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发现一个“万能公式”:通常来说,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譬如,赚钱、买楼、买车、恋爱、婚姻、生孩子……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这个过程让你感觉越来越糟糕,就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哪里出了问题,要回归初心。
“渣男渣女”这个词之所以盛行,因为简单粗暴地形容某些人的恶劣。渣的等级不同,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和病态人格者相爱,越是“真心”,越是有毒。这不是命中注定的奇遇,你只是ta挑中的“幸运儿”,你将一步步陷入困境。
这些病态人格你只能感觉到“怪”,但说不出所以然。
此时,唯有精神科医师才能告诉你,你究竟遇到了什么。毕竟“人格障碍”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范围,旁人根本想不到,自然也帮不了你。
《致命关系:病态人格的七种假面》这本书的作者是王俸钢医师,从事司法精神医学工作二十多年,常年参与司法精神鉴定,鉴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社会案件。生活中的病态人格不在少数,但在社会上却鲜少讨论——光是反社会型病态人格,就占人口的4%。
王俸钢医师说自己是“偷故事的人”,这些“故事”于当事人而言是难以承受的痛苦,还要承受大家对“故事”真实性的质疑。因此,他征询了每个“故事女主角”,没想到她们都同意分享遭遇。
实际上,大部分当事人的想法归纳起来都是那种:“我想让人家知道,因为如果知道了,也许就有人可以从我的伤口上跨过去,不要踩进那样的陷阱,不要被那样的邪恶所捕获,那我所有曾经的痛苦,也许都会因此而有了意义……”
“知道”是充满力量的,很多东西无关聪明,只是因为“知道”。他希望透过这本书让大家“看见”并“知道”病态人格的假面,踏出识别“渣渣”的第一步,及早走出被剥削、被操控、被伤害的关系酷刑。
这本书结合实际案例说了七种病态人格: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依赖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
很实用,恋爱新手可以作为“实战指导书”,专业人士也可以作为教科书。
边缘型病态人格
边缘型人格唯一稳定的,就是他们的不稳定。
他们眼中只有“全好”与“全坏”,没办法正确评价和接受现实世界的灰色地带,就像小孩子,一定要先界定出“好人”和“坏人”。
在心理防卫机制上,这现象叫“分裂”。他们会完全失控,“明显呈现出扭曲现实,以自我为中心到完全无法客观看待身边人事物的程度”。
和他相爱,就像坐过山车,瞬间冲上天,瞬间要坠地。初期你享受着“全好”的红利,但一切美好并不会长久,随便一个冲击又会让关系跌入地狱,他将过错完全怪罪到你身上。
和边缘型人格没法沟通,无法讲道理。你认错,他就会当成“果然是你的错”的证据。
他也许会自残、用激进的方式报复你,这一切来自他对这段关系的“珍视”,用来对抗这段他眼中的“完美关系”。
他也许善妒,“疯狂地努力逃避实际的或想象中的被抛弃”。他全力讨好你,也不断测试你各种底线,“几乎没有一种保证,可以真正安抚边缘型人格的内心”。
他也许崇拜你,你很难抵挡这种虚荣。你会逐渐陷入“众叛亲离”,他无尽地榨取你的亏欠与内疚。
与他相恋,你会认为自己要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负责,为改善这段关系而心力交瘁。
你也可以自我反省一下,检视一下内在深层对关系的渴望。
如果不承认自己内心有着物质需求上的匮乏,也就很难领悟为何名贵的礼物,总是很容易打动自己的心。
如果不承认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被遗弃与挫败,也就很难理解为何追求者总是可以用各种“小贴心”来让你轻易上钩。
任何扭曲的两人关系,都可以映照出彼此性格上的弱点。
自恋型病态人格
自恋型人格在追求期会做出相当程度的“付出”,背后彰显的是自恋的背影。他会用各种华丽的借口,配上各种双重标准,解释并强调自己行为里面的“善”与“正义”。
花钱,可以是挥霍,也可以是大方;不花钱,可以是节俭,当然也可以是吝啬,定锚点完全取决于你采用什么样的角度和标准。
而人类的理智,在以爱为名的各种包装下,很少能在第一时间就看出这其中的虚假。更不要说自恋型渣男那种充满自信的嘴脸,甚至几近暴怒的“义正言辞”,会让受害者忍受自恋式凌虐而不自知。
“深情守候”只因他内心深处的不甘,无法接受失败,“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小说就是自恋欲望的完美体现。
然而冰冷的事实却是,会践踏所有人的人,也一定会践踏你;会轻贱所有人的人,也一定会轻贱你。
依赖型病态人格
依赖型人格初期会让你觉得他是暖男,各种琐事会问你,对你的意见照单全收,对你百依百顺。
实际上他是没主见,他把生活的责任、沟通的责任也推给你,不断累积单方面的怨气。
依赖型人格很多是“妈宝男”,和母亲已经形成“相互依赖”。
表演型病态人格
表演型人格要世界围着他转,很爱演,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认同,对感情极度不忠。
几乎所有类型的人格障碍都会在亲密关系上产生问题,但不同于反社会型人格是践踏他人,边缘型人格是爱恨落差非常极端,自恋型人格是为证明自己而衍生出各种背叛爱情的戏码,表演型人格纯粹是需要他人的关注与肯定。
就像所有的演员都会追求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一样,他们可以在仍然热恋的状态下,为了寻求更多的热情和关注,而同时追求很多不同的异性。
即使分手,表演型人格也会创作一套属于他的剧本,然后表演给全世界看。
反社会型病态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貌似“贴心”,其实这是猎人对猎物习性的了如指掌。他可以放长线钓大鱼,沉住气、专注地去欺骗你。
一般人在这个社会里所努力做的,通常是如何与社会和平共处、彼此共好,互相增进利益;而反社会型人格则完全相反,他们行为的最重要核心就是要破坏这个社会的既定规范,来单方面攫取自己的利益,甚至到最后与社会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
所以,不断地在规范中找漏洞,找不到漏洞就打出漏洞,打不出漏洞就直接无视,当作它不存在,可以说是反社会型人格终生都在练习的游戏。
他们经常戴着心智健全的面具,但随时有可能只为自己的喜乐而毫无责任地伤害别人。
他们造成的伤害很大,这种对人性和道德的信心崩坏,摧毁了我们和他人赖以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石。
偏执型病态人格
偏执型人格多疑与敌意,基调是“脆弱”和“不足”,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总以为别人会剥削他。
他们最常面对的,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这类行为的特征就是自己先入为主地做特定认定,结果这个认定就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扭曲了自己的认知,最后反而是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将现实改造成跟自己内在的预言一致的样子。
任何形式的“批评”对偏执狂来说几乎只会带来负面的结果,并且引发后续的退缩或敌意。他们内在的本质是严重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对你的否定和质疑。
强迫型病态人格
强迫型人格专注于秩序、完美主义,以及在心智上、人与人之间要求绝对的掌控感。当你清醒过来时,你会发现,他要求遵守的“规矩”就是“他自己定的”规矩。
亲密关系的真正重点是维系一个彼此平等互惠、互助互补,而且能够共同成长、面对各种生命困境的双人连结。
很多时候,破坏关系的一方甚至不必动用到“不忠诚”这样的利器,只要在双方关系里不断地用冷暴力凌虐、剥削对方,就足以让这段关系亲密关系如堕地狱。
说得更直白一点,一个劈腿的渣男,如果有本事做到不为人知,其实当事人都还有可能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感觉之中;但在亲密关系中,因为人格偏差而不断形成关系剥削,即使表面上他对这段关系仍然忠诚,但这样的“紧抓不放”对另一半所造成的伤害,只会更大、更久。
“基因内置”
从动物行为学来说,“基因内置”必然存在的本能是“资源争夺”,就像母鸟“抢夺生殖资源”,公鸟最大化地散播基因。
一样米养百样人,人类形形色色,就像统计学的“常态分布”,有各种人格存在。每个人的人格都多多少少有缺陷,这世上确实存在“损人又害己”的人格障碍。
为了不要陷入“任意将人用精神异常给污名化”的错误里,现代精神医学在这方面设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任何的异常,必须强烈到造成个人临床上的严重痛苦,或是社会功能的明显损伤,才能够被认定为是一种“病态”。
也就是说,要么是当事人深受其害,要么有明确受害的“他人”,然后才足以认定问题确实存在。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会提出“人格功能阶层”的概念,将人格的功能向度分为四个部分:认同、自我指引、同理心和亲密关系。
病态人格存在错乱的自我认同,很难有稳定的自尊和正确的自我评价。
他们只是将“爱”作为自我辩解和欺骗的遮羞布,借此顺便建立虚假的亲密关系,以方便剥削另一半而已。
他们没有同理心,但会利用别人的同理心。
他们也没办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人格功能阶层的“亲密关系”定义是:“与他人的正向连接能够达到足够的深度和维持足够的时间;有建立亲近关系的欲求和能力;在人际行为上反映出相互尊重的本质。”
卡普曼精神科医师提出“戏剧三角”的概念,分别是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
他们会随时把你扯进“卡普曼戏剧三角”,你随时被指控为“迫害者”,你也必须成为“拯救者”,当然,他们也会恶人先告状四处宣传,这一切都是你的错,他才是“受害者”。
自我保护与安全分手
“清楚的界限”是人际关系互动的铁律,也是最有利的自我保护方式。
在亲密关系里,确实存在珍贵的“无条件”的爱,但不存在“无限制”的爱。真爱的重要前提是两人再亲密,还是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真爱不谈条件,但真爱不能索求无度,不能无限上纲,不可以没有限制。我还是爱你,因为我知道诱惑很多,我可以和你一起小心地维护、一起对抗,但不代表我就要“无限度”地容忍你的所作所为。即使你犯了罪,我还是会爱你,但那不代表我会无限制的替你作伪证,无限制地替你撒谎……
在亲密关系中,你可以积极投入爱情,但要正视风险。
所谓“可承担”的风险,不只是要“有限度、设止损”地投入,还要尽力维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人类非常痛恨失去,和病态渣男分手,他想到的只会是他的一个“东西”即将被人夺走。很多时候,当他有了另一个“猎物”时,通常才是最有可能“安全下庄”的时候。
因此,当断则断、及早分手是永远不变的铁律。分手的信息要“尽量降低对方的挫败感”,预防因失落而诱发的暴力风险。
具体来说,结束关系比较好的方式是传达一种概念:“你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人想改变你,也不需要改变你,而我也不可能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两人都不可能走下去,所以希望将这段关系结束。”
不要争论谁对谁错,让对方尽量有足够的支持系统,例如朋友或亲人。
要传达一种信息:“有问题的是这段关系,要停掉的也是这段关系,没有任何人被抛弃,被放掉的是这段关系。”
当然,你要用尽一切方式和他保持距离。
防范暴力的方法和防范渣男的方法一样,就是永远别欺骗自己“我没那么倒霉”。毕竟有70%的家暴谋杀,是发生在当事人决定分手之后。
为何总是“恋爱脑”?为何“好女人”总是受伤?为何受虐还不逃走?
原生家庭的伤痛与依附关系的缺乏会造成很多影响:
期待用“爱情”来弥补过去“亲情”造成的遗憾;
因为没自信、低自尊而不相信自己除了“这个人”,还有更多的选择;
没办法正确认识另一半,也没办法发展健康互动的关系。不用对象辩解,自己都会帮忙找理由欺骗自己,没勇气跳脱这样的关系。
我们总是说要自我觉察,找回内心的小孩。这个小孩不可能被抛弃,你不能让时光倒流去找谁算账,你也没办法找人“领养”这个内在的小孩。
真正可靠的只有你自己。认识清楚现实中的你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的事实,你完全有能力去保护、去提供爱、去认真倾听那个内在小孩的需求。
“你的爱没有错,错的是病态渣男。”
(除说明外,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