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老拜明显更老了,操心的事太多,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美国的汽车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口汽车

眼看着大洋彼岸的汽车就要浩浩荡荡地越过太平洋,心里着急啊。不仅老拜急,老特也着急。

这不,在任的老拜大手一挥,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那意思很明显,就是中国电动车就别来了。老特虽然在野,在对待中国电动汽车这件事上,可是和老拜高度一致,甚至更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汽车

老特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如果上台,将对从墨西哥进口的中国电动车征收200%的关税。连绕道墨西哥这条路老特都不留,不得不说,对待中国电动车,老特真狠。

如果没有触碰到核心利益,谁会弄出这么大动静,很明显中国电动汽车威胁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不然不会下此狠手。上一个威胁到美国的是中国的信息通讯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

实话实说,在油车时代,随便挑一个美国汽车品牌,都是响当当的。这些美国汽车越过太平洋,直冲中国市场,所向披靡,没几年就确立了老三的地位。可换成了电动汽车赛道,除了特斯拉,其他几个车企全都蔫了。

前一阵子,美国有好事者买了一台比亚迪海鸥拆开了,几个工程师围着分析了几天,最后得出结论,以同样的成本,达到同样的品质,美国车企造不出来。就算是把关税加一倍,售价1.2万美元的海鸥还是能和美国同级别售价3万美元的电动车一争高下。

比美国更早,日本好事者拆了比亚迪海豹,在认真详细地分析之后,得出和美国同样的结论,以日本现有的制造体系,造不出同样成本的电动汽车。

据报,日本不仅拆了比亚迪海豹,还拆了吉利的极氪007,得出的结论与比亚迪一样。看来,成本优势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并非个例。

个别的几个汽车品牌并不能威胁到一个国家的产业,牢牢地控制着汽车产业的日欧美韩,由此感受到一种压力,压力来自中国制造业。

有着先发优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在20年的坚持下确立了赛道,并且提升了整个制造业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的压力更大,汽车产业对欧洲一些国家的意义比美国还要重要,比如将汽车视为支柱产业的德国。

欧盟先前已经公告将针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根据欧委会目前的裁决,上汽将被额外征收37.6%的关税,吉利被额外征收19.9%的关税,比亚迪被额外征收17%的关税。

德国很着急。就在2023年德国国际车展上中国新能源车企全面展示之后,德国总理舒尔茨当场宣布,德国将推出一项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以支持德国汽车产业迎头而上。

然而,中国汽车整体向上的趋势已经确立,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达到491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在国内打了一年多的价格战的同时发生的。

一年多的价格战,让曾经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合资品牌溃不成军。合资市场份额已经从巅峰时期超过60%,萎缩到现在不足40%。根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5月份,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和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不含豪华品牌)市场份额甚至已经萎缩到28.8%。

合资车企衰弱,自主品牌崛起,这些变化同样是伴随着价格战集中爆发的。

中国自主品牌终于攻占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山头。而就在几年前,打不打价格战,怎么打,还都是合资品牌说了算,因为技术和专利还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在国内汽车市场,日欧美韩车企的绝对的话语权就这么在汽车升级的大背景下失去了。

由于中国政府提前布局,汽车企业持续跟进,再加上新势力蜂拥而至,时值锂电池急速降价,此时,打不打价格战,由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企业说了算。

实际上,对于价格战,多数中国自主品牌并不情愿跟进,但经过几轮的价格战后,自主品牌整体向上的趋势开始确立,同时受伤最重的却是合资品牌。

进入7月,宝马奔驰奥迪宣布退出价格战,上汽跟进。然而,合资品牌似乎已经失去了主动权,退出价格战,更像是暂时的躺平。打不打价格战的主动权,正在切换到自主品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