品牌和地产酒们还有回路吗?答案是:有的。但是,白酒跟啤酒一样,大多数区域品牌都是会被淘汰的,剩下来的都是哪些有门道、会来事,有独特价值和运营能力的品牌。前文所述的25个品牌,大多数皆在此列。

区域品牌有没有未来,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如何去选择?选择继续坚持、优化、提升,冲破重重阻碍,去获得业界的尊重和消费者的选择;还是选择被兼并重组,选择破产倒闭……对于区域品牌而言,未来的方向很重要。

要不再拼一把吧,行业的大浪淘沙,被冲走的一定是那些意志不坚定者,留下来的一定是闪闪发亮的品牌。未来3—5年,可能是决定性的,闯过这一关,我们再与全国品牌们一决雌雄。

声明:

《酒眼观酒》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酒眼观酒》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