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统领李建成、骁骑大将军李元吉,乃是李渊皇帝的嫡亲骨肉。自从父皇李渊驾崩后,他们与李世民在权力争夺上就斗得你死我活。李世民素有雄心壮志,自然不愿权力被兄弟瓜分,因而暗中策划铲除李建成、李元吉,一统大唐江山。

只是此事关乎同胞手足相残,终归有些不忿情理。想来当年汉光武刘秀为夺取皇权,残杀了亲弟刘祗、从弟刘胤、刘贾等十余亲戚,着实令人扼腕。李世民自思自己与兄弟若是展开生死相搏,定然行事残酷,难免遭人谴责。况且他与李建成、李元吉虽有嫌隙,可终归是一母所生,亲如手足,李世民心中也难免有些犹豫。

所以每当有将领促膝李世民,叫他下手除掉李建成、李元吉时,李世民就会犹犹豫豫,欲行又止。眼见权力即将滑落手中,他却又难做决断。李世民于是四处求助,请示亲信谋臣,盼能获得贤明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欲图大业,却又心存犹豫,于是决定私下求教于谋臣贤者。他命令程咬金前去拜访徐茂公,探听意见;另令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往见李靖,征询高见。

徐茂公乃是李世民的亲信重臣,精明能干,遍阅群书,对军国大事极为了解。程咬金前去见徐茂公时,徐茂公只是含笑不语,似有深意。程咬金再三追问,徐茂公只淡淡说道:"此事关乎国家前途,陛下不妨让张公谨占卜一卦。"程咬金听了只得作罢,空手而归。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二人已前往李靖府上。李靖乃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忠勇无双,屡立战功。二人见到李靖,将李世民的疑虑禀告于他。李靖沉吟片刻,只说了十一字:"兄弟之争,何必与外臣商量?"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再三恳求,要李靖明言其见解,李靖只是摇头,坚持不说第十二个字。

显然,作为权臣,徐茂公和李靖都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牵扯到李氏王朝的根基。一旦说错了话,必将引火焚身。为了自身安危计,他们都极力避嫌,推辞不发表评论。尽管如此,他们的回答也已经透露出了深意。

徐茂公笑而不语,李靖诡秘避嫌,二人都不愿就这兄弟相残之事献策。李世民听闻汇报,挂满心头。他原以为这两位亲信能给出明确意见,谁知竟然支吾其词,令他更加迷惑不解。

良久,李世民想起一人,乃是身边谋臣张公谨。张公谨生而聪慧,又通晓天文地理、阴阳卜算之学。往昔每逢军国重事,李世民都会命张公谨占卜一卦,参考卦象吉凶,以裨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李世民唤来张公谨,将发动兵变一事托付与他。张公谨领命在旨,当即伏地布列未来的吉凶祸福。他置八卦于地,仔细推算星象气数。李世民在一旁屏气凝神,殷切期盼张公谨能给出明确的指引。

良久,张公谨收拢八卦,谨慎启奏:"陛下鸿运当头,天意将有所垂青。惟有不忍骨肉相残之虞,恐难尽善尽美。"李世民听罢,心头一震,不禁暗自叹息。他深知此话已有深意,就是说发动兵变终将铸成大错,只是无可避免。

李世民沉吟良久,却还是下定决心。他当机立断,亲自督阵,发动了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在随后的内讧中,不仅斩杀李建成、李元吉,就连年幼的李元吉之子也未能幸免。李世民虽已

徐茂公乃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地位仅次于李靖。此人读书万卷,阅历丰富,对兵权朝政无所不知。徐茂公素来谨言慎行,处事循规蹈矩,从不逾越分寸。因此,当李世民求教于他时,徐茂公只是含笑而不语。

其实,徐茂公内心也是深知发动兵变的严重后果。一旦李世民得逞,势必会掀起腥风血雨,江河遍地是鲜血。即使李家兄弟能尽除死灰,可陷入内耗必将耗尽国力,给匈奴、吐蕃等国家可乘之机。徐茂公深谙此理,所以不愿卷入此事,只好一笑了之。

再者,徐茂公心中也有私心存在。李世民虽然信任有加,但终究将更多重任托付于李靖身上。李靖一人处置军中大权,声望日盛,反观徐茂公的地位则略显逊色。两人之间渐生竞争心理,互相猜忌。所以当程咬金前来询问时,徐茂公绝不会贸然置评,以免给李靖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徐茂公深知此事关乎国家命运,李世民若是真的发动兵变,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他试图极力劝阻,却也只能含蓄委婉地提醒李世民"让张公谨占卜一卦",希望李世民能三思而行,不要貌合神离。

徐茂公和李靖作为李世民的亲信重臣,在兵权朝政上均有非同小可的地位。他们素来忠心耿耿,可谓是鞍前马后,随侍在旁。然而在这次玄武门之变中,二人却出人意料地诡秘避嫌,令李世民大为忿怒。

李靖更是遭到李世民严厉猜忌。此人自小便是李世民的心腹和门生,二人相识已久,可谓是知根知底。李世民曾一度极为信任李靖,将大半军权全权委托与他。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李靖的权势越来越大,迭有战绩,受朝野重臣拥戴,地位日益凌驾于徐茂公之上。李世民开始暗自忌惮,生怕有朝一日李靖会挟兵谋反。

此次兵变一事,本是李世民想让李靖献策定夺的一个良机。只是李靖非但没有表态,反而三缄其口,惹得李世民大为恼怒。他怀疑李靖是否已然暗中勾结其他势力,存有他心。于是在兵变之后,李世民便对李靖虎视眈眈,设下重重谗言,终于将其诛杀,扫清了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