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历史中,没有任何一款战机像歼-6那样面临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达到60%的飞机无法飞行。甚至连出口的飞机也出现了质量问题,被领导斥责为“丢人现眼到了国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6这款飞机,生产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击落敌机最多,但也是质量问题最多的一个型号。

1957年10月,中国与苏联签订协议,得到了米格-19战斗机的生产技术和完整的技术文件。

当时苏联提供了三种型号供中国选择生产:米格-19S白天型(只配备航炮)、米格-19P全天候型(也只配备航炮)、米格-19PM全天候导弹型(去掉航炮,仅配备空对空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国空军急需夜间作战能力,因此选择了米格-19P和米格-19PM进行仿制,并购入了相应的设计图纸和技术。

然而,沈飞公司最先开始仿制的是米格-19S白天型。

1958年金门炮战时期,空1师在福建参战。当时装备的是米格-17PF全天候型,由于增加了雷达等设备而显得笨重,面对F-86F时完全处于下风。部队反映急需更机动灵活的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86F集成了前缘机动襟翼等先进技术,被誉为亚音速战机之最。

因此,在1958年7月,沈飞决定首先仿制米格-19S白天型(称为歼-6,当时代号为东风102)。

到了1958年8月,依据苏联提供的米格-19P设计图纸和样机,沈飞开始了歼-6甲(称为东风103)的仿制。

在50年代,中国军机的命名为试飞阶段用“东风”,服役后则根据服役年份命名,如米格-17在原型阶段称为东风101,服役后称为56式战斗机;米格-19S称为东风102,服役后为59式战斗机。

1964年以后,中国统一了军机的命名规则,战斗机以“歼”字开头,随后跟随序号,序号从5开始。

当时苏联只提供了米格-19P和PM的图纸,沈飞借助米格-19S的样机,在其基础上仿制了歼-6。由于缺少完整图纸,歼-6的进展没有歼-6甲快。

1958年12月17日,歼-6甲首架原型机成功首飞。1959年9月30日,歼-6(白天型)首架原型机首飞。

注意,歼-6甲的仿制开始于1958年8月,仅四个月后就首飞成功。而原计划是在1959年国庆节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6甲的识别特征是机唇和进气锥上的雷达。

由于当时的大环境影响,歼-6甲的研发进度大幅提前,生产工艺简化,导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沈阳发动机厂仿制的涡喷-6发动机也存在质量问题,尤其是在1959至1961年间,没有一台发动机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严重的是,歼-6甲虽然在1959年4月通过了质量鉴定,但沈飞早在1958年10月就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导致首批生产的65架歼-6甲,没有一架合格,无法交付部队。1962年,歼-6甲被停产,已生产的飞机全部返回工厂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