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作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已经成为许多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及其潜在影响的广泛关注。
首先,过度沉迷于游戏确实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学习成绩下滑等,这一点不容否认。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的多项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游戏活动可以为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娱乐放松、提升社交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认知发展和策略思维。
2018年,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研究者对大约三万名青少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青少年在工作日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长,他们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的标准化考试中的表现就越差;相比之下,在周末玩电子游戏则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是否会让学习成绩下降,要根据具体环境,工作日和周末玩电子游戏的行为分别判断。总体来说,工作日玩游戏的行为与学习成绩较差具有关联,而周末玩游戏的行为则与学习成绩较好具有关联。
其实,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我国从政策层面到游戏厂商,都制定了大量的规定和措施,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现象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2022年11月,伽马数据发布的调查显示,在2021年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实后的一年中,未成年人的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都有极大幅度减少。
具体来看,在新规作用下,每周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增长至75%以上,更多的未成年人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中。
而从家长反馈的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分布来看,未成年人的每周游戏时间较2021年得到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伴随着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未成年人只能适度游戏。而适度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诸多好处的,
2014年,美国心理学家Peter Gray在“American Journal of Play”(2014年秋季刊)发表研究文章证明,电子游戏对基本认知能力——比如感知、注意力、记忆和决策等均有正向影响。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适度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心理放松与压力释放、让孩子富有探索与创造精神、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增强孩子的竞技精神、有利于传承文化、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快乐体验、促进社交、团队协作能力。
所以,游戏关键要看怎么玩。未成年人是否该玩游戏,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正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游戏也需要我们理性对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