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5年的吴谢宇案吗?
吴谢宇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对他管教严格,可以说有点过于严苛,甚至不允许他考第二名。
尽管后来吴谢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但他并不感激母亲的付出,而是积怨已久。
最终,吴谢宇精心策划并使用哑铃等工具将母亲残忍杀害。
此后一段时间,吴谢宇伪造证据逃亡,期间还诈骗亲友巨款。
警方最终于2019年在重庆将其抓获归案,将其绳之以法。
此案让世人非常震惊,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如此“聪明”的高材生会做出这样不孝的举动?
人们不仅谴责吴谢宇的个人行为,也对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虽然这样的极端案例在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是也引起人们思考:
看一个人孝顺与否,是不是有迹可循?
俗话说“三岁看大”,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习惯和行为等已经初具雏形,或许能够预示其未来成长的大致方向。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也认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后来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长大后“不孝”的孩子,从小就有以下三个特征:
过度利己主义
过度的利己主义意味着这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这类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缺乏对他人的感激之心。
他们可能会无视父母的付出,甚至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应得的,无需回报。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这一角色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在成年后依然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
一直“啃老”无论是买房、装修还是娶媳妇,花掉了父母的积蓄,还对父母的付出毫不在意。
苏明成对待妹妹苏明玉的态度极其恶劣,不仅不感恩妹妹母亲葬礼时出了许多费用,还多次欺负和打压她。
这一角色很真实的反映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对孩子成年后行为的影响。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这类人只为自己考虑,凡事以自己的感受出发。
等父母年迈后,这类人还可能觉得父母拖累了自己,不想去花时间照顾父母,令人心寒。
逃避责任,缺乏担当
在心理咨询中会发现,有一些来访者会很急切地问咨询师:
“你有什么建议给我?我下一步要怎么做?”
面对这样的情况,咨询师不会直接给出建议,而是问来访者:
“目前你自己能想到什么应对方法呢?”
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蕴藏着心理咨询最底层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决定者”。
如果一个人经常抱怨,把自己的一切不顺都归因于其他人,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反思
说明这种人缺乏担当,一旦遇到任何事情,就想逃避自身责任。
在家庭中,这种人仿佛“巨婴”,他们一味的向父母索取,
什么事情都先让父母帮忙想办法,自己却缺乏担当,不愿意担起生活的担子。
比如这类人可能会抱怨“爸妈没有给我好的物质条件”、“我长大了,爸妈理应给我准备一套房子。否则我找不到对象都是爸妈的错”……
这种心态长期存在,会导致个体看不到周围人对自己的付出,变得越来越冷漠无情、缺乏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曾有一则关于“啃老族”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明明身体健全,却长期依赖父母生活。
父母劝他找工作,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闷头不说话,不愿意迈出这一步。
在父母年迈无力再供养他时,他非但没有感恩,反而指责父母无能。
不愿意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也是一种不孝。
因此,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敢作敢当”的性格,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当父母的不能用回避、消极的方式解决,
应该展现出自己面对问题时勇于承担、积极解决的态度,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到这种精神。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通过分配家务、让孩子帮忙照顾宠物等方式,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3)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的父母凡事都管着孩子,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这是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
因此,在适当的范围内,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这有助于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
缺乏同理心,情绪冷漠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强调,
同理心使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社会互动和合作至关重要。
同理心在道德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促使个体关注他人的权益和福祉,从而发展出更加公正和仁慈的道德观念。
在童年时期缺乏同理心的孩子,长大后对周围人往往比较冷漠,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够孝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难以共情:同理心的核心在于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处境。
缺乏同理心的人往往无法体验到他人的痛苦、喜悦或需求,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时,难以产生相应的感激和回报之情。
(2)冷漠态度:由于无法共情,这类人在面对父母的需求和困扰时,可能会表现出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父母的难处,甚至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3)忽视责任:孝顺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缺乏同理心的人可能缺乏家庭责任感,不愿意承担照顾和赡养父母的责任。
他们可能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而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回报。
而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又很好,被父母视作“聪明”。
因为他们对他人的同理心较少,平常情绪比较淡漠,不容易受到周围人情绪的影响。
比如在上学时期,有的人会在人际关系付出很多精力,把一些时间花在了交朋友、倾诉情绪等事情上;
而这类孩子内心不易产生情绪波动,更专注于学业,因此可能表现出更优异的成绩。
但是,如今社会强调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懂得感恩,与自己关系融洽。
所以,当发现孩子有上述三种迹象时,父母要学会及时干预,帮助孩子形成更健全的人格!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