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一直以来,我们以“相濡以沫”的浪漫,比喻夫妻二人在危难时刻互相帮助、不离不弃,以此来形容夫妻恩爱。因此,说“相濡以沫”这是这个词是形容夫妻的,不算错,但从词语出处来看,这个理解其实并不准确。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细细品读原文,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庄子超出爱情的“大境界”,并从中感受到庄子对我们后人的叮嘱,即许多时候,我们执着于索取、束缚,但是更多时候,这是一种“没苦硬吃”的体现,真正符合万物发展规律的,是破除执着的放手。
上述观点放在现代的为人处世,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身边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他们往往更懂“适时放手”,什么都“抓在手里”,不仅贪多不得,更有可能造成“没苦硬吃”的局面。
一、“相濡以沫”除了爱情,还有《庄子》的大道理
在我们的印象里,相濡以沫的爱情是感人的,我们民间有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相濡以沫”这四个字,则是以“鱼”作比,比喻夫妻到了窘境,还互相付出,“湿润对方”,不离不弃。
但是,如果对于“相濡以沫”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爱情里相互扶持的程度,就有些浪费《庄子》的“大哲理”了。我们只需稍微追溯一下“相濡以沫”的出处,就能细细品味这个“思想盛宴”。
关于出处,《庄子》一书是这么说的: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这里的寓言故事很有哲理,是说泉水干涸以后,有两条鱼搁浅了,他们彼此呼出湿气滋润对方。但是对于这种做法,庄子的态度的是,与其这样“共苦”,不如各自回游到江海里,虽两相忘,但是却活得悠闲自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庄子提出“相濡以沫”最初的本意,并不是在歌颂爱情,而是点出了人因“感情”或者说“执着”而互相束缚的真相。这个“真相”可以感动彼此,但是却极其残酷,甚至从庄子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自苦”行为。
但颜小二的观点是,对于爱情中的相互付出,我们应当赞美,同时,我们也当明白,没有意义的“自苦”,许多时候是对双方的一种消耗。
二、相濡以沫中的“大境界”:聪明人懂得适时放手
许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遗憾、情感中的一些纠葛,在于我们过于执着、不肯放手,甚至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了“宁为玉碎”的决绝,这种“决绝”,对自己,对对方都没有好处。
许多时候,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他们比我们高明的地方,是在于可以克服“私心”的困扰,不执着于“束缚”、“索取”,继而能看到在放手这一顺其自然的“客观规律”之下,事物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因此,聪明人往往不会以“付出”之名,在“束缚”中自我感动,这种无意义的“自苦”,害人害己,他们往往懂得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放手,做出对彼此都好的决定,各位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道理。
三、写在最后
最后,颜小二简单总结一下。“相濡以沫”乍一看去,好像是对夫妻不离不弃、互相扶持的一种赞美和歌颂,实际上,我们追溯到这个词语的《庄子》原文,可以明白,这其实是庄子在告诉我们,在不合适的情境下的“不离不弃”,是一种“自苦”行为,除了可以互相感动以外,对双方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真正的“爱”与高明,是顺其自然下的放手,“各自安好”才是最好的状态。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热门跟贴