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24年7月,北京特医互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亦兵先生的日程表一下子变得疯狂起来。
营养科、内分泌科、医学期刊、媒体等纷纷前来拜访咨询,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也一跃走进聚光灯下。
事情还要从6月21日说起,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JAMA Network Open(IF=10.5)发表题为《成人糖尿病患者5:2间歇性禁食代餐饮食和血糖控制:EARLY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报告。
该研究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截至7月28日文献观看量超过4.8万,媒体传播热度534,在学术期刊中并不常见。同时,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通讯社、英国今日医学新闻、日本新闻、法国全球新闻、印度择一新闻、澳大利亚新地图集、希腊健康观点、中国网易、新浪、搜狐等全球超50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可见关注之盛。
超越赫赫有名的降糖神药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也让这项研究增加了几分传奇色彩。5:2间歇性禁食代餐干预16周,平均减重近20斤,80.0%的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HbA1c<6.5%),并且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药物比生活方式更有效。但在这里,他们表明,生活方式比让人们服用药物更能有效降低血糖。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声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营养科学副教授彼得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兴奋指出,这项研究规模大、严谨、设计巧妙,因为它基本上结合了两种饮食干预方法——间歇性禁食和代餐,这两种方法已被证明对糖尿病患者有帮助。
在报告研究的热度还未消散时,一些人已经开始悄悄地关注研究方案中的代餐产品——Kangzhijun(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是何方神圣?它与间歇性禁食联袂引起医学轰动,人们不禁好奇,这款产品究竟有何来头?特医互联又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一拍即合:一款医学减重产品的诞生
翻阅公开资料可以看到,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是由北京协和医院陈伟教授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成立的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品牌持有人为北京特医互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而从一个想法到炙手可热的产品,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用了七年时间。
七年前,九十年代曾是北京陆军总院心内科医生的卢亦兵先生与陈伟教授在去往广西的航班上热聊起来。彼时,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2017年全球估计有4.2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约有1.18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以上,位居全球首位。庞大的患者基数,严峻的防控形势,也让陈伟教授这位早年师从于中国糖尿病泰斗向红丁教授的著名的医学营养专家感到焦虑。
“70%以上的2型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有没有一款产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可以帮助改善2型糖尿病?”
当时放眼全球来看,缺乏一款理想产品。而对临床营养痴迷已久的卢亦兵,则立刻看到了开往新世界的大门。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以严谨的医学指南标准来打造一款既能控制体重,又能改善多项健康指标的代餐食品。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是,鱼龙混杂的代餐产品中,如何以另一种方式突围前进。
要知道,代餐产品市场一向是香饽饽。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代餐市场已经达到571.7亿人民币,只要打着“好吃不胖”“兼顾饱腹和减肥需求”的旗号,便能吸引一批簇拥者。网络上代餐奶昔、轻体蛋白棒、蛋白瓶、代餐饼干等层出不穷,各类选择“琳琅满目”,市场散乱。
“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与市面上的其他代餐产品,是不同的两类。它们多蹭着减肥的热度,而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是医学营养减重产品,对应着各种医学指标的改善,打根儿上区别在产品属性立足点上。”卢亦兵先生的话掷地有声。
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旁的墙壁上安置了几排很高很长的书架,上面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一路看过去,都是《内科学》、《现代营养学》等书籍,在某些书籍的紧要处,还有手写的标注。以严肃医学的水准去要求产品,是特医互联一以贯之的坚持。
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就这么诞生了,分为A(2号)/B(5号)两个部分,产品配料均是食物、营养素。数万例个案已使用,效果显著。团队和医生收到了很多患者送来的锦旗。望着这么多红色锦旗,一个更果敢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涌现:个案不是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以说服医生,他要做大型的系统性循证医学研究。
前途未卜的豪赌:给长期主义者的礼物
创业多年,瞬息万变市场的冲击和另辟蹊径的艰难,这些经历都内化在卢亦兵心里。坚持长跑的习惯,也让他做事具备足够的耐力。
这项随机、开放标签、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原定计划是两年,但最终从研究到论文发表,却用了四年时间,期间因为疫情三年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延迟和一些患者脱落,大规模的循证研究成本又如石沉大海。在未知是否成功的前提下,他形容那种感觉是“内心笃定的豪赌”。
从2020年11月13日至2022年12月29日,郭立新教授团队共筛选了405名符合条件(1 年内诊断 T2DM 的 18~65 岁患者,过去 3 个月内未使用降糖药物,BMI ≥ 24 kg/m2,HbA1c 7%~9%)的患者,在中国9个医学中心进行。
试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前两组中,参与者被分配服用二甲双胍或恩格列净。在第三组中,参与者被指导服用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一种基于指南原则开发的5:2间歇性禁食模式专用代餐包。
受试者必须在一周内任选不连续的2天,用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A代替全部三餐,可适量加一些鸡蛋与低糖水果,不过,女性每日只摄入500卡路里,而男性则不超过600卡路里——相当于平时摄入热量的四分之一。剩下的 5 天里,受试者早餐和午餐正常进食,但晚餐吃1份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B以替代碳水主食。
通过长达16周的干预,研究者发现,对于新诊断的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期16周的“5:2间歇性禁食代餐饮食”策略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体重,同时还可以改善血压、甘油三酯水平和HDL-C水平。
“这个东西表面上看是一个产品,其实背后嵌入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卢亦兵介绍到,当普通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后,营养师会在线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长期的健康饮食监督与指导,并实时反馈给主治医生。为了更好服务更多患者,特医互联自建了六十余人的营养师团队,可以帮患者解答更多健康问题。最近还在全力开发借助生成式AI的患教管理系统,以保证未来为更多客户服务的可及性。
在研究结果未登刊之前,还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投稿JAMA之后,大概一个多月一直杳无音信。到底是被拒了还是怎样,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卢总,这是好事,说明他们内部在反复开会研究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效果为何如此优异。”一学术人士向卢总解释道。果不其然,继续等待没多久,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这可能就是命运送给长期主义者的礼物吧。”他半开玩笑,露出少年般纯真笑容。
该研究的主要参与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好好教授,也对此寄予厚望。“UKPDS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患者通常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与种类,几乎无法停药。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显示,部分患者通过特定干预方式可实现“糖尿病缓解”。
她指出,EARLY研究通过5:2代餐模式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发现不仅标志着糖尿病管理模式变革的序幕已拉开,而且预示着新一轮的大量相关研究涌现出来,希望这些研究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围绕临床营养,搭建院外医患服务平台
“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营养干预,关键要实现海、陆、空协同。”卢亦兵剖析到,以临床营养为例,营养师就是海军,陆军就是线下的学术专员,空军则是线上的营养师,未来还有空天军:基于大模型赋能的人工智能随访系统。
随着不断推进业务,不断与临床专家交流,这一系列由点及面的想法慢慢地浮出水面,业务模式创新的答案也开始在他内心逐渐清晰:产品研发、循证医学验证、随访和服务、数字家庭医生四位一体,特医互联将完成由产品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的蜕变。通过数字技术构建一套科研、患者随访系统,打通“研发生产”到“院内”到“院外”,疏通医疗行业的痛点,为患者、医生、医院、行业赋能。
就商业模式而言,产品是服务的载体。特医互联首先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开发有疗效的功能营养品,完成产品的循证医学验证和科研成果转化,保证产品的严肃医学属性。
循证医学验证则在有明确应用场景下,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而设计的真实世界研究(RWS),就是基于数字疗法的“科技成果转化”。当研究入组患者积累到一定规模以后,就能生成很多数据,它既是重要的数字资产,也是临床专家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科研”,则是强调科研与患者服务相结合的真实世界研究(RWS)的成果与转化,反馈后优化临床营养治疗方案;所谓“服务”,是围绕优化院外患者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外患者依从性和医生效率而展开。
当然,随访和服务则是建立用户感知的一大重要路径。特医互联IT团队赋能第三方平台(如厦门市优医加医学研究院),使其成为患者管理服务的创新性闭环模式。
他们和医生一起共创,形成供给端来服务患者,实现的载体就是“小程序”服务平台。从诊后、术后、院后为切入点,以临床营养为抓手,重构医生、患者“触达、交互”场景,对患者开展病情追踪、随访等主动管理,为医生、患者、员工赋能,通过科研即服务,实现院外患者服务规模化。
另一个难题随之出现,当院外患者规模化后,医生端规模化的供给,以服务患者成为难点。特医互联则借助生成式AI力量,通过搭建若干学科临床营养的医生Agent,形成【数字家庭营养医生】集群,为患者提供24小时营养轻问诊和科普。
在这个商业模式里,产品、数据、医生、平台将互相支撑,形成一个循环,这将成为未来可视化的“海、陆、空、天”多兵种协同。而特医互联,也在一片混乱与荒芜中,开创出一个全新赛道,并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构建自己的临床营养新天地。
正如《国际糖尿病》所说,此次全球首个直接比较饮食控制与降糖药物效果的研究,EARLY研究不仅颠覆了传统控糖理念,在数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可能深刻改变患者的命运。
“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终身服药。”“每天都要打胰岛素,肚子上都是硬痂。”……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沮丧、无力感、痛苦,此刻或许真正翻开新的一页。从终身依赖药物、胰岛素不停,到科学饮食、自我管理的转变。它不仅是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更节约了医疗、医保费用,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而悄居幕后特医互联也坚守着创立的初心,所有的产品要像药品一样有效,像食品一样安全,文献要以真实世界学术研究为基础。
可以说,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政策的引导,都在呼唤一个精准营养领导者的诞生,它需要有做难而正确事情的实力,更需要炼就“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而特医互联,正在沿着这样的目标积极迈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