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屋后忽然传来了一阵哭声,游千树惊醒了过来,侧耳细听,似乎是几个孩童的声音,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里跑到他家屋后哭泣。既然是孩童哭泣,他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披衣下床,点起灯笼,打开门出了院门,绕到屋后。
只见那棵老槐树下面,坐着七个孩童,看年纪和身段,都不会超过五岁,全都系着肚兜,肚兜的颜色不一样,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游千树正在奇怪,夜色幽暗,灯笼的光线暗淡,为何他能看清楚七个孩童肚兜的颜色呢?
片刻后,他顿时醒悟了过来,原来七个孩童自带光芒,身上闪耀着金光。他们脸上的泪痕,也闪耀着微弱的金光。
游千树看见七个孩童憨态可掬,心生欢喜,开口问道:“你们是谁家的孩子?为何在此哭泣呢?”话音刚落,七个孩童钻进树里不见了。
第二天一大早,游千树在七个孩童消失的地方,凿开一个洞,顿时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这才明白,小姑娘要他移栽老槐树,隐藏着深意。
游千树出身贫寒,家里穷得叮当响,对于一个家无田产的人来说,对于一个父子两人给人打短工的家庭来说,贫穷是甩不掉的烙印,这样的家庭,不贫穷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下苦力干活,也仅仅能填饱肚子,不下力,就只有饿肚子了。
偏偏屋漏偏遇连阴雨,最近,游千树的父亲病倒了,医者说是劳累过度,需要调养,家里仅有的一贯钱,用来买了几次药,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一天,游千树看了看家里的窘状,拿着板斧上山打猎去了。那么,问题来了,打猎都是弓箭猎叉,他为何单单拿着一柄板斧呢?因为他家只有板斧,穷得连猎叉也买不起。猎叉可有可无,板斧必不可少,日常上山砍柴少不了。
板斧能打猎吗?大动物是不可能猎获的,小动物却有可能,他的目标就是野兔,猎获回来给父亲补一补身子。
游千树正在山上搜寻着猎物,忽然听见了一声女子的咳嗽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名大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沿着山顶走下来,来到他的面前,笑吟吟地问道:“大哥,你看我像人吗?”
这种奇怪的问话让游千树一愣,瞬间就明白了过来,这是讨口封来了,也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何方神圣,他点点头微笑着说:“像,像人,像极了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的美女,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在民间各种话本以及民间传说里,是天下公认的美女,几乎无人不晓。
小姑娘顿时高兴地笑了起来,仿佛花枝乱颤,在游千树的心里荡起了涟漪。片刻后,小姑娘收住笑容,轻声问道:“你心中最想要什么?我帮你实现吧,也算是回报你。”
游千树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要是家境好的话,早已经成亲了。正因为家贫如洗,至今还没有定下亲事。他心里想,要是能娶上小姑娘这样美丽的女子做老婆,那就好了。
谁知念头刚刚升起,游千树还没有开口说出来,小姑娘摇着头说:“不可能,我们之间没有缘分,是不可能结成夫妻的。”
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游千树顿时涨红了脸,手足无措,张口结舌起来。小姑娘笑着说:“我知道你家境贫寒,你也不用说出愿望了,我就送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吧,你且附耳过来。”
游千树把耳朵凑过去,小姑娘低声说出一番话来,游千树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小姑娘转身走了。游千树望着她的背影,根本就猜不出,小姑娘属于哪一路修行的动物。他也不打猎了,提着板斧回到家里,让母亲准备了几个下酒菜,他喊来几个亲朋好友,在屋后九九八十一寸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大的树坑。
吃过晚饭后,他带着几个亲朋好友,连夜上山,来到一座荒废的寺庙里,把庙宇侧面的一棵老槐树,挖了出来。这一棵老槐树,大约有一百多年了,枝繁叶茂。几个青壮年,费了好一番周折,最终把老槐树拖到了屋后。
游千树燃起一炷香,算起了时辰,一直等到子夜三刻时分,他们才把老槐树栽进了大坑里。这是小姑娘叮嘱的,一定要等到子夜三刻才能栽树,早不行晚也不行。等到他们把坑填满,浇上水,已经四更多了。
天色太晚,屋里也没有睡觉的地方,亲朋好友们就坐在屋里闲聊家常,询问游千树为何要在屋后移栽老槐树?游千树就把遇见小姑娘讨口封的事情讲了,说是小姑娘吩咐他这样做的。
有朋友就问:“古训上不是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槐吗?而且还是寺庙里的槐树,你就不怕招来邪气吗?”游千树笑着说:“我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小姑娘说只管听她的吩咐就是了,到时候保证让我发财。”
另一个朋友就说:“到底能发多大的财呢?财运有大小,一千两银子也是发财,一万两银子也是发财,总得有个大概得数目吧?”游千树摇摇头说:“我没有问,不管财运大小,听天由命就是了。”
可是,接连过了十几天,家里也没有发财的迹象,游千树开始怀疑小姑娘是不是在忽悠他。这一天晚上,游千树侍候父亲吃完药,已经临近二更了。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为家里的最后一个钱币也用掉了,过两天再给父亲抓药,已经没有钱了。
要是最近两天不想办法弄来钱,只能厚着脸皮出去借钱了。小姑娘不是说,只要把老槐树移栽过来,就能等着发财吗?为何迟迟不见动静呢?
想着想着,他困意来袭,闭上了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被一阵啼哭声惊醒过来,侧耳细听,哭声是一群孩童的,从屋后传来。
游千树提着灯笼来到屋后,只见七个孩童,坐在老槐树边上哭泣,听了一阵,原来他们想回老家去,不愿意住在这里,因此思乡心切,悲从心来。游千树开口询问起来,谁知孩童们听见他的问话,转身钻进老槐树里不见了。
面对如此诡异的场景,游千树这才明白过来,这七个孩童,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他围着老槐树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便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游千树拿着板斧,来到老槐树面前,在孩童们消失的地方,砍了起来。不一会儿,出现了一个洞口,里面摆放着七个小金人。
这七个小金人都是纯金打造,每个肚子上都有一个小肚兜,颜色不一样,是用色釉涂抹上去的,它们神色各异,栩栩如生。游千树这才明白过来,小姑娘叫他移栽老槐树的深意,就是为了得到这七个小金人,他们就是昨晚哭泣的孩童。
游千树把七个小金人装在一个小箱子里,用一块红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第二天背到县城里,打算找一个金店,融化成金块,换成钱币。
刚走进西城门,就见一个仆从打扮的人,拱手对他说:“客官可是名讳叫做游千树的?我家老夫人有请。”游千树狐疑地问道:“你看起来面生,是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的?你家老夫人喊我去有什么事情?”
那人恭恭敬敬地说:“是为了小金人的事情,你去了自然就会知晓。”游千树一愣,他昨天才得到小金人,谁也没有讲,此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呢?他浑身都是问号,跟在仆从的后面。
拐过几条街道,来到了一座府邸前。这是一个大户人家,府邸豪华气派,门前站着四个守门人。游千树跟着仆从,穿过两条走廊,来到了后院的小厅堂上,只见里面端坐着一位老太太,满脸慈祥。
游千树上前见礼,老夫人吩咐看座,早有仆人搬过来一个绣墩,让游千树坐下。老夫人微微一笑,讲了起来。
原来,这一家主人是一个大富商,老夫人信佛,在家里设有佛堂,早晚念经。昨天晚上,她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和尚,对她讲起了一件往事。
这个老和尚不是别人,而是那一座荒废寺庙的最后一名主持,寺庙毁于战火,和尚们没有一个得以幸免。寺庙的偏殿里,供奉着一座财神的塑像,有一个虔诚的施主,用纯金打造了七个善财童子,供奉在财神的身边。
乱兵闯进来之前,老和尚把七个小金人藏在了老槐树里。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岁月,当初的凿痕早已看不见了。
讲到这里。老和尚说:“这七个小金人早已具有了灵气,毁掉了可惜,因此来告诉你,你买下来供奉在佛堂里,也好让他们有一个安身之所,而且也能给你家带来财运。”接着,他讲了游千树的样貌,以及他明天会从西门进城。
第二天一大早,老夫人就吩咐一个仆从,守在西城门,把游千树引到府上来。游千树听完前因后果,这才明白,原来是老和尚指点的。
游千树打开箱子,把七个小金人请了出来,摆在红布上。老夫人端详了好久,爱不释手,就以高出金价两倍的价格,把小金人全部买了下来。游千树获得了将近二万两银子,雇来一辆马车,拖着回到了家里。
这正是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游千树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他再也不愁钱给父亲买药了,他拿出大把银子,给父亲买来上等好药。半个月后,父亲的病体就痊愈了。
他开始建造亭台楼阁,购置了大量良田,娶回了一个漂亮的老婆。新婚之夜,他揭开新娘子的红盖头,禁不住睁大了眼睛,新娘子竟然和讨口封的小姑娘,长的极为相似。
游千树以为新娘子就是当初讨口封的小姑娘,经过多方试探,这才知道新娘子和小姑娘根本就不相干。不过,他从心底里感激小姑娘,要不是小姑娘,他怎么可能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的生活里。小姑娘真是他的贵人,只不过,他却不知道小姑娘是何人,连报答的机会也没有。
这正是,嘴是两张皮,说话不费力,善言结善缘,穷人变富人。好话虽然人人都会说,但并不是人人都愿意说。可笑有好些人,一直不能明白个中道理,说出来的话,就像砖头一样,能把人打晕。而他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心中,是一种厌恶的形象。
本故事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内容纯属虚构,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涉及的其它方面,俱是艺术加工的需要,与现实毫无关联,请理性对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