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64
开远
2024
蒙自
开车时间
08:03开
07车08号
编者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实现学术本土化与在地化,将学术论坛回归到天坛与地坛之间,“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行走的人”暑期跨学科论坛于7月31日至8月6日在云南举办,并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调研团队将前往昆明、开远、蒙自、屏边、河口进行调研,以“我在场”的状态和“道说”的实践形式,传承北大新闻学教育传统、弘扬斯诺精神,通过重走滇越铁路、倾听西南联大往事,深入了解当地人文风貌、深刻触摸并重新挖掘历史,以回应当下智能技术迅猛迭代中,人与技术、与自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道说滇越铁路之生命传播:
交谈、自我与AIGC学术会议撷粹
8月3日,“道说滇越铁路之生命传播:交谈、自我与AIGC”学术会议在碧色寨梵间人文艺术酒店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胡晓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王玮、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向荣,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司马倩,以及实践调研团全体成员。
师曾志教授主持本次会议,点评成员发言并做最后总结。本推文是师曾志教授的发言撷粹,欢迎关注!
师曾志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师曾志教授首先强调了“人的在场”对于此次滇越铁路调研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中,技术的高歌猛进在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人的退场”。然而,当我们沿着滇越铁路南下、寻找西南联大的足迹,在行走与交谈中切近并思考历史时,无数鲜活的个体以坚定的姿态,持续地在各自的时空中在场着,这些人的“在场”塑造着历史,更启示着当下的我们应如何走向未来。
会议现场
自我、行走与交谈
传播学研究的主体性在哪?不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此次跨学科的调研实践中,我们和谁交谈?交谈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并非只与他人和物交谈,更重要的是在天地间行走的过程中,我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跟天地沟通。
与“物”的交道,让我们更迫近海德格尔对“物”的追问。铁道、高山、美景等“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讲,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都是一种媒介,引导着主体的感知。传播更重要的意义便是激发感觉与知觉的力量,这将追问指向了自我交谈。
此次调研过程中,大家与不同的人交谈,从不同的角度,倾听他们的生命体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我们自身跟历史和滇越铁路的回响,一方面体现了差异化的理解和存在同时也将我们的生命体验与此连结、交融。
那么,自我交谈中 “自我”的基础在哪里? 它在于我们感受到的——不论是滇越铁路还是西南联大的精神 —— 一种时空交错中坚定“在场”的魅力,这种魅力亦是能够引导我们不断走向未来的重要力量。
行走本身也创造了一种交谈的媒介和空间。在开远小火车的狭小空间里,大家的好奇和兴奋四处弥漫,欢声笑语充斥了整个空间。满车厢都在交谈,也形成了此行一个重要的交流场域。我们在追问什么样的媒介可以促成一种怎样的交谈时,看到了超越简单的人-物二元关系的认识论,人-物交织生成的纠缠关系正向我们敞开。因此,在技术急速迭代变化的当下,交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调研实践团在开远小火车上
技术、时间与空间
随滇越铁路南下的过程中,马克思曾言的“用时间消灭空间”以一种更加具象的方式在我们眼前展开。传播学研究特别关注我们何以分离,又何以相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换言之,什么能够穿透空间?我的答案是情感。
情感与个体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相连。正如斯诺在火车上与云南士兵相遇时,他起初直观的排斥让空间明显被划分出了你与我的二分界限。但当他一觉醒来,士兵们东倒西歪地靠在他肩上,空间界限由此被打破。随后,在与士兵的交流中,斯诺感到收获颇多。所以当抵达终点时,他在情感上已舍不得与这些士兵分开。临别时,他把自己身上的钱和水果留给了这些士兵。
当下,技术带来的新变化是时间不断地创造空间。当时间穿越空间,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时,也残忍地把我们分离。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尝试用行走“消灭”空间,创造一种我们共同在场的时间。那么在当下的技术背景下,共生实则就是在一个空间中,无限的韧性和选择。
今天,在我们于碧色寨观察、行动和调研的同一时空内,一行游人正爬上复原版小火车拍照合影,这引发了一个关于“什么是真实”的思考。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卷入虚实共生之中,愈来愈显现出真实就是创造,即在无限连续的时间里不断打破空间,连接我们;真实也在时间的绵延中,生成着当下和未来。
《马帮旅行》(埃德加·斯诺)
最后,师曾志教授对此次学术会议进行总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都应持续地行走和创造。
调研实践团行走在滇越铁路芷村站路段
文案 | 刘欣 杨婕
图片 |肖键 张祺祺 李月月
设计| 张祺祺
统筹 | 潘聪平 李堃 唐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