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根据最新研究不断更新。更多资料,可关注公号:肝病梁韬。
(一)基本知识:
1、肝穿刺是运用负压吸引一秒钟穿刺技术,在B超(大部分)、CT的定位和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还有一类腹腔镜直视下穿刺活检这里不做讨论。穿刺获取肝脏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肝穿刺病理学检查主要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如鉴别黄疸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了解肝脏病变的程度和活动性,提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依据,肝脏占位,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异常都性质明确。发现早期、静止期或代偿期的肝硬化,判别临床疗效,在确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上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此外,肝穿刺还可以用于诊断性治疗,如肝脓肿穿刺排脓、肝囊肿抽液、肝癌瘤内注射药物或无水酒精等。
3、肝穿刺是有创检查,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比如损伤血管。肝穿刺也有一定的检查误差,比如,穿刺取到的部位,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的情况。
4、为了保障安全,一般肝穿刺要求住院,一般1-2天,也有医院是门诊穿刺的。穿刺前需要查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等基本的操作检查。费用约3000元~6000元。
5、肝组织损害程度以炎症分级(grading,G)和纤维化分期(staging,S)来表示。分级是依据坏死和炎症的程度,评估病变的活动程度。一般范围为G0-4。
目前病理常用的肝纤维化评分系统有多种,包括Scheuer、METAVIR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分为0~4期。组织学分期按S0~S4区分。S0为无纤维化;S1为轻度纤维化;S2为中度纤维化;S3为进展期肝纤维化;S4为肝硬化。
(二)初步诊断相关的适应症︰
• 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的确定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没有表现出肝细胞癌 (HCC)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肿大
• 血色素沉着症中铁的定量评估
• 威尔逊病的铜的定量评估
• 酒精性肝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 药物毒性评估
• 活体肝移植的适宜性评估
• NAFLD/ NASH的诊断和分期
• 不明原因的黄疸
•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 评估浸润性或肉芽肿性疾病
•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所致肝损伤程度的评估
(三)禁忌症︰
• 不能合作的患者
• 通过超声引导仍无法确定合适的活检部位
• 国际标准化的比值 (INR)延长 (>1.5)
• 血小板计数减少 (< 60,000/μL)
• 出血性体质 (如血友病)
• 最近使用(在过去7天)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抗血小板类药物
• 病态肥胖的患者
• 大量腹水
• 疑似血管瘤、肝寄生虫、肝囊性相关疾病
• 确定的活检部位存在腹壁感染、右胸膜腔或右侧膈肌以下感染
• 妊娠
• 肝淀粉样变性
(四)肝穿刺与乙肝:
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30岁以上,DNA阳性,都尽量选择抗病毒治疗。那么,对于30岁以上的乙肝朋友,基于肝穿刺结果来评估是否抗病毒治疗就具有局限性。
2、对于30岁以下的病友,肝穿刺对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或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很鸡肋了。如果,已经决定想积极治疗,并且能够接受长期用药的潜在副作用,就可以跳过肝穿刺评估,积极治疗。那么,就没有做肝穿刺的必要性了。再有,肝穿刺也只能反应当时的情况。即使穿刺当时是G1S1,那个结果也是暂时的。这并不能表示半年后也是这个结果。一年,甚至半年后也还得从新评估。不至于每半年做一次肝穿刺。
3、肝硬化:
很多朋友B超提示回声增粗,希望通过肝穿刺来评估是否真的肝硬化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诊断肝硬化并不是最终目标。只要高度怀疑,都建议积极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经过积极抗病毒,有逆转可能。而失代偿期只能通过抗病毒阻断进展,所以,通过肝穿刺明确肝硬化,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4、肝癌:
目前肝癌的诊断依据AFP+增强CT/MRI,可以不通过肝穿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