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讲到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云南对中国的贡献巨大,远超各省,但云南的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中却存在感极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与川湘比,既没有“无川不成军”或“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更没有川湘两省贡献给共和国的将帅人数多。

与黔桂比,贵州的名气似乎也要比云南响亮一些,仅仅一千多万人口的贵州却有11个师及辎重部队约70万人马出兵抗日。而广西用2万草鞋兵对抗15万精锐日军的桂林保卫战,更是在抗战时期让“广西狼兵”蜚声中外。

与鄂赣比,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打响了第一枪,江西井冈山上的朱毛红军创建了我党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而身处边陲的云南,似乎不值一提。

云南与内地各省比,无论是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在地理位置上,云南从来都不是主要战场。

云南在政治舞台上,无论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乃至国共双方的首脑级人物中,更是鲜有云南人出现。

说到底,在人们的印象中,云南除了有条滇缅公路在大后方维持战略物资的输送外,就只能聊聊曾泽生将军率60军在长春起义,以及改编为50军后参加抗美援朝的汉江南岸50个昼夜了。

但是,云南果真在中国近代史上如此没有存在感吗?

答案——肯定不是!

既然川湘有“无川不成军”或“无湘不成军”的说法,那么我用一句“无滇不成国”来形容云南,一点都不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我们从头说起——

首先,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有自己的军队吗?

答案是没有。

中山先生从来就没有自己的军队,尽管他几度出任大元帅,还是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但他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他依靠的是军阀势力和通过与其他势力的合作来推进革命。

中山先生由于手上没兵,无法与袁世凯抗衡,只得于1912年2月13日宣布下野,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北洋军警迅即查封国民党本部。

瞬间,曾经依附于国民党的军阀武装化作鸟兽散,这时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处于“非法”地位,风雨飘摇,就只剩下最后的“一口气”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推翻共和,正式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是谁在这时候竖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从而拯救了共和,拯救了国民党,拯救了中华民国?

那是云南,是云南人民拯救了共和,拯救了国民党,也拯救了中华民国。

当时全国34个行省,云南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服。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率滇军成立‘护国军‘,第一个竖起‘护国讨袁‘大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6年1月1日,护国军在云南昆明校场誓师,发布讨袁檄文。各省纷纷响应,护国战争由此开始。

仅仅两万滇军便一路势如破竹,平定广西后,迅速南下攻占广东。

直到这个时候,手上没有一兵一卒的中山先生,才在滇军的护卫下在广州设立了国民党大本营,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国民党终于有了第一块根据地。

之后,袁世凯的北洋军队数次南侵,而守卫国民党大本营的滇军在驻粤滇军总司令朱培德(云南楚雄人)的指挥下,屡次将袁世凯部击退,护住了中山先生的周全,也护住了奄奄一息的国民党政权。

当然,这里面也有粤军的功劳。但“粤军之父”陈炯明其实是一棵墙头草,他一直倡导“联省自治”,与中山先生的“全国共和”相悖,以至在与南侵的北洋军作战中,身为“地主”的粤军反倒成了协助,而作为“客卿”的滇军却打成了主力。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讨袁护国军最终逼得袁世凯宣布退位,不久即一命呜呼。

蔡锷虽是湖南人,但赖以起家的部队却是滇军,首先跟随他举起义旗的也是滇军,其后才是各省响应。

护国战争,云南人民居功至伟,若说滇军立了首功,各省应该没有不服的吧?

直到此时,中山先生才深刻感受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硬道理,手里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光有一个“大元帅”的印把子,根本管不了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1924年6月16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横空出世了。直至拥有了这支“校军”,中山先生的手中才算拥有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

很多人对于黄埔军校的科目教育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在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

黄埔军校最初设立的四大兵科,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均是由云南陆军讲武堂总授。

何谓总授?

云南陆军讲武堂四大兵科科长王柏龄、林振雄、帅崇兴、刘耀扬四人,被中山先生礼聘入粤,分别成为了黄埔军校四大兵科的总教授。

与上述4人一起由滇赴粤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还有20余人,这些精英们成为黄埔军校创办初期的骨干和后来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严格来说,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四期的学员,其实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弟子。或者换句话说,一至四期的黄埔弟子,都是由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代为培训的。

以上所述,“无滇不成国”一点也不过分吧?

没有滇军,就没有‘护国讨袁‘。

或许也有,是马上有,还是后来有,这不好说。但历史的走向肯定会大不一样。

没有滇军攻下广东,已属“非法”的国民党就连一块栖身之地都没有,国民党谈何建立“大本营”,中华民国谈何“恢复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也会有其他省的军队替国民党打下另一块“大本营”,但或许毕竟只是或许,谁能保证军阀们打下了地盘就能心甘情愿地拱手送给国民党?

那“粤军之父”陈炯明不就因为想自立,而背叛了中山先生吗?

没有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们组成的师资力量,中山先生的‘黄埔校军‘不一定能够迅速成形,并在其后以强悍的战斗力投入北伐。

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没有或许。民国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先生,就对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师资力量推崇备至。

1938年10月,蒋百里就任陆军大学代校长时,上任伊始就寄书信给散布于各地的原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们,曰“共襄大计,为国育才”。可惜仅仅一月后,蒋百里便因心脏病猝发辞世,年仅56岁。

网上不少人说起滇军,总爱来上一句评价:内战没赢过,外战没输过。

说滇军内战没赢过的朋友,一定是对民国前半程的军阀混战没有仔细查阅过战史。

滇军如若没赢过,贵州都督赵德全为何孤身逃跑,任由贵阳被滇军攻占?这才有了后来的唐继尧督领黔境,贵州事实上成为了云南的附庸。

滇军如若没赢过,唐继尧又是怎么击败川军,控制了成都?

滇军如若没赢过,滇桂战争中龙云、卢汉又是怎么攻入广西,围困南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战役,滇军都是客场作战,在缺乏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攻入邻省省境,通过强硬的军事行动展现了自己的实力。虽然最后均以退兵告终,却都是输在了政治上,而不是败在军事上。

但是,打内战毕竟没什么光彩,并不值得多说,在这里就不展开聊了。

至于外战,滇军确实没有输过!

不光滇军,从古至今,云南就从来没有向入侵者投降过,云南就从来没有归顺过外族,哪怕土地被占了,但抵抗却从未停止过。

蒙元厉害吧?

大理国末代国君段兴智却不以国小兵弱而恐惧,在大理鹤庆毅然斩杀前来劝降的元使,举全国之兵奋起抵抗,直至最后灭国被擒。

至于段兴智被俘后转而为蒙哥汗效力,却又是另一回事。至少,大理国是在战争中被灭的,而不是在战争中投降的。

而段兴智的子孙却比“段皇爷”争气多了!

元末,大理段氏子孙率领义军配合明军,一路狂揍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最终在昆明逼其自毙。

云南人民抗击元军,一直抗击了100多年。从元军攻灭大理国之后,云南人民就从未认可过元朝的统治,以弱小的武力一直与元朝展开实力悬殊的对抗,进行了一场长达百余年的抵抗战争,直至元朝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扯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到近代,说一说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

第60军出滇抗战,可不像川军、桂军那样穿着草鞋,脚下打着血泡一路走到战场。

“云南王”龙云从1927年主政云南开始,开矿、通商、建厂、办学等等做得风声水起,特别是通过边境贸易与周边邻国互通有无,为云南财政攒下了不少钱。

龙云在军费上也舍得投入,使得60军的武器装备在抗战之初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省军,甚至超过大部分中央军。

60军官兵从头盔到单兵水壶都是清一色的法式装备,手中不仅有勒贝尔M1886型8毫米步枪,哈奇开斯M1922型8毫米轻机枪,哈奇开斯M1914型8毫米重机枪等轻重武器。

还有哈奇开斯M1930型13.2毫米双联高射机枪、哈奇开斯CA mle39型25毫米高射炮,用来防空作战。

甚至每个师都有运输队,配属少量的“雷诺60CV”式卡车,用以运送辎重或快速机动部队。

当60军抵达第5战区时,其精良的装备不仅看傻了李宗仁,就连中央军嫡系汤恩伯部都在一旁眼馋。

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第60军的对手是日军陆军中将板垣征四郎指挥的第5师团。侵华战争中,让中国军队造成最多伤亡的日军部队就是这个第5师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中,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阵亡,全旅伤亡超过三分之二。旅、团军官伤亡10人,营连长伤亡过半,却仍是挡住了第5师团的进攻。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183师不足千人。

被龙云、卢汉视为宝贝疙瘩的60军第182师,是由暂编第2旅、昭通保卫队、昭通保安团等部队合编而成的。

全师官兵都是云南昭通人,是龙云、卢汉的亲军(龙、卢均是云南昭通人),是真正的子弟兵。

战后,182师打剩不足一个团。卢汉命182师师长安恩溥返回云南补训新兵,并要求即补即训,尽快补齐编制。

而184师仅在战役第一天就与日军进行了20多次肉搏战,在60军的3个师中,只有184师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辖下各团还算基本保持了部队建制。

27天的禹王山阻击战,60军将士歼灭日军1.2万人,为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全军参战官兵35132人,伤亡达18844人,战损率超过一半。

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的禹王山,标高原来是126米,战役结束后它的标高却变成了124.6米,山头被日军炮火硬生生削去了1.4米。

至今矗立在山顶的一棵麻栗树,是战后唯一没有倒下的植被,人们称它是“忠烈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在整个抗战中,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后方,为了打通与盟军的物资运输通道,动用20余万民夫,仅用了9个月时间,便在崇山峻岭间修出了一条贯通缅甸首都,直到仰光港的公路,其中云南境内达959.4公里,史称“滇缅公路”。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条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大动脉,竟是以妇女和儿童为主力修建而成。

由于工具落后,这条路是从原始森林中一刀一刀的砍,一把火一把火的烧,一锹土一锹土的铲,一石碾一石碾的压,才最终艰难的修成。为此,平均每公里倒下4个人。

如今,这条公路的大部分已经成为了高速、国道或是省道,但作为抗战遗址特意保留下来的很多路段,沿途仍是能够看见路旁的一座座坟包……

抗战时期,云南军民守护着长达4000公里的边境线。

著名的滇西抗战,腾冲县全城军民战前26万人,战后只剩6万人。

腾冲军民真正做到了‘宁可玉碎不求瓦全‘,全县没有一片完整的瓦,更没有一间没被焚毁的屋,每一颗树干上都有被子弹打穿的洞。

写到这里,我真心建议朋友们,如果您到云南旅游,请一定别忘了到腾冲县的国殇墓园拜祭先烈,哪怕在墓前为他们点上一支烟,云南人民都会为此大为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前,作为边陲省份的云南虽谈不上富庶,但仰仗着矿业、茶叶、木材、药材、橡胶等物资,沿湄公河开展边贸,云南当时的财政可以排在全国中上游,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还算过得下去。

抗战开始后,云南出人、出物、出资源,仅仅一年便硬生生地把云南攒了几代人的家底全都掏空了。

以上种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尽管云南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云南的这段历史却在岁月的沉淀下慢慢被抺去了痕迹,似乎很没有存在感……

去年偶然认识了一位第一次来云南旅游的朋友,我用这位朋友对云南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语吧!

这位朋友讲道——

过去还真不太了解云南,但来过之后,但凡多少到过一些历史遗迹,诸如蔡锷护国运动、台儿庄战役云南子弟出征誓师原址、驼峰航线、滇缅公路、滇越铁路、中国远征军、惠通桥、滇西战役、腾冲县、松山国殇墓园、抗美援朝50军、对越自卫反击战列士陵园等等,内心就会对云南这块红土地由衷的敬重,云南人民可谓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