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宋朝皇家中人口基数庞大的一个群体,宗室的权利身份虽然比不上皇子,但也远远超出宋代的百姓很多。因此,对于宗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也会与百姓们有差异,其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宗室教育在宋代是非常被皇帝所重视的,为了保障宗室教育的进行和发展,宋代皇帝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一、宫学

除了在紫山殿读书的皇子们,其他皇子的后代都以皇宫为单位,在每个皇宫里都设立教授来教育子女。这就是宫学,是北宋时宗室教育的主要形式。宫学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宫学的统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太宗至道元年,一开始只是教授,到了皇侄、皇孙对宫学进行全面的教育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始令诸王府记室、翊善、侍读等官,分兼南、北宅教授。时南、北宅又有伴读,然无定员。”

这里的“南北宫”是指南宫的北宫,南宫被称为“穆秦宫”为“太祖太宗诸王的后裔”,北宫是“魏悼子孙”,称为“广秦宫”,在设置“南北殿”的同时也为家中子女增设教授。此时,“南北房”在太宗时期为宗室设置教授,也得到了发展,虽然还不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但已经有了大致的原型,可以看作是宫廷科学出现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学于仁宗时期形成了正式的制度,嘉祐三年,又在诸王宫设置教授,讲书课试之法,宫学制度自此正式确立。英宗时期是宫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随着宗室成员的日益壮大对教授官的需求也就必然地增加,但此时教官的数量还仅有六人,于是英宗于治平元年下诏,自此,宫学教官名额增至二十七员,规模和人数都得到了扩大。

其次这一时期又对官学的学制进行了改革,以往宗室学制一般仅分为大、小两个等级,英宗时期对学制进行变革,宫学发展为大、中、小三个学段,分别设置学官,以讲授层次不同的课程。另外,在完善宫学的体制之外,英宗还加强了对宫学教育的监督与管理,令大宗正司建立“皇亲听书等赏罚规式”,对宫学教授以及宗室学生施行监督、训诫、赏罚等职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时期,宋代宫学的发展达到了全盛。宫学制度对宗室学员应入学的层级,也进行了划分并制定了严格的入学监督、赏罚等制度,不但为宗室学员提供了统一的学习场所,还对他们之中符合条件者实行了强制入学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全体宗室成员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至此,宋代宫学也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北宋末年,由于徽、钦二宗以及大批宗室在靖康之乱中被金兵北掳而去,宋室南迁,于是自然无暇顾及对宗室的教育,宫学也因此被废弃。南宋政府也多次试图重新振兴宫学,但都没有使宫学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的发展,宫学教育在南宋时期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宗学及其他教育场所

宗学是宋朝为整个皇室开办的一所学校,通常被称为“宗学”,指的是皇室的教育。但需要澄清的是,本文所说的“宗学”并不是指皇室的广泛教育,而是指宋代另一种与宫廷教育相对应的皇家教育机制,即在朝廷之外设立宗学。

同为宗室学堂,宗学与宫学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从正式的角度来看,宫学是以各个皇家王宫为基础的,每个宫殿都有教授来教育王宫里的孩子。这意味着宫学是对各种皇家宫殿研究的一个统称;宗学则是一所面向整个皇室的独立学校。它的建立并不局限于皇宫或世袭关系,在各个皇宫之外还建立学校,招收皇室的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会要辑稿》记载:“国家始立宫学,所以训诸王之近属,继创宗庠,所以徕四方之宗亲。”

其次,从教育对象的范围来看,宫学始终面对的是皇族近属,虽自英宗时起历代皇帝都不断扩大宫学的受教育对象,但在整个皇族宗室的范围内看,能参与宫学教育的宗子还是只占一小部分的,而宗学则“不以世系亲疏为限”,是宋代首倡的面对全体宗室的学校。

宗学在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开始计划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建成。崇宁初,朝廷在西京、南京设敦宗院,并置大、小学教授,立考选法为北宋宗学建立之始,但由于皇室衰微等原因,其成效和作用十分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时期的宗学设置继承北宋制度,泉州、福州的敦宗院继续沿用,同时在都城临安也建立了宗学,并具有一定规模。之后由于南宋时期宫学凋敝,于是宁宗嘉定九年,宫学并入宗学,同时这一时期也改变了北宋时期,宗室按亲疏关系分别教育的情况。这样一来,宋代宗室在教育上的亲疏界限便进一步被打破,宗室受到更为普遍的教育。

除了以上两种为宋代宗室提供的特定教育机构外,宋代的宗室子弟们也曾在其他形式的教育场所进行学习。尤其是在宋室南迁之后,宫学日渐衰微,宗室子弟也都散落各地,很多人都无法选择统一的宗室学校进行就学,于是他们便寻找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书院,宋代书院的发展十分兴盛,北宋时期所建书院已有71所,加之存在于北宋时期的其他书院大致有百所左右,几乎相当于唐五代时期的3倍;而南宋时期全国书院总数应在500所以上,其中南宋时期新建书院共计299所。

在这种环境之下,散居在各地的宗室们便比较容易进入书院进行学习,另外还有专门为宗子提供教育的书院,虽并不多见,但至少存在一例,即在宋宗室南渡之后由北宋宰相王旦六世孙王淹创办的乐善书院,便是专门供宗室子弟学习的场所,选出当地二十名无官职的青年宗室进入乐善书院来学习经史等有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当时的宗室中虽不成体系,但也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还有家塾教育,如赵充夫、赵伯圭等人都在自己的产业上建有家塾,以供子弟就学,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官方的许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宋代物质文化以及图书出版业的繁盛发展,使得藏书风气十分盛行,许多世家大族热衷于藏书,并通过这种手段加强对于子弟们的教育。宋代宗室作为整个社会上地位最高的家族,在文化活动上也享受着更为优越的条件,因此,宋代宗室中热衷藏书的成员也颇为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籍记载的藏书过万卷的宗室成员多达13位,这样的藏书环境无论是对于宗室子弟的自我文化素养提高,还是对族中子弟进行家庭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宋代宗室的藏书行为也是宗室可以受到家庭教育、进行文化学习的重要一环。

三、宋代宗室教育的主要内容

北宋初期,朝政不稳,为了减少影响稳定的因素,在宗室教育上,执政者更希望子民拥有儒家的礼义精神和忠孝意识,所以朝廷以儒家经典作为宗室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教育的层面来培养出忠信的皇嗣。除了儒学以外,还会补充教授诗词歌赋的内容,用于培养情操和文学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臣国朝奏议》记载:“凡学之制,皆立大学、小学……十年以上至于十九,皆入小学。二十以上,择业成者,旬一试之,十试中格者,始得入大学,方许应举。”

同时,宗室学校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宗室学校也同此制,小学的课程设置比较简单,多以一些基础的文化课程为主,大学阶段则开始学习一些诸如《论语》、《孟子》之类比较基础的经史之书,同时杂以诗赋

宋初宗室的治学情况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在学习经史的同时又对诗词、书法等内容有所涉猎,因宋初宗子不能参加科举,故而他们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学习内容也不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结语

宋代宗室的教育内容虽随着学生年龄的大小、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更,但总的说来始终以经史和诗赋为主,目的是为了让宗室深谙忠孝之道,同时也为宗室子弟们著述成果的产出起到了积极的奠基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