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对让转让股权

无需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完成书面通知即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书面通知应当包括:股权转让的数量、价格、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项。

新《公司法》第八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将股权转让的数量、价格、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答复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02

转让的变更登记

受让人经股东名册记载后享有股东权利,督促权利人及时变更股东名册、办理变更登记。

新《公司法》第八十六条

股东转让股权的,应当书面通知公司,请求变更股东名册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并请求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拒绝或者在合理期限内不予答复的,转让人、受让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权转让的,受让人自记载于股东名册时起可以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03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

区分未届出资期限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与已届出资期限瑕疵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

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条

股东转让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的,由受让人承担缴纳该出资的义务;受让人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转让人对受让人未按期缴纳的出资承担补充责任

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股东转让股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存在上述情形的,由转让人承担责任。

04

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

控股股东滥用权力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中小股东有权请求公司予以回购股权。

新《公司法》第八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

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的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其他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情形收购的本公司股权,应当在六个月内依法转让或者注销

合规建议

(一)完善公司章程,做个性化设计

公司章程可对股权转让的程序等问题进行详尽的规定,对股权转让的条件及程序进行个性化设计。

1、为保障股权转让自由与可履行性,避免公司股东滥用优先购买权,可考虑将对“股权转让款的担保”作为“同等条件”的一种

2、对行使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程序进行明确,“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中的“合理的价格”如何计算,怎样才算价格合理在避免分歧的同时提高股权回购请求权条款的可操作性;

3、“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及方式进行增加和细化,以便于中小股东了解公司控股股东是否存在滥用权利、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二)加强防范意识,事先预防风险

1、对受让人而言

(1)对于已届出资期限瑕疵股权转让,受让人在“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的情形下,仅由转让人承担出资责任。故,受让股东在受让股权时,应尽到审慎注意义务,注意保留可证明受让人已尽核实义务的记录,如要求转让股东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验资报告、出资证明等相关文件,避免后期担责。

(2)受让人应及时向公司提出变更股东名册的请求,以稳固行使股东权利的依据。

(3)受让人可在《股权转让协议》之中明确约定,转让人隐瞒真实出资情况的违约责任、明确约定受让人在对外承担责任之后向转让人进行内部追偿

2、对转让人而言
(1)对于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转让,如受让人未能按期足额缴纳出资,转让人需承担补充责任。故,转让人在交易前亦应尽可能详细地调查受让人的财产状况,关注受让人是否有履行能力及主观意愿,也可将受让人履行完毕出资义务作为该次股权转让的商务条件之一,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2)在《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受让人违反及时出资义务时,需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的条款,以督促受让股东及时履行出资义务;增加转让人承担补充责任后可向受让人追偿的条款。

(三)掌握救济途径,实现最大利益保护

新《公司法》体系下,受到侵害的股东或债权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法律规则以实现权利的救济。中小股东在其权利受到控股股东、董监高损害之时,可综合运用股东知情权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股东代表诉讼等组合拳,以达到维权目的。

必要时,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