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建

回想起《科技日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8‬年,‬我和《科技日报》的新老同仁一起,见证了《科技日报》的成长、发展和壮大。尤其是不能忘怀的是与《科技日报》息息相关的心中的伟人小平同志。

两次为本报题写报头

每天打开新的《科技日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科技日报四个红色的大字。可能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个报头是小平同志题写的。说起这个报头,还有一个故事。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向着纵深发展。人们渴求知识,学习科技的心情非常迫切。当时,全国的主流媒体,除老牌的综合性大报外,行业性大报并不多见。也是在改革大潮催生下先后诞生了《农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而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好缺一张全国性的科技大报。

科技界没有舆论宣传工具,这与当时的形势和科技发展不相称。于是,中央决定,在全国办一张科技界的大报。取名这中国科技报。这正恰逢其实,全方位报道中外科技的方方面面。这在当时全国的主流媒体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下,以《中国青年报》和《光明日报》的部分领导和骨干为班底,并抽调了全国科技类报刊的精锐人员加盟筹办《中国科技报》。

筹办期间,第一件大事,谁来题写报头,有人提出小平题写最为合适。

之所以想到请小平同志题写报名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早提出者。二是他一向支持科技工作,开始还分管科技。三是他的字刚劲有力,潇洒自如。他并不是给中国科技报第一次题写报头,给不少报社都题写过报头,八十的年代,,新成立的农民日报和经济日报的报头,就出自于他的手笔。大家认为,在这个时候,请小平同志题写报名最合适不过,具富有更深广的含义。

小平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科技界的舆论阵地将有一张新的报纸,他十分高兴。并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给中国科技报题报头时,小平同志非常民主和谦虚,他一连写了几幅,请报社的同志选用。

1985年下半年,这份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报纸,经邓小平的题名的《中国科技报》试运行。1986年1月1日正式创刊。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

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领导,国家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四家联办的这张科技大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1月1日,中国科技报正式更名为《科技日报》。此前,小平同志又给报社再次题写了《科技日报》四个大字。

这张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也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成了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窗口。是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媒体。目前被列入中央十八家媒体的第九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俩人为小平起草讲话稿

说到《科技日报》与小平同志的缘分,不得不提及两个人。一个是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吳明瑜,一位是科技日报成立后,被任命为首任科技日报社长兼总编的林自新。两位都是国家科委的笔杆子。

下面我说说,这两位笔杆子70年代给小平同志写全国科学大会讲话稿的故事。

1978年春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吴明瑜和林自新二人被抽调去为大会作主报告的邓小平同志写讲稿。

在起草讲话过程中有这样一些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明瑜(左)林自新(右)

时任国家科委政研室主任的吴明瑜和副主任林自新,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搭档。其共同特点是思路清晰、记忆力强、理论功底深、文笔好,他俩起草过不少重要文件,又都出版过多部获奖论著和译著。

1977年5月12日,邓小平约方毅和李昌谈话,24日又与王震、邓力群、于光远谈话。两次谈话的要点,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必须抓教育,一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尤其强调一定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引进科学技术,要搞开放。小平说:“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好样的”,“无论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由衷欢迎和赞赏。就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决定恢复了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央发出通知,决定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背景。

大会共有邓小平、华国锋、方毅和郭沫若四个人讲话,吴明瑜和林自新起草最重要的两个讲话——邓小平和华国锋的讲话。

在吴明瑜起草邓小平讲话时,研究了邓小平一系列讲话精神,还根据童大林建议,查阅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观论》一文中有一段专门讲知识分子,马克思认为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学校教师也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这就是在邓小平讲话中那句最有名,当时最引起轰动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依据。

11月,讲话稿送审后有了回馈。

这篇讲稿‬全文有9400字,共分三部分。其一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当时引起轰动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二讲科技队伍建设。其三讲一些促进科技发展的实际措施,包括怎样领导科技工作,怎样配备干部,怎样选拔人才以及坚持百家争鸣等。

小平同志看只在个别段落和字句上做了一点调整。并满意地说:“科委给我起草的讲话稿,我看写得很好,文字也很流畅。”

邓小平尤其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非常喜爱。

1989年他会见外宾时又发展了一步:“过去说,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现在看来不够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没想到,邓小平的讲话稿在高层讨论时遇到了阻力。有人说这个稿子马克思主义水平不高,并特别列举了毛泽东强调的对知识分子要团结、教育、改造的提法,问这篇稿子为什么不用?

这给当时一些分管工作的领导人带来了压力。

当有人批评给小平同志起草的全国科学大会报告的马克思主义的水平不高,伟人讲了那么多关于科学工作和知识分子的问题,为什么不引用?并要求修改,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组长的方毅请示邓小平怎么办,邓小平说:“一个字也不要改。”

在科学大会开幕前一天,新闻宣传负责人吴冷西打电话来提了两条意见。

一个建议修改一处标点符号,另一个建议是把“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改成“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

吴、林坚持不能这么改。如果一改,就会发生根本的区别。吴,林写作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是指知识分子全体,如果改成“有了一支”,究竟是指多大比例?这个不界定不清。

他俩认为,小平同志讲话从整体上肯定了知识分子,如果改成“有了一支”,就把重要的命题改了,这就叫偷换了概念。吴明瑜、林自新把这样的想法向方毅作了汇报。

方毅请示邓小平后,小平说:“第一条意见接受,标点符号你们改一改。第二条意见不改,维持原样。”可见小平同志是大将风度。勇于承担风险。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当邓小平在讲话中说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时候,会场上所有的人都很激动,有的甚至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结束不久,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方毅主持的中科院、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的“三科”干部来讨论真理标准,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这些反响与全国科学大会的突破是分不开的。

从此可以看出,由吴,林起草的邓小平讲话的水平很高,分量很重。这也给全国科学大会上带来了两种思想的激烈较量。

3月18日,小平同志用庄严的声音在人民大会堂响亮地作着“科学的春天”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1985年筹办中国科技报时,林自新被任命为首任社长兼总编。而吴明瑜成了中国科技报重要社论和理论文章的主要撰稿人。每当我们听到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自然想起了吴明瑜,林自新、童大林在经典著作中看到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并将这句话提供给小平同志参考,才有了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说到这些功劳,林自新非常谦虚。当有人问到他这些时,他说:“邓小平的讲话都是吴明瑜执笔的。”这是多么的高风亮节。

科报始终延续小平思想

小平同志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丰功伟绩。而他留给后人的最大贡献是改革开放。他的功绩已经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可以说,科技日报是在改革开放和科学的春天里诞生的。

科技日报35年来,每走一步都是踏着小平同志的足迹,秉承了他的完整思想。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在新闻宣传尤其是科技宣传上,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思想。尽管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1985年八年间,他所做的重大决策报社的同志并没有赶上。但是,在此后的35年间,是沿着他的足迹砥历前行的。

一是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两个凡是”。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二是对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全面的领会。不断地在舆论宣传上有很好的体现。

三是他所决策的1977年恢复高考,用高考的办法,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进行科学总结经验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楠(右一)

四是1992年1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拉开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发挥了科技媒体很好的导向作用。

五是贯彻小平同志讲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南方谈话”,从新闻宣传和理论实践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六是在报道我国高速铁路创新和实践中,以多种策划和手段,向世界宣传了中国人的原始创新能力。

七是希望工程,香港回归,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宣传。很好地配合了强军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质的飞跃。

今天,科技日报全体同仁深深怀念我们新时代的伟人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