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Wanx Lanfgar yif
“滇东北地区是‘七彩云南’的缩影,滇东北高原的彝族服饰也十分异彩纷呈,这些绚丽多彩的服饰凝结着这片土地上彝族人民的审美与智慧”
何为滇东北?是穿云覆雪的乌蒙山,还是似火如霞的红土地;是青石翠木的喀斯特,还是碧波潆洄的南盘江……滇东北地区丰富的地貌造就当地各民族人民多元的服饰和审美,其中尤以彝族服饰最为突出,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使滇东北高原更加异彩纷呈。
前面两篇《》和《》主要是按照土语区划分来介绍彝族服饰,但由于东部方言区各土语的彝族支系交错杂居,因此从本篇开始改为按照地域来介绍东部方言区的彝族服饰。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滇东北地区的彝族服饰,包括自称纳苏颇、葛颇(戈颇),他称“白彝”、“甘彝”、“干彝”的彝族支系。
位于昆明市北部的寻甸、东川和禄劝三个县区是云南省的北大门,也是乌蒙山区的最南端,这片区域有着全国纬度最低的雪山。由于气候高寒,这片区域的彝族各支系服饰形制都比较古朴,制作服饰多用羊毛、麻布等保暖性强的材料。
(穿着形制古老的“贯头衣”的寻甸六哨白彝女子)
“贯头衣”是人类最古老的服饰形制之一,制作方式一般为一整块方布开出一个套头的洞或两块布拼接但不完全缝合,留出套头的缝隙。寻甸六哨、鸡街一带的白彝和河口一带的干彝女性都穿贯头衣,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又各有特色。
寻甸六哨白彝的服饰色彩以红色为主。男女皆用长条黑布包头,包头两端有精美的金线、彩色丝线绣花,包括数纱、挑花、平绣等绣法。
男子上身穿两件套或三件套衣服,内穿交领黑布长袖和短袖衣,外穿白布马甲,衣服的衣襟、袖口和马甲的边缘、口袋处均镶花边或绣条;下穿白布阔腿长裤,用腰带和白布围腰束紧,过去男子的裤子短且裤腿宽阔,因此还要打绑腿。
(寻甸六哨白彝男子传统服饰)
(寻甸六哨白彝男子现代服饰,与传统款式相比,裤子变长,裤腿变窄)
女子上半身外穿形制古老的贯头衣,穿着时用多道长长的腰带缠绕束紧,贯头衣用两块布拼接而成,以白布作底,正面有一块正方形绣片,过去用羊毛捻成的红、绿、蓝等颜色的线数纱挑绣方块图案,现多用现代工业制品毛线,背面依然是以红色为主色的织绣图案,面积很大,布满整个后背,图案为非常规整的菱形分格;内穿袖口宽阔的长袖衣,袖子一般用多道不同颜色的缎子布拼成;下半身长裙分为三截,一截白布,一截以红色为主的条纹毛线织布,一截压成褶皱状的蓝布。
白彝男女平时均会佩戴绣花挎包,挎包的绣法与头巾类似,但图案更加丰富,有八角花、连枝花、小太阳花等,有些甚至会绣汉字上去。
(寻甸六哨白彝女性服饰)
(寻甸六哨白彝传统的羊毛线织绣花衣)
(寻甸六哨白彝男女包头的包法不同,女子要包成整齐的圆盘状,盛装时还会用海贝串在包头上装饰)
寻甸河口干彝服饰
寻甸河口干彝的服饰配色要相对朴素暗淡一些。
寻甸河口干彝男子包黑布头帕,上身内穿黑布斜襟长衣,衣摆长至裆部,外穿白布马甲,仅用黑色和蓝色布条镶边装饰,无绣花;缠白布腰带,并用一条花边腰带装饰,下穿黑布阔腿裤,打白布绑腿。
(寻甸河口干彝男装)
寻甸河口干彝女装的传统款式和现代款式差异较大,女子传统头饰为窄幅的青布包头,现改为绣花布带。上身外罩贯头衣,传统的贯头衣很宽大,能把整个上身盖住,底衬为白布,两侧有两小块花布装饰,在正面和后背用红、紫、蓝、粉等各色毛线绣抽象、细密的几何图案,并用红、绿、蓝、粉等各色布条镶边装饰。传统的线用羊毛捻成,并用自然界中的植物染成各种颜色,后改用现代毛线。现在贯头衣已改小,并且改成用挑花刺绣图案装饰。内穿长袖对襟衣,对襟衣主体为黑色,衣袖上用多道彩色织布和绣花装饰。妇女缠多道彩色腰带,下穿褶裙,裙子有两种款式:一种是整条裙子都用彩色条纹自织布制成;一种是一半为黑布,一半为彩色条纹织布,两种款式的裙子下摆都有黑线流苏。
(寻甸河口干彝女性传统服饰)
(寻甸河口干彝女性传统服饰,织绣衣裙的彩线已改为现代工业制品毛线)
(寻甸河口干彝女性新式服饰)
(寻甸河口干彝女性新式服饰,盛装头饰变得十分夸张)
寻甸甸沙白彝服饰
东川阿旺彝族服饰
寻甸县他称为“白彝”的彝族有三种服饰款式,除六哨白彝外,其他两支白彝的服饰款式比较相似,但细节上有所不同。这两支白彝在与寻甸县相邻的东川区也有分布,在东川区被称为“干彝”。
寻甸甸沙、金所一带的白彝男女服饰有许多相似之处,头饰均为黑布包头加绣条装饰,上身都穿羊毛织布制成的靛青色交领长袖衣和靛青色底布、镶蓝布边的短袖对襟长马甲。不同之处在于男子系白麻布围裙,将绣花飘带系于身前,下穿白麻布制成的阔腿长裤,有打绑腿的习俗;女子腰间围厚厚的白色羊毛毡,用长长的织绣带子紧紧裹住,下穿白色麻线和彩色羊毛线织成的长筒裙,裙筒部分呈彩虹状,裙摆部分为层层叠叠的白麻布条,呈流苏状。
(寻甸甸沙白彝男性服饰,包头前端为“入”字型,并将绣条斜裹在前)
(寻甸甸沙白彝女性服饰,包头裹成较规整的圆盘状,将绣条裹在外围)
(东川阿旺彝族服饰,长袖衣领口有彩色拼布,其余服饰部分与寻甸甸沙白彝几乎一致)
寻甸凤合白彝服饰
东川法者干彝服饰
寻甸凤合、联合一带白彝的传统服饰主要用手工织的麻布制成。
男子服饰比较简单朴素,一般穿两件套麻布衣,内穿长袖对襟衣,外穿无袖马甲,仅在内衣领口处用绣花装饰,衣服上有条纹图案,并用绣条或蓝色、黑色布条镶边。
(寻甸凤合白彝男性服饰)
女子服饰款式多样,最传统的服饰整套用白麻布搭配黑色、蓝色等布料制衣。包头为黑布头帕,系海贝珠串装饰。上衣为对襟,领口处有挑花刺绣和锯齿纹锁边,衣襟两侧用彩色线缝黑布条装饰;下裙除拼黑布外,还用白麻线搭配红线织出红色条纹图案,裙摆处有数十条甚至上百条白麻布条,形似切好的饵丝,因此这种裙子在当地被称为“粑粑丝”裙子,十分形象。妇女还系围裙,围裙亦用白麻布制成,边缘处拼黑布,以挑花刺绣作装饰。
现在的服饰保留整体形制,但制衣所用的布料变得更加多样化、绣花图案变得更多,有的用花布制作衣袖、裙摆;有的用黑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布制作上衣;有的穿与男装布料、款式相似的上衣……
(寻甸凤合白彝/东川法者干彝女性传统服饰)
(寻甸凤合白彝男女服饰)
(东川法者干彝女性服饰)
(东川干彝女性新式服饰,配色越来越鲜艳,绣花也越来越多)
禄劝则邑彝族服饰
禄劝书贝彝族服饰
禄劝转龙则邑和九龙书贝的甘彝/白彝女性服饰与上述两种形制一致,且二者服饰非常相似,但上衣也有差别,特色在于衣裙上都没有绣花图案。
则邑彝族女装上衣为对襟,用红、绿、黄、黑等各色布料拼成;书贝彝族女装上衣也是用各色布料拼成,但层次更多,上衣一般分三层。二者裙子几乎一致,裙子主色为黑布,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成两道装饰,下摆处坠许多染织土布小布条。
(禄劝则邑彝族女装)
(禄劝书贝彝族女装)
(禄劝书贝彝族女上衣,后背处有一道形似开口的结构)
(禄劝书贝彝族男女服饰,男装极为朴素,仅穿一件镶黑布边的白底条纹马甲)
曲靖彝族“纳苏濮”支系服饰
以上支系虽他称不同,但自称大致都是“葛颇”、“戈濮”,由于生活在高寒山区,葛颇人的服饰大多都有一种古朴粗犷的美感,而分布在曲靖市滇黔交界处喀斯特地貌区自称为“纳苏濮”的彝族支系服饰,和他们所生活的青山秀水一样,比较娟秀、婉约。
曲靖的彝族“纳苏濮”支系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麒麟、沾益、马龙、富源、罗平等区县,在不同区县的自称有“黑彝”、“白彝”、“小黑彝”等,与武禄土语的黑彝自称相似,但是否与其同源还有待考证。
曲靖的纳苏濮服饰类型大致有两种,人口最多的一种分布于麒麟东山、沾益大坡、富源墨红、罗平马街等地,他称多为“白彝”,这一支彝族虽分布广泛,但服饰极为统一。
女子系镶有银花的抹额,并缠挑花刺绣的头帕,缠好后头帕一侧的流苏自然垂下;上身穿前短后长的长袖斜襟衣,在衣领、衣襟、衣袖等处用大量的平绣、挑花或贴布绣图案装饰,图案多为各种各样的连枝花卉和团花;下穿黑布长裤,系绣花围腰,围腰有长短两种,长款围腰长至膝盖,短款仅覆盖裆部,围腰上也有大量的绣花图案和流苏装饰,一般在围腰头处用平绣技法绣双龙或双凤牡丹图案,其余部分用平绣和挑花图案填满,围腰中心缝小块挑花绣片,飘带上也有挑花刺绣图案,并在围腰头、小绣片、围腰底部、飘带尾端都缀流苏。
(曲靖彝族“纳苏濮”支系传统服饰)
(曲靖彝族“纳苏濮”支系过渡期服饰,已改丝线绣为毛线绣)
(曲靖彝族“纳苏濮”支系现代款式服饰,除绣线材质变更外,绣花图案、围腰款式都发生较大变化)
(贵州盘州盘北地区彝族服饰,与曲靖彝族“纳苏濮”支系服饰为同一款式,区别在于上衣用异色布料拼成)
罗平大补懂彝族服饰
另一种主要分布在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的大补懂村,这种服饰款式与罗婺彝族比较相似。中青年妇女包绣花包头,戴银头饰,老年妇女包黑布包头;老年妇女穿青色、蓝色等偏冷色调的长袖大襟衣,中青年妇女穿绿色、红色等比较鲜亮的颜色,妇女系绣花围腰,衣襟、衣袖等处也有花边和绣花图案装饰;下穿黑布长裤,裤腿上镶一致两道花边。
(罗平大补懂彝族服饰)
(马龙咨卡彝族服饰,也属于这一种款式,区别之处在于其擅长火草纺织工艺,会用火草布制衣)
以上就是滇东北地区代表性的彝族服饰类型,由于滇东北地区的彝族分布广但大部分处于杂居状态,因此不能全面涵盖,如有遗漏,还请大家见谅!
※ “围读服饰史”栏目为征稿作品,作者请见文中标注,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作者;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彝族服饰系列文章 · 更新中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