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钓翁归来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走进了合沟中学。

读高中,是学习阶段的递进,也是学习成长环境的变迁。合中校园里的篮球场、跑道、田径区域、绿荫小径,……与以前读过的村里小学比对,这里卒显阔大、清新、蓬勃。那一排排灰瓦青砖的教室,那颇具情调的耸立红漆圆柱的走廊,与茂盛的梧桐树厮守相望,更渲染校园的繁复与幽深。

此时,秋声渐起。天空的高远与情绪的振扬,交互影响。本该上一年度就能来这里读书的。我隶属的大队没推荐(不推荐理由:人多,总得有取舍),读高中功败垂成。母亲,找到桂荣表舅让我继续上学。桂荣表舅很是关怀,爽快地同意我重返后湖小学附设初中班复读。(桂荣表舅时任后湖大队书记兼校长。)这年度,升学由推荐改考试。一年后,顺利通过考试。说是考试,也很简单,大致情况仍记得。数学考试,主干题是运用相似形原理测算杨树高度。语文,就写一篇作文,题目: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考铃响,监考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的。)现在看来,很奇葩。

严格算时间,读高中不到两年。除去拉沙子、运送粮包、支农,也就一年多吧。短暂的学习时光,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尤其业务棒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历久弥新。今天,我来说说语文老师宋树柏先生。

第一次见到宋树柏老师,那是高一一班入学开班式。他任我们班主任、语文老师

彼时,宋老师四十多岁,面颊劲道,身材干练,戴一副浅色近视镜。举手投足,郁郁乎文哉。

上一届的同学阿让庆贺我如愿进入高中,他讲,“宋老师学问了得。你们班同学真幸运!”。宋老师,南京师范学院毕业,地理专业,但语文也讲的很好啊!大学本科出身的老师,在合中尤显稀缺。

至少在学生看来,宋老师的学历背景,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我们班竞争的优势,也增强了我们学习上的自信。

这里,回放两三个镜头。

高一第一学期,隆冬时节,老师、同学都戴手套。写字,手指弯曲不敏捷,比较费劲。当时讲宋濂的巜送东阳马生序》。讲述明代文豪宋濂苦读力学的故事。“余幼时,家贫,无致书以观……”。宋老师普通话中规中矩,且一字不错不漏,倒背如流。然后,逐句译白,讲解分析。那节课,老师精湛的古文修养,释放出对古典文学酷爱,深深浸润着我们。似乎,宋濂的励学情怀,跨越六百年,驱散了今日的寒冷。

我们班写作小组的作文遇到了瓶颈,老是不出新、不出彩。出路何在?宋老师强调,要多读多思多写。他给我们讲了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昼课赋,夜课诗,间又课书…",“白居易如此用功,学古知新,你们能背记、理解、运用几篇名篇佳作?”。宋老师用古圣先贤的砺学來启发我们。

基于当时课改潮流,宋老师大胆实践课堂改革。变老师一人讲为学生人人讲。《人满七十,粮过三千》这篇人物通讯,安排由我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接到任务,激动丶兴奋,更是紧张。连白加夜,一是攻下全文,扫清字词障碍。二是划分结构,归纳思想。三是,先试解给老师听,让老师指导修正。这样,变被动学为主动讲。一篇胜多篇。

宋老师,身体健硕,爱好颇多。篮球、田径、武术,给他的生活、给我们班带来更多的色彩。

每周至少有二三个早上,带着喜好运动同学晨练。跑步、打球,打拳,均有涉猎。有一次,备战与二班篮球赛。考虑到我班总体实力弱于二班,且明显主力缺如等短板,宋老师讲,我班要认清自己弱项,不能以弱抗强。关键是避弱觅强,转弱成强。二班主力明显,可能主力队员盘带过多,不放手相应弱的队员,惜与传递。这样,就易犯个人英雄主义,以致各自为战。我们虽总体弱,只要各人积极到位,默契配合,以相应战术克敌,利用对手恃强气傲的心态,避对方锋芒,打其软肋弱点,就可能战而胜之。经过战略战术上的刻意训练,我们班终于赢了那场比赛。

松柏本无华,卓然劲挺姿。

谨此纪念宋树柏先生。

2024.7.19

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