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原是一个小山村,坐落在怀柔区北辛营乡(今渤海镇)。由于慕田峪地理位置重要,被称为“危岭雄关”,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的重要关口之一,在此曾发生过多次战事。慕田峪长城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为京师北门黄花镇的东段,自古被称为拱卫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而慕田峪关更是明代拥护京师和明皇陵的重要关口之一。(据《长安客话》卷七·关镇杂志记载)

南北朝北齐时期(550—577年),就在慕田峪筑有长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3]据文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曾被封为中山王,也被称为中山)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据《同治十二年迁安县志》记载:“明初,徐中山筑边城墙,自山海关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余里,边防可云密矣。”)

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慕田峪关”。[7](据《日下旧闻考》·边障·卷一百五十三·二四六六页记载)

明隆庆三年(1569年),明穆宗朱载垕特命抗倭名将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镇、昌镇、保定三镇练兵事,率军对慕田峪段在内的二千里长城进行整修,隆庆五年(1571年)秋建成。

漆画《慕田峪金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慕田峪长城修复开发。

1988年4月,慕田峪长城正式对中外游人开放。[5]

2000年,经怀柔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慕田峪长城改建为风景区。[7]

播报

遗址特色

布局

慕田峪长城由城墙、敌楼、城关、烽火台等建筑物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慕田峪有三道长城汇合在海拔603米的山顶上,形成著名的北京结。慕田峪长城的城墙和敌楼依山势险要,多选外侧陡峭之处,仅靠崖边建筑,其走势富于变化和韵律。[8]西北面有俗称“牛犄角边”“箭扣”及“鹰飞倒仰”等长城景观。[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中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中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区景色

特色

  • 关台奇特

关台又称慕田峪关、三座楼,由三座空心敌楼构成,通连并矗,分为上下两层,中部较大,两侧较小,三座敌楼之上有三座望亭,形成主厅侧室之格局。[12]关门不设正中,而是在关台东侧,进出关台也是两侧敌楼设门,这种独特的关台建筑是万里长城所罕见。

  • 敌楼密集

慕田峪长城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12]慕田峪长城近20个敌楼和楼台吻于地势之参差,按其功能之有别,依山脊之走向。其造型各异,体量大小不一,风格迥然不同,建材多样、施工精细,兼有艺术加工。[11]

  • 双面垛口

慕田峪长城拥有双面垛口。其他段长城,多为长城外侧一面建垛口墙,而慕田峪段长城却两面都为垛口墙,垛口墙即守城将士对敌作战的掩体。两面垛口墙,即意味着两侧同敌作战,可见慕田峪段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慕田峪长城(37张)

  • 内、外支城并存

慕田峪长城内、外支城并存。支城,即在主长城之外根据战事需要顺山势又节外生枝修出的长城。慕田峪的外支城即主城墙外侧,连接慕字十一台的城墙;内支城即大角楼向南延伸的城墙,称为“秃尾巴边”。[12]

  • 富有立体感

慕田峪长城为西北走向,经过20号敌楼,由平缓南侧山坡一下子上升了500多米,直奔千米高的北部陡崖顶端,一直爬上了高达1039米的山顶。在山顶筑了一座敌楼后,又翻身沿陡崖边缘径直而下,绕过山谷,沿对面山梁又折了下来,向西蜿蜒而去。长城经过这一上一下,其造型酷似一牛角,苍劲雄浑,人们称之为“牛犄角边”。长城在山顶修建一个敌楼,然后又向西拐去,这一折一回就折出了奇险,折出了峰回路转,是慕田峪长城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慕田峪长城

播报

主要建筑

正关台

正关台,是慕田峪关的别称,又称三座楼。正关台由三座敌楼并立,该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战略地位重要,一边是塞外匈奴驻地,一边是入京通道,一边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慕田峪关长40米,宽30米,高20米,为上下两层,底层相通,有室多间,可用于囤粮、屯兵。从垛口望长城内外,视野开阔。

正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单座空心敌台体量上来看,慕田峪长城22座空心敌台中以正关台最为宏伟。这座空心敌台建在山脊线最低的隘口处,海拔486米,控扼北面的诸山谷或河谷与南面的宽阔的怀沙河谷地以及怀柔盆地之间的交通,战略位置比较重要。自关口东西两侧,长城沿山脊线升起,关口东侧相临峰岭上的“大角楼”近在数百米之内,海拔高达603米,比“正关台”高出百米以上。它由中间一座主台与两侧耳台相联组成,形成主厅侧室之格,可容百人。台基南北通长37.76米、主台东西宽15.1米、高连垛口14.15米。

正关台为皆空心结构,台顶上共有楼房9间,其左侧耳楼顶上3间楼房内还保存原建的顺山炕,说明该屋应是守关将领住宿的房舍。主楼中层空豁,中室内原有木梯可达台顶,中室四周有通道环绕。楼体下部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两侧耳楼是左右便门通往主台中室的通道。敌楼耸立在长城之上。在长城内侧向南的正面墙上,有“正关台”三字石匾。

正关台有两条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台阶,分别在正关台的两侧,守城的将士由着两条石阶上下长城。正关台关门不开设在城台的正中,而是在城台东侧的墙体上开设相通内外的卷门,沿陡坡修筑阶梯,作为联系关内外的通道。三台联成一体的空心敌台,在万里长城中北京罕见。[10]

大角楼

大角楼,位于慕田峪关东侧的制高点,现编名慕字一台,是慕田峪长城景观之一。在历史上大角楼是蓟镇长城和昌镇长城的分界线。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大角楼还是慕田峪长城中是一个较大的敌楼,这里为东段的制高点,它的军事作用较为重要,西警戒慕田峪关,内外情况一目了然,东警戒丌莲关,进退为必由之路。大角楼建筑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为锦行,通道上曾修建望亭,面南有四大孔,是小孔,面西有两孔一门,它的内在结构有利于作战,有哨的功能,有守的防御,有站的通道,及建筑精巧用料讲究。大角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往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往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往南,为內支城“秃尾巴边”,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似一个城角,故名大角楼。[9]

慕田峪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箭扣长城

“长城之险在慕田峪,慕田峪之险在箭扣”。慕田峪长城向西有段长城由山腰直伸山顶,在山顶立一敌楼后,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骤然升起,直到海拔840多米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其形状酷似牛犄角,人们称之为“牛犄角边”。在慕田峪长城“牛犄角边”的两侧,有一段长城远看其形状犹如一张仰放的弓,最低山口处正如射箭拉弦时手握的扣,因此,这段长城就被人们叫成了“箭扣长城”。长城从尖峰的一侧爬到峰顶,又从另一侧垂直下来,高差达十米,每一台阶只有几指宽,几乎放不下一只脚的宽度。故形容即使老鹰也要仰着才能飞过去,故名“鹰飞倒仰”。

慕田峪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箭扣段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修补于唐代末年,改建扩建于明代。其建筑特点是建于北京天然屏障——军都山南缘陡峭的山脊线上,沿山脊线之延伸,依山势之险要,取坚实之材,巧妙之垒砌,着色之雄浑,构筑形体之精巧且刚毅,其姿其态之秀美堪称长城各段之首。[11-12]

播报

文物遗存

慕田峪长城的敌楼存有较多碑座,其中大角楼就残存碑座一个。[9]

播报

历史文化

  • 相关人物

徐达,字天德,安徽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开国元勋。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3]

播报

文物价值

慕田峪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冲,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箭扣、北京结等敌楼,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https://www.xhspx.com/index.php/vod/detail/id/28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