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异闻录》因为讲唐朝的事,喜欢唐史,于是2倍速看了几集。结果发现是个超级烂剧。

不懂历史就不要拍历史剧,既然拍了,那好歹问下历史老师,称呼叫法起码符合史实好吗?你这简直乱弹琴啊!错漏百出,让人笑掉大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开局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叫“宋衙内”。

编剧是完全不懂历史吗?想想也知道,唐朝不可能把官宦子弟叫衙内的。因为唐朝是非常讲究称呼的朝代,皇帝都不能随便叫臣下的名讳。

衙内最早见于《旧唐书》,指的是皇宫大内的意思,唐朝有南衙北衙嘛,但也是在唐德宗时代,百度说是唐敬宗李湛时代,那是晚唐,大唐已经穷途末路了,但电视剧开篇交代背景是盛唐时代长安。

盛唐指的是睿宗、玄宗时代,比敬宗早很多年。所以,有点乱。

不管怎么哪个时代,那时根本没有衙内这个说法。

即便是到了北宋,衙内最早也是宫禁大内警卫的意思,后来才演变成大内警卫官的代称。演变成官二代那要等到宋徽宗年间了。

可这个网剧竟然把豪绅叫做衙内!编剧太想当然了,以为古代所有的纨绔子弟就可以叫衙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下官叫上级为“大人”,市民叫官员“大人”,这可是又闹大笑话了。

“大人”在唐代指的是父母,岂能如此乱用?编剧恐怕是看清宫戏看多了吧?

第三,大理寺少卿称大理寺卿为“寺卿”。

这个称呼也是不对的,我读《新唐书》从未见过如此称呼,感觉很怪。大理寺卿是九卿之一,相当于正部级,地位很高,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所以下官应该称其姓+公,比如狄仁杰被尊称为狄公。

第四,还有员外、老爷的叫法。

管家一句一个老爷的叫,实在让人听着不习惯。唐朝承袭北朝和隋朝的一些传统,就是有北方胡族的习俗,把父亲称为“爷”,《木兰诗》里有“阿爷无大儿”,杜甫也写过“耶娘妻子走相送”,耶与爷是通假字。

所以,唐朝时,不可能有管家、仆人叫主人为“老爷”的,那时根本没有这个叫法。如果叫了,那就大不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剧和导演没有看过唐史,那好歹看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参考吧?那是马伯庸写的,人家专业啊,里面父亲的称呼就叫“阿爷”!

此外,员外是一种官职,级别还很高,在唐朝起码是副部级,怎么随随便便一个小财主就能成为“员外”呢?

第五,赌坊本来是通宵营业的,但因为闹鬼不得不在子时关门打烊。

我的天,唐朝是实行宵禁的,大概晚上六点钟就关城门,各个坊的门也都要关闭了,108坊之间是不通的,晚上是禁止人员流动的,哪里还有让你营业的道理?《长安十二时辰》对此种情况也有演绎啊,所以破案备受限制。

剧中称店主为老板,唐代肯定不是这个叫法。这个是现代人的称呼。

第六,唐代就有茶楼了吗?

你可以想象,这么多硬伤,其他各方面都令人感到不放心。比如,第一个故事发生地是一家豪华茶楼,竟然有歌姬、跳舞、唱歌。唐朝吃茶是很流行,但还不至于有叫茶楼的馆子,而这样的馆子还养着一群妓女。

那个时代,吃茶是非常高雅、清闲的活动,最早叫茗铺,茗茶的茗,后来才有茶坊、茶屋、茶肆、茶摊、茶室等多种名目,而且主要是在北宋时期流行起来的。

唐朝时肯定没有叫茶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桌子上摆放的水果就不用细究了,肯定是不对的,当时跟国外交流还不够,很多水果是没有传入国内的,比如西瓜,五代宋朝才有。

第七,没有人戴帽子或巾。

剧中出现了那么多人,包括街头行尸走肉一样的群演,没有一个戴帽子或者头巾的。

唐宋时代,官员要戴帽子,凡夫俗子要带巾的,头发一般不轻易露出来。

当然,这个就有点吹毛求疵了吧。

第八,剧情没有头绪。

此外,剧情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感觉杂乱无章。

作者对唐朝历史简直一窍不通。案情一出来就能猜到凶手是谁,主角大理寺少卿简单地分析,然后就破案了,连分析推理、打抖两下都懒得演,不觉得浅薄和无聊吗?

滤镜也是没谁了,看下面这张图,滤镜了两个小鲜肉和女主角,旁边的配角就不配给滤镜了,区别对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是烂剧,我特意查了一下男主角,叫管栎,今年30岁了,也不小了,演技不敢恭维,没有表情,没有变化,僵尸脸。

他是男子演唱组合十二星宿风之少年、UNINE成员,曾参加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国好男儿》,全国六强。用现代的审美标准,是很帅的,女生喜欢的那种类型。

我猜,爱奇艺推出《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看样子制作挺精良的,又改编自作家魏风华所著小说《唐朝诡事录》,应该说唐朝题材,目前是风光无二。

为了引流、为了竞争,腾讯视频推出了这个山寨版的《唐朝异闻录》,问题是,这能抢走多少流量呢?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看看历史书,或者找个历史专业的大学生问问,都不至于出这些低级错误。

唉,某某视频,别再推送给我这些烂剧了!一不小心点开,浪费了我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