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侯虹斌
8月13日,《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民政部网站全文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其中一条引起了不少争议:婚姻登记,以后不需要户口簿了。简化结婚流程的背后,难道是希望大家的结婚更冲动、更随意,以拉高结婚率吗?
同一草案上,还有另外一条:离婚冷静期的30天之内,任何一方都可以撤销离婚申请。大大增加离婚难度的背后,难道又是希望拖长离婚过程,以降低离婚率吗?
可谓用心良苦。
01
《婚姻登记条例》的这个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目的非常明确,提高结婚人数,提高人口生育率。
因为,经过长期的“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的口号宣传,加上各种社会生存压力的挤压,人们的结婚意愿与生育意愿已经越来越低了。
我国结婚率在2013年达到峰值9.9‰,随后逐年下降。2022年,结婚率下降到4.8‰,全国结婚登记数683.5万对更是1980年以来最低;考虑到疫情影响的因素,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升至768万对,但结婚率也只有5.4‰。
初婚人数,则从最高的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至2022年1051.76万人,下降幅度达55.92%。也就是说,过去近10年时间,结婚人数下降超过了一半。
而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飙升到3倍多。2021年开始实施离婚冷静期,离婚率下降到2.0‰(2022年全国的离婚率也为2.0‰)。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国短时间内由人口增长大国,变成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已呈现负增长。这将带来一系列不适配与巨大的社会问题。
于是乎,国家需要想出各种办法来促进结婚,促进生育率。这次的“结婚可不用户口簿”就是简化登记的程序,只需要身份证和非重婚非亲属(官方的说法是“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签字声明”即可。
一般来说,促进自由的事,应该是好事;让大家不再受制于一纸“户口”,更能体现个人意愿,不挺好?
不过,凡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面来理解。中国是执行实户籍制度的国家,户口与身份认证、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联。
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就是结婚要看户口,生孩子要上户口,上学要看户口,买房买车,甚至很多工作单位都要看户口。打开户口簿,你将看到一家人的人口结构与关系。
如果结婚与户口解绑了,那孩子的上学要不要跟户口解绑?买房买车要不要跟户口解绑?那些限京籍、限沪籍的工作单位要不要解绑?
在执行层面有影响的,是那些没有得到父母祝福的年轻人,可以仓促领证。还有,一些非常年轻的女性,会在年龄大的男性的怂恿与诱骗之下,匆匆结婚。
如果年轻人在“头脑发热”之下做出不理性的决定,结婚率是提高了,但是社会的和谐稳定呢?
真正麻烦的是这个补丁:离婚冷静期。30天的离婚冷静期出台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一次的草案,更是提出:30天内,只要一方提出,就可以撤销离婚申请。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结婚是容易了,想离婚则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算是揭了几层皮,都离不了。
如果说,简化结婚程序是为了宪法规定的“婚姻自由”,但为什么没有“离婚自由”?
02
大家有见过捕蟹笼吗?它像一个圆形的长筒,由鱼网或竹篾编成,一边是一个漏斗型的网,开口很大,螃蟹轻松地爬进去;但是,里面出来的口却极小,螃蟹怎么也爬不出来了,只能束手就擒。
一个进去极容易,出来极难的制度,就是一个“捕蟹笼”。而正常的婚姻,应该是双方都有钥匙的房间,来去自由。
从提出离婚的70%以上都是女性来看,“捕蟹笼”想困住的,正是想离婚的女性。离婚冷静期,只会让很多陷入家暴当中、难以离婚的女性雪中加霜。
离婚冷静期实施这几年来,新闻中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案例,女性被丈夫杀死于这30天当中。——因为还没离婚,还是夫妻关系,法院还会因此而考虑减刑。
简直就是对女性的“双杀”。
这时,有必要来普及一下历史了。“离婚自由”是新中国成立后,付出了很多生命的代价才换来的自由。
新中国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48年,中央委托邓颖超等中央妇委领导制定新的《婚姻法》,她们派出工作组对婚姻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据调查材料表明,申请离婚原因主要是包办、强迫、买卖婚姻,虐待妇女,重婚,通奸以及遗弃等。女方是原告提出离婚的占58%至92%。
全国妇联档案处保存着一份珍贵的资料:在中妇委会议发言摘要邓颖超同志对于婚姻法内“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的意见:我主张这一条。
1950年1月初,邓颖超在中央妇委进一步讨论《婚姻法》草稿的条文时说:
我为什么主张不加条件,一方要离就可离呢?理由是中国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最受压迫的是妇女,婚姻问题上妇女所受的痛苦最深。早婚、老少婚、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是普遍现象,所以,一方坚持要离就让离,主要根据广大妇女的利益提出。如加上很多条件,恰恰给有封建思想的干部一个控制和限制离婚自由的借口。
据山西省50多个县的不完全统计,1949年1至10月,由于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迫害,发生命案464起。其中妇女被直接迫害致死的占25%,因要求离婚不成而自杀的占40%,因在家庭中受虐待而自杀的占20%,因其他家庭纠纷而自杀的占12%。
我看到一个资料,从1950年开始,连续3年有70000—80000女性因为争取婚姻自主而被杀和自杀的;而这些会以“病死、意外死亡、失踪、离家”等理由消失。
当然,这些是历史了,现在的社会文明了许多。但人性是相通的,获益者,总是不愿受奴役的人离开自己,制度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有经验的网购者都会知道,如果一家店设置的退换货门槛很低,7天无理由退换,那大家就很轻松就下单了,有试错机制嘛。但如果这家店设置的退换门槛是,买主要三刀六洞、来回滚钉板,才能退货,那么谁还敢买?
是啊,谁还敢结婚?
03
其实,结婚与离婚的程序问题,除了让人更加害怕婚姻之外,并不是解决结婚率的核心问题。
关键有两点:
一是,很多现代人,找不到结婚的必要性。生孩子并不能养老,反而耗资巨大,得不偿失。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并不是父母的养老工具。于是,结婚不再与生育绑定了。
再说了,手机不好玩吗?漫画不好看吗?自己一个人happy 哪里不可以happy?大伙儿都是单身,一起打排位不爽吗?为什么要找一个人来约束自己?男男女女都不想做饭伺候人,叫个外卖搞定一切。
不结婚,一样生活多姿多彩。
二是,现代人,对幸福和亲密关系的要求高了。没有人不喜欢蜜里调油的恋爱,携手共进的婚姻啊,但是,太少了。
确实,由于现代人知识水平的提高,精神与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好的伴侣,应该是价值观相近、性格合适、家境接近、经济水平相仿、外貌匹配、性和谐、品味接近、消费水平相当的人,哪一个差异巨大,以后都可能爆雷。但是,这几十个维度都满足的两个人要遇上,是多么困难!
宁缺勿滥,不能增益,至少不添堵。
其实反过来想,这是一件好事。
独立,自我,不给别人添麻烦,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是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需要的好品质吗?如果有幸运儿能找到完美伴侣拥有完美爱情,值得祝福;普通人能把自己的一生过好,无愧于心,也很美好。
过去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经济一定是向上的,人口一定是增长的,婚是一定要结的,孩子是一定要生的……现在这些都翻篇了,不讲这样的故事了,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