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40%。”这是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7月底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不同技术路线占比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为97.0%,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铅炭(酸)电池、液流电池等其他技术路线仅占3%。

作为当前新型储能的“主力军”,锂电储能的加速应用带动了国内锂电厂商的双重内卷——卷规模,更卷技术。围绕更大容量、更高效率进行产品创新已成为国内头部储能生产、集成企业的发展共识。以大储产品为例,面对“314Ah+5MWh”的发展大势,国内多家企业纷纷公布推新计划,314Ah、628Ah、1130Ah……不同规格的电芯代表着国内储能产品创新的“和而不同”,多元化创新已成为“中国储能”新的发展特点之一。

从地域分布看,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分别占比27.3%、 27.2%、15.3%、15.2%、14.6%,西北及华北地区遥遥领先。新疆作为已投运储能项目数量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在储能创新落地方面,积极引导新技术、新产品、新示范项目的应用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新疆地区首个采用5MWh液冷储能系统的项目——楚能新能源猛狮光储48MW/96MWh液冷储能电站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完成并网,20套由楚能新能源生产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 M5将持续服务于新疆塔克拉玛地区光伏发电侧用户,该项目运营经验亦将进一步夯实新疆在大储前沿应用探索方面的持续领先地位。

上半年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特点之二在于: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五大四小”已投运新型储能等效利用时长大幅提升,其中国家电网等效利用小时数增至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运行效率同比提升接近100%;南方电网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与2023年全年调用时长持平。

早前的储能配套应用由于处于早期推广阶段,很多储能电站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配而不用”“闲置停转”等问题,但随着产业应用经验的持续推广,新型储能电站在电网侧削峰填谷、能源消纳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更高频的使用需求也变相倒逼大储设备寿命的提升。目前,国内已有走在大储发展创新前列的厂商对储能系统、电芯寿命进行“技术升级”——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天恒储能系统,楚能新能源推出可实现“首5年1800次零衰减”的超长循环long π314Ah储能电芯,相信今后落地的储能项目,其周期寿命将会进一步提升。

另据CESA产业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备案项目数突破6000大关,已超过2023年全年备案项目数量,其中产业类备案近千,项目类备案5000+,备案规模131GW/313GWh,计划投资额超2179亿元。国内储能市场虽“内卷不断”,但面对如此体量的装机计划,坚持创新的头部企业仍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