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张婷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及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工作。
通信作者简介
武法东,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学、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建设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一颗辉映雪域高原的璀璨明珠
一幅演绎地质历史的恢弘画卷
一座滋育万物生灵的圣洁天堂
一阕融汇民族文化的绚丽诗篇
>疑是湖中别有天 视觉中国/供
碧水共长天一色,飞鸟伴湖鱼起舞。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草原中镶嵌着一樽巨大的翡翠玉盘,它就是2005年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错温波”,蒙语为“青色的海”之意,青海省也因此得名。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内陆咸水湖,湖面面积为4 553平方千米(以2023年枯水期为参考)。湖映群峰起舞,景色变幻多彩,群山与草原环抱中的青海湖烟波浩淼、水天相连、碧浪拍岸、磅礴如海。
青海湖及周边地理环境复杂,地貌景观优美,地质遗迹珍贵,为了解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和环境变迁保存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档案。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奇观,也是一部了解地球历史的教科书。
地质印记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青海湖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中生代复合裂陷槽与中祁连地块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青海湖是一个典型的构造断陷湖泊,新构造运动是青海湖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塑造了青海湖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气候及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湖岸“史料”:古沙堤与阶地
青海湖的古湖岸线是湖泊变迁历史的直接见证。东侧的海晏湾距青海湖4千米,那里分布着数道古沙堤,拔湖51 ~ 52米,它们记录了青海湖水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高度。在青海湖南岸,多处可见2 ~ 3级湖积阶地。这些古湖岸线遗迹,不仅直接反映了青海湖水位的历史变化,也间接表明了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变。
水比石“硬”:海心山
滔滔湖水,拍浪击岸,日积月累的湖泊作用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湖蚀、湖积地貌。常言道:“滴水穿石”,在青海湖则能看到“湖水磨石”。许多岛屿因古湖水面的侵蚀而发育形成湖蚀柱和湖蚀阶地。鸬鹚岛就是典型的湖蚀柱。而位于青海湖中心的海心山形成的多级湖蚀阶地,则记录了古青海湖水面阶段性降落的历史。
>海心山III级侵蚀阶地 郝丹萌/摄
青海湖的形成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①距今200多万年的中新世—早更新世,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湖区出现差异沉降,布哈河—青海湖—倒淌河断陷带开始发育,此时青海湖广纳百川,并经倒淌河向东注入黄河。
②距今70万年的中更新世正值间冰期,降雨和冰川融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构成了河湖并存的格局。
③距今15万年的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团保山—日月山开始强烈隆升,在这里使河流变为由东向西倒淌,青海湖也由外泄湖变成了封闭湖泊,水位不断上涨,湖泊面积逐渐扩大,这一时期是青海湖的全盛时期。
④距今1万多年的晚更新世—全新世,由于气候逐渐干燥、蒸发量大于补给量,青海湖水位开始逐渐下降、湖面不断缩小,湖中岛屿日渐增多,尕海、耳海等湖滨水体相继与母湖脱离而成为独立的子湖,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地貌景观。
水文史诗
河流系统
青藏高原环抱中的青海湖及其流域编织出一幅壮阔的水文图景。青海湖流域由布哈河、倒淌河、沙柳河和哈尔盖河等40余条河流汇聚而成,形成一个向心状分布的独特水系。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补给河流,自祁连山脉蜿蜒流向南东,在刚察县泉吉乡注入青海湖,全长286.2千米,流域面积 14 384平方千米,汇聚了雪山和冰川融水,孕育了河两岸的生命和文明。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南侧、野牛山西麓,一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的常态,它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其为内陆水系,河床虽然狭窄但却流淌在一个宽约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的宽阔河谷中,展现了构造抬升和河道演变的复杂历程。沙柳河,发源于大通山南坡,由北向南注入青海湖,河中湟鱼(即青海湖裸鲤)洄游,“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场景令人叹为观止;作为重要的生态支撑,其清澈的河水滋润了青海湖周边的草原和湿地,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哈尔盖河,是沙柳河的姊妹河,全长129千米,流域面积1 920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3.88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1.223亿立方米。
>半河清水半河鱼:青海湖裸鲤 安学智/摄
湿地系统
青海湖周边40多条河流、众多泉水和草地沼泽构成了丰富的湿地系统,这也成就了青海省成为我国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湿地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故而又被称为“地球之肾”。青海湖湿地在丰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调节西北地区气候、保持水土涵养、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七大湿地之一和高海拔湿地资源,这里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组织关注的重点。
仙女湾湿地因沙柳河汇入青海湖而形成,湿地内湖泊水体星罗棋布、芦苇连绵、绿草茵茵、泉水汩汩。这里被誉为“大天鹅的故乡”,初冬时节,成群结对的大天鹅在此栖息,展现着美妙的身姿,国家级濒危物种黑颈鹤也常现身影。仙女湾湿地于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被誉为天然的“高原生物基因库”。
>鸟瞰青海湖一隅 邹小庆/摄
小泊湖湿地位于青海湖东岸,现已列入国际湿地资源区。与周围漫漫沙丘相比,小泊湖湿地就是生命的绿洲。这里芳草萋萋、流水淙淙、鲜花遍地,四周不时窜出国家级濒危物种普氏原羚、鹿及旱獭,也有黑颈鹤、石鸡及雪鸡从空中飞过,真是一片野生动物和谐栖息的美丽湿地。
岁月沉沙
现代沉积:三角洲
青海湖三角洲的沉积记录蕴藏了构造活动、沉积物源区变迁,以及气候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与哈尔盖河三角洲代表着青海湖流域两种典型的三角洲类型。布哈河三角洲是青海湖最大的三角洲,沿断陷盆地的长轴发育,展现了大型河控型建设性三角洲的特征。而哈尔盖河三角洲则沿盆地的短轴分布,体现了小型浪控破坏性三角洲的特征。这些三角洲的发育受气候、水量、河水中携带的泥沙丰度,以及青海湖水体的深浅和波浪能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在未来不远的地质时期内,青海湖将被三角洲沉积物填平。
>湖畔沙丘 郝丹萌/摄
风力作用:沙岛沙丘
沙岛位于青海湖东岸,月亮湖、太阳湖如同镶嵌在沙岛中的两颗珍珠。湖畔芦苇丛丛,金沙湾、银沙湾交相辉映。茫茫沙海,延绵起伏,漫无边际。沙岛由形态复杂的新月形沙丘、沙垄和平坦沙地构成。在沙丘表面发育着各种形态和规模的沙波纹,它们是不同风力作用的结果。
沙岛在东岸没入青海湖。这里的沙与水泾渭分明,同样也是荒凉与生机的分界。青海湖流域是阻挡我国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青海湖的风成沙丘是青海湖独特风景线的一部分,环湖都有分布,但在湖西岸布哈河河口的滨岸带和湖区东部的滨湖平原最为发育,这种分布规律与风向、风速、地形地貌条件和沙质物源等因素有关。湖区西岸的沙丘分布于布哈河三角洲西北缘,距湖岸100 ~ 300米,面积约7.2平方千米,主要形态为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青海湖的北部和东部是大面积的沙丘堆积区,北起干子河口,南抵满隆山北麓,主要分布于团保山至大坂山之间的山前平原,南北长近60千米,东西约10 ~ 15千米。这些沙丘的分布与强劲的西风和西北风密切相关。湖区年平均风速为3.1 ~ 4.3米每秒,以3月至5月风力最强,春季瞬间最大风速可达30米每秒,它们把西岸的沙粒吹向东南方向,遇到大坂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便沉降下来,形成了广阔的沙带。湖盆的地貌特征对风成堆积物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同时,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及全新世以来气候的干旱化,使得湖泊退缩,也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生灵乐土
青海湖位于中国三大地理区和气候区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同时,青海湖地处生物地理古北界、东洋界、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分布区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这一片高原净土不仅有着中国最美的湖泊,还有着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鱼鸟共生系统,同时也是全球水鸟重要栖息地和候鸟迁徙的路线节点。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青海湖周边植物种类极为丰富,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的植物高度聚集,这里既有东部季风区的物种,也有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代表。青海湖流域内已查明的植物有71科225属457种、水生植物21科39属56种、浮游植物9门92属119种。
湖区重点保护动物聚集,珍稀濒危动物多样,特有兽类资源丰富,珍稀特有鸟类物种集中。流域分布有兽类7目17科44种、鸟类19目52科281种、两栖动物1目2科2种、爬行动物2目3科3种、鱼类1目2科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82种。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仅在青海湖环湖部分区域分布,青海湖也是青海湖裸鲤的唯一栖息地。
青海湖还是我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候鸟迁徙中转站。栖息于此的鸟类共有28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黑鹳、金雕等13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包括鹰隼类、鸮类、鸡类和雁鹤类等48种。青海湖是中亚、东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每年春、秋两季,途经青海湖迁徙停留的水鸟达10万余只。
鸟 岛
青海湖西北隅的鸟岛,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候鸟,这里是青海湖畔最有灵气和生机的地方。每年春夏之际,斑头雁、渔鸥、棕头鸥、鸬鹚、赤麻鸭等数十种鸟从南亚、地中海等地相继飞来,在岛上筑巢垒窝,繁衍生息,用那清脆的歌声和矫健的身影迎接着每一天的朝霞与落日。5至6月,鸟儿翱翔湖面,遮天蔽日,声扬数里,场面极为壮观。
鸟岛靠近布哈河入湖口处,三面绕水,水草茂盛,鱼类繁多,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它成为亚洲地区密度最大的鸟类繁殖场所。这里不仅是我国鸟类研究宝库,而且也成为了世界鸟类科学研究的基地。
>青海湖水鸟 视觉中国/供
文脉相承
青海湖不仅是自然界的胜景,也是人文历史的宝库,这里有肃穆的宗教信仰、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古老的游牧文化。
宗教文化
环青海湖地区宗教文化浓郁,建有诸多著名寺院,其中最具规模的是沙陀寺、刚察大寺和白佛寺。沙陀寺位于刚察县泉吉乡的单龙沟。清顺治十年(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加措进京觐见顺治皇帝,返藏时途经青海湖,在这里举行过祈祷海神护佑的宗教活动。从此,沙陀成为宗教圣地吸引无数信徒到此煨桑拜佛。此后,这里形成一座帐房寺院,经同德郎加高僧尕日旦经营后,佛事更加兴隆,成为环湖地区较有影响的宁玛派寺院。刚察大寺位于刚察县城正北25千米处的沙柳河镇恩乃村,初建于1915年,是刚察地区的宗教活动中心。寺院依山而建,楼庭阁院,碧瓦宫墙;殿内雕梁画栋,佛灯长明,是刚察地区的一大著名景观。白佛寺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城西南29千米处,它又称“永宁寺”“尕托寺”“同宝寺”等。白佛寺为尖扎县拉莫德千寺属寺,是历代察罕诺们汗(夏茸尕布)在海北地区的主要寺院。该寺系汉族宫殿式建筑,活佛府邸尤显金碧辉煌。寺院内藏有全套藏文《甘珠尔》大藏经及鎏金铜质狮子一对、大象一只,均为稀世珍品。
朝圣祭海
青海湖被藏族人民视为“圣湖”,转湖朝圣是青海湖地区藏族信众非常重视的一种宗教活动,尤其在藏历羊年和马年,信徒们会围绕青海湖以磕长头的形式进行转湖,以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重。祭海是青海湖地区的传统宗教活动,延续上千余年,已经成为一种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当地的藏族牧民每年在特定的日子环湖设多处祭海点,他们向“圣湖”投献哈达、白酒、五色粮食和酥油炒面等物品,祈求海神庇佑人畜,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海 雷 刚/摄
民族风情
青海湖周边是多民族聚居地,藏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文化相互融汇,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不同民族的节日、传统服饰、民间音乐和舞蹈,以及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都是探索这片地区人文魅力的窗口。藏族的洛色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与古尔邦节等,都标志着青海湖地区多样的宗教信仰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藏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长调与回族的鼓乐,这些民间音乐和舞蹈传递着古老的故事和深厚的情感。藏族的唐卡、蒙古族的毡制品、回族的雕刻和刺绣,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见证。藏装的鲜艳和精美装饰、蒙古族袍子的华美与回族服装的典雅,均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游牧文化
传统的游牧文化在青海湖地区依然保留着其原始的形态。青海湖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厚重。3 000年前的羌民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逐水草而牧,居庐帐,食肉酪,性格悍,喜射骑”。游牧民以牧羊、牧牛为生,随季节变化迁徙,生活方式简朴而古老。游牧民的帐篷、牲畜和草原构成了青海湖独有的生活画面,这里的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记录了数十万年以来的地质发展历史,滋养了湖畔数千种动植物生灵,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巍巍大南山,碧波青海湖,蹁跹鸟世界,金黄油菜花。青山绿水,万物祥和,好一幅浑然天成的自然画卷,让人由衷地感叹“梦栖诗画里,心泊青海湖”!
>幡幢晴影 视觉中国/供
作者: 张婷婷 武法东 武新宁 蔡胤璐 张 倩
编辑: 张佳楠
排版: 张佳楠
审核: 刁淑娟
官网: https://kpwhbjb.cgl.org.cn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